個人資料
正文

遊子吟,天下情 —評謝尤勤的風光攝影作品 by 王瑞

(2009-07-08 16:56:11) 下一個
這裏是王瑞老師在攝影報上寫的關於Eugene的報道.

王瑞老師,

八十年代留學美國,學習攝影。
多年從事攝影創作,攝影評論,以及攝影展策展。
現任《中國攝影》雜誌的美國特約記者,平遙國際影展策展人之一。
是著名的攝影評論家。

王老師的Blog在這裏,
http://blog.voc.com.cn/wangrui/
http://photonews.blshe.com/post/4649/121443


遊子吟 天下情 by 王瑞

——評謝尤勤的風光攝影作品

風光幾乎是所有中國攝影者“繞不過去”的初學攝影上手題材,甚至成為業餘愛好者終生不渝的永恒拍攝寄托。究其緣故,也許是受了中國哲學之“天人合一”的文化血緣的深層影響。

然而這種或許就是最典型也最普及乃至堪稱中國攝影文化之最強勁“民族特色” 的風光攝影,由於長期流入沙龍形式千篇一律的“風花雪月” 唯美窼舀,難免隻及自然美景的物理表象,而不及優秀藝術作品必有的精神境界。一向以來,關於中國風光攝影沙龍化現狀的褒貶爭議不絕於耳,然而對於優化風光題材的拍攝進展則一再無濟於事。

其實,把中國風光攝影一色上綱“天人合一”的哲理觀念已成陳詞,故不如切合中國傳統詩畫崇尚的“山水寄情”來鑒賞評析。如果承認每個攝手觸景生情的心理反映皆有其獨到之處,那麽將個性化的感情藉由影像表現出來,就可能有不落俗套的藝術發揮。

所以,寄情山水的照之有情,風光自然便會在攝手的心地激發感化的映像。古人有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國藝術化了的山水精神之智慧,顯然是蘊涵於這無非更具象的“天人合一”哲思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有情”因而可以作為評論風光攝影造詣的一個指標。

作為地球物理現象的自然景觀,或許屬於最“普世”的國際化攝影題材。然而世界文化和人類本身的天然差異,必然導致人們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美感心境,藝術的豐富與莫測便滋生於此。如果把“換位思考”落實到攝影藝術的“換位拍照”,我們會從外國優秀攝影人的中國風光影像裏,看出“他者”的心境映照;同理,我們還會從中國優秀攝影人的外國風光影像裏,感應“自家”的心境映照。作為積極的文化交流,中國風光攝影的進取,未始不與此現象相關。

留學並旅居美國的業餘攝影人謝尤勤的作品,也許給困境中的中國風光攝影帶來一線突圍的生機。雖然專業的本職工作是尖端化學,謝尤勤卻幾乎把所有的閑暇都傾注於風光攝影。這個業餘愛好已然超越了他賴以謀生的技能,而精神層麵的“自我實現”往往係於無須別人承認的自我追求,藝術成就的本質無非在此,這一點起碼保證了謝尤勤作品的“純情”與“純粹”。 風光攝影領域一如道場,去雜念而感應山水,攝手心性的素養與品質遂得純潔以鑒高下。

我認為,風光攝影在沙龍層麵是為大眾消遣的通俗文化,人人皆有染指的權利與資格;而在藝術層次的風光攝影則屬於純粹精神的意象顯現,於此須要拍攝者具有“精神貴族”的修養品位。謝尤勤的風光攝影作品精於提煉,這看似作用於光影畫麵的構圖提煉,其實基於對思想觀念的審美提煉。一件風光照片能夠由具象視像凝煉出抽象精神,寄情山水之有情的感懷升華,決定著風光影像創作的藝術品位。

由此而言,風光攝影的藝術成就不在於從事者的大量產出,而係於擅長者的優質曆煉。上品和極品的風光攝影作品,唯出自對影像品位精益求精的“精神貴族”之手。“精神貴族”非由批量培訓能得,且可遇而不可求,是為“物以稀為貴”。無論謝尤勤風光攝影作品的終極地位如何,我以為他在其短暫的45年生命期間,難能可貴地在創作實踐和審美品味雙方麵,達到了出類拔萃的影像藝術高度。
2009年7月5日於洛杉磯

謝尤勤簡曆
1964年出生於中國江西
1982年畢業於江西大學化學係
1985年在中國暨南大學獲得化學碩士學位
1985-1987年任教於華南師範大學
1991年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
1991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任博士後研究員
2001年在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1993-2009年任職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
2009年6月病逝於美國洛杉磯

順手貼幾張王瑞老師在這篇文章中用到的Eugene的照片。






我個人尤其喜歡這兩句:

風光攝影領域一如道場,去雜念而感應山水,攝手心性的素養與品質遂得純潔以鑒高下。和一件風光照片能夠由具象視像凝煉出抽象精神,寄情山水之有情的感懷升華,決定著風光影像創作的藝術品位。

再次感謝王瑞老師的熱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