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2005年,因為一個朋友的介紹,我們第一次知道還有文藝複興節這麽個活動.朋友在洛杉磯 教中學。他有個教英文的美國同事。能把大段的莎士比亞經典倒背如流。她是文藝複興節的狂熱愛好者。
雖然文藝複興節是美國特有的一種文化活動。但它最早可以追朔到十九世紀。早在1839年,蘇格蘭有位林頓伯爵就舉辦過文藝複興博覽會。但真正成為一個定期的活動是在美國。第一次現代的文藝複興節是在1963年在我們加州由一個叫做活著的曆史中心的非營利組織主辦的。幾經轉折,現在已經由一個叫文藝複興娛樂產品的公司(REP)的盈利公司接手。並從那時起,擴展到全美國。
我們每年來參加的就是所謂最“正宗”的文藝複興節。是由最初的文藝複興節傳承下來的。整個節日的設計是試圖重建一個英國伊麗莎白一世,莎士比亞時代,英國的一個港口小鎮。要說美國人做事情也真是仔細。活動的地址精心地挑選在一個公園 (Santa Fe Dam Recreation Area)的湖濱。參加活動的有三類人,一類是專業的演員,所有演員都要穿那個時代的服裝。並精心裝扮成四種人,農民,中產階級,貴族,和武士。另一類是象朋友同事那樣的“複古迷”。他們或買或做裝扮成那個時代的人物。大部分的裝扮的任務都能在莎士比亞的戲劇裏找到。這兩類人占了公園裏的大多數。第三類就是我們這些穿著普通的遊客。我們這些人占少數。走在其中,我們也分不清哪些是遊客,那些是演員。
活動把複古表演和小商小販結合在一起。表演有國王王後和皇族的出行,吉普賽舞蹈,王後收幹女和國王授騎士, 眾多的戲劇,魔術表演,騎士比武,宮廷舞表演,國王和王後的婚禮都是節日的亮點。小販有賣工藝品,香水,食品,複古服裝的居多。大家還假裝成英國口音,走在其中,有種時空倒錯的感覺。仿佛走進了一個古代的電影。
我第一次去是和我父親一起去的。去過一次以後,他比我還要著迷。每次他來美國看我們,隻要是春天,他就算好了日子,拉著我媽一起來玩兒。有時候我和他探討為什麽美國人甚至比歐洲人還要熱衷這種活動。他覺得美國文化從骨子裏是歐洲文化,尤其受英倫三島的影響最深。畢竟他們同文同種。可惜的是美國建國時間很短。不象歐洲,走到街上,隨隨便便的房子都有上百年曆史。大概美國人是靠這種複古活動為自己尋根。想象一下那位英文教師,每年她能有兩個周末生活在莎士比亞的時代。回到教室,她教的英文,戲劇是不是會更純正,更有創造性呢?
我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國生活壓力很大,每周的工作時間比歐洲人多很多。需要各種方法減壓。類似文藝複興節這樣的活動就為大家提供了一個發泄的窗口。有點象日本人的Cosplay.青年男女穿上科幻電影裏的服裝招搖過市。通過角色換位來忘掉日常生活的平庸的煩惱。又以一種相對優雅的方式張揚了個性。
聊到這個,我們又談到要是咱們國內也搞類似的活動該有多麽好玩。咱們可以搞個盛唐節,或強漢節。要依我,最好把時間定在春秋戰國,我印象中那時是中國文化最開放多元的時代。大家或穿戴成老子,莊子。或打扮成孫武,勾踐。走在街上,或寬袍大袖,或盔甲叮當。該多好玩兒啊。
2008年夏天我們回到北京看奧運會。我北京的家的門口就是人定湖公園。這個公園據說是根據英國園林風格改造的。裏麵有很多歐洲風格的雕塑。在公園裏散步,每次都能看見拍婚紗的隊伍。一次,迎麵碰上了一群大概是高中學生的年輕人,帶著五顏六色的假發,穿著奇奇怪怪的衣服,嘻嘻哈哈,互相拿著小DC照相。原來是在模仿日本的變裝秀。感慨於時代發展之快,我不禁又想,這要是在模仿三國人物該有多好。
上麵這段文字是為國內一家雜誌社碼的。順便貼在這裏。
下麵有幾張上個周末拍的。很高興在Fair上還看到Eugene也在拍照。衷心盼望他能盡快康複。
1)小賭徒
2)哥郎台?:把你的錢留下再走..
3)Eye Candy
4)
5)仿倫勃朗風格
6)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