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宗教的起源(原始宗教和古代宗教) BAIDU ZT

(2007-10-04 09:23:09) 下一個
1.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係:天主教(或稱羅馬公教)、新教(或稱基督新教、耶穌教)和東正教。

⑴基督教的形成和發展

基督教源於巴勒斯坦的猶太教。在公元3年,羅馬人征服巴勒斯坦,對猶太人進行殘酷鎮壓。為此,猶太人多次起義,起義失敗使一些人寄希望於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現,來拯救受苦的教民。猶太下層民眾中出現一種流傳救世主將要來臨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實際上即是由此教派演變而來。最早的該派教徒多為奴隸、被釋放的奴隸和貧苦人民。他們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組進行活動,以十字架為標誌,實行財產共有。但由於其宗教向各民族開放,包括羅馬人在內的各民族人士參加,原來敵視羅馬統治的 精神逐步轉為對現實羅馬統治予以容忍,宣傳愛仇如己,寄希望於來世,鼓勵對國家忠誠,對主人恭順。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頒布米蘭赦令,宣布給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⑵羅馬帝國後基督教的發展與分裂

基督教隨著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也出現了羅馬與君士坦丁兩個中心。基督教東、西教會的分離,加上後來對教義的解釋和儀式的差異,彼此相互指責為異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門,斷絕一切往來,正式分裂,成為兩個教派。東部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稱 東正教會,又稱正教。西部自稱為羅馬公教(即天主教)。在西部,教會政治權力擴大,利用特權霸占了不少領地,對農民進行剝削。教會還出售各種神職、聖物、聖骸、贖罪卷來榨取人民血汗。教會的腐化與利用所謂異端鎮壓教徒與人民的反抗,使教會完全成為走上與人民對立的統治集團。教會成為人們反對封建的焦點。德國的教士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閔采爾領導農民起義,使西部統一的教會從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廣大地區廣泛進行下去。結果,改革後的新教不但出現,而 且在這些國家占主導地位。基督教從此又分成三個教派。

⑶基督教的擴散與分布

天主教在歐洲主要是在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中南歐地區以及美洲地區。信奉新教的國家主要是歐洲北部的國家,如丹麥、瑞典、挪威、冰島、芬蘭、英國以及德國和荷蘭的部分地區,在全世界,新教人數有4.2億,主要在歐洲和北美。東正教原來分布的範圍 為巴爾幹半島及中東地區。在歐洲,主要信奉東正教的國家為俄羅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塞爾維亞、馬其頓。在亞洲,主要是俄羅斯人居住的地區。全世界信仰東正教的人共約1.6億多,主要在原蘇聯,占60%。

⑷基督教的教義與製度

基督教以《舊約全書》為基本經典,稱為《聖經》。其教義是:
創世說:宇宙和萬物都是上帝創造的,它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全善、全智、全愛。原罪說:上帝所創造的人類始祖亞當、夏娃不聽上帝命令,食伊甸園中禁果,犯了罪。因此,其後代生來就有罪。人們隻有信奉救世主耶穌為了贖罪,才能求得死後永生。天堂地獄說:人來到世界,隻有信奉神,死後才能使靈魂升入天堂,否則被拋入地獄。入教要經過洗 禮儀式,教徒結婚要在教堂舉行,由神甫主持。節日主要有聖誕節、複活節和聖靈降臨節。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21168.html?fr=qrl3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