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裏子(第二作者)新作《經學通論》業已由中華書局出版。
將陸續摘錄於此以享同好。
出版訊息見如下鏈接:
http://www.zhbc.com.cn/book_view.asp?bid=8988
=============================
作者前言
《經學通論》依據先君馬宗霍未完成之遺稿改寫而成。先君於1936年出版其《中國經學史》後,旋即著手撰寫《經學通論》。計劃中之《經學通論》分“經學簡史”與“群經略論”兩部分。“經學簡史”之部大致完成,內容與已出版之《中國經學史》基本相同。“群經略論”之部則尚在草創階段:資料收集尚未完畢,評述與考證尚未展開。無奈抗戰爆發,流離顛沛,生活艱難,圖書不便,無以完成。爾後先君學術取向轉至經史古籍之考據,先後撰寫《說文解字引經考》、《說文解字引群書考》、《說文解字引方言考》、《說文解字引通人說考》、《淮南舊注參正》、《墨子閒詁參正》、《南史校正》、《論衡校讀箋識》等,於未完成之《經學通論》手稿竟未複措意。晚年言及,頗以為憾。
如今中國學術全麵振興,社會對經學之興油然而起,先君舊作《中國經學史》亦多次重新發行以應供求。然《中國經學史》不僅為文言寫就,段落安排亦欠分明,於讀者諸多不便;複因欠缺“群經略論”之部,未足以應讀者深入了解經學之須。馬巨遂不自量力,整理、續編、改寫先君遺稿以成是書,庶幾於振興祖國文化遺產有所裨益焉。
全書分“經學導論”、“經學起源”、“群經略說”、“經學簡史”四部分。“經學導論”簡略介紹“經”與“六經”之說的來龍去脈。“經學起源”介紹孔子其人其事其學,綜核秦與儒學之關係,並從而推斷秦代實為官方經學之始。
“群經略說”分九章,逐一介紹、考證、評述《書》、《詩》、《易》、《春秋》、《禮》、《論語》、《孝經》、《孟子》、《爾雅》各經之來曆、內容與演變。置《書》於首位,因《書》中可靠內容之年代最早。置《易》於《書》、《詩》之後,因《易》之卦圖固然早出,其文字解說則恐晚於《書》、《詩》。置《春秋》於《禮》之前,因《禮》所記,並非孔子鼓吹之“禮”而實為春秋時代所謂之“儀”;《禮記》乃漢人所輯,而《周官》來曆不明;故所謂“三禮”者,皆不如孔子編纂之《春秋》更合“經學”之名。《爾雅》之視同為經,固早於《孟子》,實為讀經之工具而非經術之作,故置於各經之末。
“經學簡史”分六章:西漢與新,合為一章;東漢與三國,合為一章;兩晉與南北朝,合為一章;隋與唐,合為一章;宋、元、明,合為一章;清與民國,合為一章。以往論經學曆史者,大都以兩漢、魏晉為段。王莽於經學之發展與演變,意義皆極其重大,而王莽對經學之影響,始於其執漢之政而先於新之建立,故西漢與新,就經學曆史而言,難以分割。反之,東漢經學並非西漢經學之延續與繼承,故合兩漢為一體而忽略新朝之存在,其實不妥。曹魏之經學,大抵為東漢經學之緒餘,而兩晉與南北朝,皆處玄學大盛而經學式微之世,故合三國於東漢,而並兩晉於南北朝。
先兄馬雍所撰《尚書史話》於《尚書》以及《尚書》學之源流,考證翔實,其前後兩《偽孔傳》之說,言前人所不能言,尤為精辟。“群經略論”之“書”章,即節取其《尚書史話》而成,僅個別之處略述不同之見而已。
馬巨
序於大洋彼岸之柞裏居
時維處暑,歲在庚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