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國販奴曆史 ZT

(2007-05-09 12:10:43) 下一個

http://www.bbc.co.uk/china/lifeintheuk/story/2006/11/061128_slavery.shtml

英國販奴曆史


奴隸為大英帝國創造了巨大財富
近日,布萊爾首相對英國在販賣奴隸時代的角色表示“深深的悲傷”,但沒有為此道歉。英國在販奴時代到底扮演了什麽角色呢?
販賣黑奴,是英國在17、18世紀成為大英帝國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自1102年起,奴隸在英國本土已屬非法,但英國並沒有明確法律條文禁止在大英帝國範圍內使用奴隸。

在北美新大陸被發現後,北美大陸建立了一些英國殖民地。之後,當地土著人口由於疾病大量減少。此種情形下,英國政府開始從非洲向北美的英國殖民地大批販賣奴隸。

在加勒比海地區,黑奴在甘蔗種植園工作。黑奴的勞作增加了大英帝國的財富。

在18世紀,英國人已經建立了一整套跨大西洋的販賣黑奴運行機製。從1700年到1810年,英國商人從非洲向北美販賣了約300萬奴隸。

創造財富

有些曆史學家說,販奴貿易為許多英國創造了大量財富,為現代資本主義製度奠定了一塊基石。

英國的一些城市,比如布裏斯托,倫敦,利物浦,就借助販奴貿易而繁榮起來。

販奴貿易在18世紀為布裏斯托帶來了巨大財富

不過,販奴貿易中的奴隸並不全是來自非洲的黑人。在1655年保皇派起義失敗之後被抓的那些人,以及被克倫威爾逮捕的大批愛爾蘭天主教徒,這些人也被當作奴隸送往北美。

奴隸們的大西洋之旅條件非常惡劣。船上擁擠不堪,船艙空氣不流通,缺乏淨水,食品也少。許多人在船上死亡。

上岸之後,這些奴隸在甘蔗種植園工作。當時的種植園是勞動力密集的產業,並沒有什麽機械化操作。

英國商人選擇非洲黑人作為奴工,是因為他們認為黑人適宜於在炎熱條件下工作。

還有一些奴隸,被帶到倫敦和愛丁堡這樣的城市當傭人。

教會態度

反販奴運動領導人韋爾伯福斯議員

起初,基督教會對奴隸貿易視而不見,但後來態度發生變化。他們發起了反對販賣奴隸的運動。

18世紀晚期,英國社會反奴隸運動發展迅速。在貴格會(Quakers)、浸禮會(Baptists)、衛理公會(Methodists)的組織下,這一運動得到了很大支持。其領導人物是韋爾伯福斯議員(William Wilberforce)。

這項運動導致了《廢除販奴貿易法》的誕生。根據這項法律,在英國船隻上每發現一名奴隸,就將被罰款100英鎊。懲罰之嚴厲,足以使相關船東破產。

1807年,英國廢除奴隸製。不過,英國海外領地直到1834年才廢除奴隸製。

自那時起,一直到20世紀初葉,英國皇家海軍西非艦隊的艦艇在非洲海岸線巡邏,攔截任何販賣奴隸的船隻。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