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個體定位”

(2004-12-31 22:51:42) 下一個
紅衫翻譯的"Identity",即“個體定位”是非常準確的。“個體定位”是專業理論上的概念,在多元文化 的社會裏,這個概念似乎脫胎於西方的“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這是我個人的猜測,沒理論憑證 。我要做的Research卻是在讀了“理論”之後仍感到“不過癮”的結果。因為這些理論上的概念隻不過是 給已知的事物重新起了個名字,有的狹義,有的概括。在西方的社科研究領域,學者們似乎跟不上社會新 奇現象產生的速度,如性別定位,文化[族群]定位等。以前隻有兩性,但現在人們對兩性也不滿足了; 異族通婚也使得文化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比如,一個人的父親是愛爾蘭血統,母親是中國人,他/ 她是同性戀,摩門教徒,他/她的配偶[同性婚姻已合法]可能是黑人,等等等等。 搞社會文化研究的人就急急忙忙地寫出“理論”來分析種種的現象,將它們歸檔,分類。但,歸來歸去還 是關於人們“外在”的東西。 我用Identity的另一含義“特性/個性”的目的是想側重在人的內心世界,當然那些來自外在世界的概念 性的東西也是要在適當的時候加以利用的。與那些“定位”相比,一個人的“特性/個性”[不是心理學 上的概念]是需要自己去證明,去反抗那些固定模式化的東西,如偏見,種族主義等。比如,不開化的西 方人對中國人或其他少數民族會有偏見,有的出於歧視,有的來自嫉妒,我發現,單單用那些“定位”來 討論是不夠的。因為,你隻要是社會一員,你就具備了或被那些“定位”給概念化了,但這些概念不是為 我們個人服務的,像美國這樣的社會,將人們尤其是少數民族“定位”便於“政策製定者”在宏觀上的策 劃。 “特性/個性”則不同。比如,我是“美籍華人”,這一“定位”會把“我”在中國人眼裏和白人眼裏同 樣的給“定”住。可“我”不隻隻是護照上的我,不隻隻是“人口普查表”上的我,不隻隻是銀行帳戶上的我.... 這是我想思考的東西,它確實複雜,因為“人”是複雜的。“詩人”更複雜,但我要從複雜中尋求簡單, 從概念裏找出點滴有生命的東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