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樣理解股市與房市間此消彼長

(2007-04-09 19:56:19) 下一個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股市開始啟動並迅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態勢,然而,由於市場製度本身不夠健全等,股票市場逐漸冷卻。盡管如此,它仍然充當了啟動與普及民間投資理念的第一個教程。我國房地產市場也在同時啟動,由於它要求市場參與者必須擁有巨額的資金,市場繁榮的程度有限。上世紀90年代後半期,我國股市進入了第二次繁榮階段,在2000年之後,伴隨著美國網絡泡沫的破裂與納斯達克(Nasdaq)指數的走低,中國股市又一次進入了5年蕭條期。而這時房地產市場在多方麵因素的作用下,呈現出了繁榮態勢,房價急劇上升。這給眾多城市居民帶來了財富效應,也帶來了一定的社會問題。於是,中央政府以及有關部委,開始多次運用調控政策為房地產市場降溫。在這樣的背景下,股市在政策的引導下,進入了人們目前正在經曆的第三波牛市。回顧短短的10餘年時間,這兩個市場似乎呈現出了此消彼長的負相關態勢。

  然而,從理論上看,這兩個市場的特性差別較大,不應當存在越來越明顯的此消彼長的態勢:一是投資者進入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的門檻不一樣;二是這兩個市場,存在交易成本差異與持有期限的差異。單純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這兩者本身就是不同的人參與的不同市場,它們不應該是負相關關係;進一步看,如果投資者為了分散風險同時參與這兩個市場,它們應當是同時繁榮,而不可能是負相關。而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上升,不同的投資需求也會不斷上升,這兩個市場都應當進入一個新的繁榮階段。盡管它們的市場波動特征不一樣,但兩者不應當存在此消彼長的負相關關係。

  理論上解釋不通,現實中卻存在這一現象。為什麽呢?追根溯源,這兩個市場此消彼長背後的關鍵是,啟動兩個市場的時間不同與兩個市場開放程度的差異。它們造成了投資者投資情緒和投資行為的變化。

  當初啟動股市,目的是想通過直接融資來緩解當時國有銀行的困境,在股市中通過繁榮二級市場(證券交易市場)來帶動一級市場(證券發行市場)的不斷發展。然而,由於一級市場沒有放開,二級市場的繁榮並沒有帶來預期結果。在股票市場不夠開放的情況下,投資供給受到製約,投資需求行為也受到了製約,股市進入兩難選擇。隨後我國陸續采取了國有股減持與股權分置改革等對策。由於股市管理機構既改變了市場的供給,也加大了發展投資基金的力度,改變了市場需求方的力量,股權分置改革取得了進展。因股權分置改革引起的供求關係的根本性變化,帶來了股市的新一輪上漲。

  同樣,上世紀90年代後期房地產市場出現嚴冬,即緣於這一市場本身的供求力量都處在較低水平。政府為了帶動地區的經濟增長,曾製訂了一係列房地產利好政策,比如,降低交易稅、貸款者可以退還一定的個人所得稅、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等。市場需求啟動以後,供給也開始隨之上升,並帶動了房地產市場進入繁榮階段房價迅速上漲。當然,房價短期內的快速上揚,也帶來了眾多問題,例如,對於房地產的升值預期,造成了搶購和“炒房”行為等。於是,多種為房地產降溫的利民政策,開始陸續出台。

  可見,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的“此消彼長”,不是因為在一個既定的投資資金量下投資行為的“非此即彼”,而是在不同的時間分別啟動兩個市場的結果,是政策的鬆緊造成了市場的波動。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過程也告訴我們,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健全的投資市場,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還有很多有待完善的空間。從長遠來看,要想使這兩個市場共同繁榮,使全社會總的投資資金同時流向這兩個市場以及其他更多的市場,關鍵是要進一步擴大市場的開放程度,讓市場而並非政策成為投資者的投資“風向標”。這就要在不同的投資市場設定不同的交易成本,並使其與不同投資者的投資需求相結合。應該說,一個國家的投資需求是多樣的,與此相對應,投資市場中的供給也應當是多元的。這些,都離不開一個更加健全和完善的投資市場體係,離不開市場管理者和市場參與者的共同努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