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柞裏子:《經學通論》摘錄(14)

(2011-07-08 17:40:45) 下一個

3 群經略說

 

3.1.

3.1.1 (1)

 

 

《書》或《書經》,在後世習慣稱之為《尚書》。先秦著作中的“書曰”雲雲,皆指《尚書》而言。除去徵引“書”之外,先秦著作也徵引“傳”。例如,《孟子》就有“於《傳》有之”的文字。“書”與“傳”的區別,可能在於前者為正式的文獻,而後者為傳說或者為後代所謂的“野史”。可能由於《書》與《傳》的關係相當密切,或者由於有些《傳》的內容混入《書》中,漢代學者有通稱《書》為《書傳》之例。比如,《史記·孔子世家》稱孔子“序《書傳》”,又稱“故《書傳》、《禮記》自孔子”。兩“《書傳》”均指《書》而言,與後代稱《尚書》之注解為“書傳”者不可混為一談。稱“書”為“書經”,當是後世儒家尊之為經典之後的稱謂。 “尚書”之名,最早見諸《墨子·明鬼下》:“故尚書夏書,其次商周之書。”因何而成為後世儒家的通稱,原因不明。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墨子學術出自史官,而“書”為史官所掌,故墨子對“書”的稱謂不僅來曆分明,而且具有權威性,從而被普遍接受。

“尚書”之“尚”於意何取?後世經學家大都視“尚”為“上”之通假字。換言之,所謂“尚書”,就是“上書”。至於“上”字在此又當如何解釋,則眾說紛紛,莫衷一是。比較合理的解釋有二:其一,“上古”。據此,則所謂“尚書”,就是“上古之書”。其二,“君上”。據此,則所謂“尚書”,就是“記錄君上言行之書”。王充《論衡·正說篇》:“《尚書》者,上古帝王之書。或以為上所為,下所書,故謂之《尚書》。” 王充之說,兩說具備而偏向“上古”說。劉熙《釋名》主“上古”說,而王肅《尚書序》則依從“君上”說。《尚書》涵蓋的年代屬於上古,這一點無可爭議,《尚書》記載的內容大都為君上的訓令或出師的誓詞,這一點也無可爭議。因此,以上兩說從邏輯上而言,皆無不可;是否確為當時定名者的本意,則無從考核。

雖說《尚書》屬於上古無可爭議,若問《尚書》究竟上古到何年何月?卻又不易言之。原因有三。其一,《尚書》不是在某特定時間上編寫而成的著作,而是經過多年累積而成的文獻。內容函蓋大約上迄公元前2000年,下至公元前7世紀,前後相距長達一千三百年。其二,內容所及的年代不一定就是文獻編寫的年代。其三,今本《尚書》的內容並非完全可靠,攙有後人偽造的成份。

在普遍認為可信的篇章之中,以記述殷王盤庚遷都的《盤庚》篇時代最早,其寫作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的上半葉,與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甲骨文的年代相近。就年代而言,古埃及《死人書》中最早的文字要比《盤庚》早出一千多年。不過,《死人書》的內容為宗教咒語,其史學價值不能同《盤庚》相提並論。古巴比倫刻在石柱上的“漢穆拉比法典”相傳作於公元前18世紀,比《盤庚》約早400年。其餘廣為人所熟知的外國古代文獻皆較《盤庚》為晚出。比如,猶太《聖經》中的最早作品出現於公元前9世紀,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出現於公元前8世紀,印度的《古事記》不早於公元前6世紀。這些文獻不僅時代晚於《盤庚》五百至八百年,而且內容亦頗涉神話,遠非《盤庚》之為樸素史料可以比擬。要言之,《尚書》之為“上古之書”,就時代而言雖不能稱世界之“最”,若兼時間與內容而論,則實無出其右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