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柞裏子:《美國風》(4)

(2007-03-02 20:23:40) 下一個

柞裏子:《美國風·生活瑣談之三》( 4 )

             美國富貴人家的住宅有多豪華、多闊綽,我同樣沒有親身的經驗。大富大貴人家的住宅大都隱蔽在高牆和密林之後,即使特意開車穿過這類住宅區,往往也隻能領略一下屋色有無中的意味。有一回路過一處正在開發的豪華住宅區,出於好奇,順便下車去參觀了一幢樣品。美國郊外的住宅區很少由個人一座、兩座,零零星星蓋成,往往由一家建築承包商興建。不過,也不是一氣哈成,蓋好一大片再出售,而是先蓋幾個樣品,吸引顧客前來參觀,然後根據顧客選擇的設計、位置以及內外裝修款式,逐一興建。我看的這幢樣品是一座一層半式的樓房,一層半的樓房是近幾年來時興的設計。所謂一層半,從外表上看,同傳統的兩層樓房並無二致,隻是進門之後,才會發現廳子不是傳統的單層廳,而是兩層打通的雙層廳,目的在於創造出高敞闊大的氣派。因為樓上的空間被兩層高的廳占去一部份,所以,樓上的使用麵積比樓下小,這就是一層半的來由。除去廳占兩層以外,一層半設計的另一特點,是主臥房在樓下,而不在樓上。從正麵看,這幢樣品是兩層,從背麵看,卻是三層。這是因為這幢房子蓋在斜坡上,地下室的背麵完全呈露在地麵上,加之露出地麵的部份門窗齊備,看起來儼然又是正式一層。這種格局的地下室稱之為“ walk-out basement ”,想不出什麽好譯名,姑且名之曰“有出路的地下室”。
             一層半和“有出路的地下室”在中檔住宅中屢見不鮮,並不是豪華住宅的特點。這棟房子之所以能稱得上豪華住宅,是因為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院子大。普通住宅院子不過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英畝,這棟房子的院子占地一英畝以上。第二,房子麵積大。一般中產階級的住宅麵積如果不算地下室,大都在兩千至三千平方英尺之間,而這棟房子的麵積有五千平方英尺。第三,壁爐多。普通住宅有一個或至多兩個壁爐,這房子有壁爐五個。壁爐在今天早已不具有取暖的實用價值,隻能起到裝飾和烘托氣氛的作用,但美國人對壁爐情有獨鍾,多多益善。第四,盥洗室多。普通住宅大多有盥洗室兩間半到三間半,而這棟房子的盥洗室有七間半之多。所謂半間,自然比一間小,但半間這說法的來曆卻不在大小,而是指隻有抽水馬桶和洗手盆,沒有洗澡設備的盥洗室,大都設在客廳附近供來客使用。第五,裝修考究,例如,地板是用大理石鋪成的,所有的房間都嵌有高檔木料的護壁。第六,院子裏有網球場二,遊泳池一。最後,也是最特別的一點,是這房子有兩套設備豪華的廚房,大概較小的一套為家常便飯而設,較大的一套專為擺酒設宴而備。中國人素有君子遠庖廚之說,也許正因為此,中國人的廚房往往可以概括為髒小雜亂四個字。凡是沒有來過美國的中國人,大概很難想象出廚房在現代美國住宅中的地位。在新式美國住宅中,廚房是最值錢,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房間。這是因為除去盥洗室之外,其餘的房間都是徒有四壁,而廚房卻集中了各種現代化的電器設備。再加上美國人做菜飯,不懂得起油鍋的奧妙,燒出來的菜固然談不上好吃,卻贏得一間幹乾淨淨,不油不膩的廚房。
              在豪華住宅這個級別之中,像上文介紹的這一棟隻能算是下駟之乘,離最上等的豪華住宅的標準還差得很遠。舉例而言,院子不夠闊大,隻得一英畝有餘而不是四,五英畝;車房太少,隻有三間而不是五,六間;更重要的是沒有同主建築分開的傭人套間或客人套間。美國最著名的上等豪華住宅區,數加州洛杉磯的巴伐利山。那裏的房子固然不同凡響,更主要的還在於房主人有不少是好萊塢的電影明星,因而其知名度遠非其他富貴人家的豪華住宅區所能企及。每年慕名而來,以一睹巴伐利山名星住宅為快的遊客數以萬計。前幾年美國拍了部電影,就以“巴伐利山 xx 號”為名。據說該片對巴伐利山的明星住宅之豪華極盡宣染之能事。我不曾看過此片,不過,卻在報紙上看過一篇采訪片中女主角的文章。這位女主角年方二八,初出茅廬就有演主角的份兒,大概同乃父即是該片的監製人不無關係。該文說千萬別以為這位小演員因拍攝這部電影,遂得以住進巴伐利山而大開洋葷。
             事實上,對她來說倒是委屈求全了。她同父母一起住在巴伐利山對麵的波萊區。一般小民百姓隻知道欽羨巴伐利山,而巴伐利山的居民卻眼巴巴地望著對麵的波萊區發呆。目前波萊區最出名的住戶大概要數出身好萊塢的前總統裏根夫婦。據說這位女演員的家是美國最大,最豪華的私人住宅。記者問:家裏一共有多少房間 ? 回答是:從來沒有想去數清過。有什麽與眾不同的特點呢 ? 這個她倒是清楚得很:有一間標準大小的電影院。如此這般的住宅,當然又是最高檔中的例外,談不上具有代表性。一般上乘豪華住宅可以奢侈到什麽程度呢 ? 幾年前在報上看到過一篇介紹盥洗室裝修生意的文章,文中提到一家專做高檔盥洗室生意的公司,由這家公司裝修的盥洗室,起碼價格是十萬美元一間。當年美國官方的貧困戶定義是:四口之家,年收入不足一萬美元。記得唐人有詩曰:“十戶手胼胝,鳳凰釵一隻”,詩人如果生活在今日的美國,也許會把詩句改寫成“十戶手胼胝,盥洗室一間”。

             不久前在朋友家看了一段中國製作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剛從北京飛來美國的女兒問父親為什麽不住在城裏而住在郊區長島,父親告訴女兒,長島是富人區,有錢才住得起。可見編劇者對中國富不居鄉,美國富不居城的這種枘鑿關係已經了如指掌。不過,如果有人因為聽了這段對話遂以為住在紐約城裏的都是窮人,那就大錯而特錯了。紐約、芝加哥和舊金山是少有的幾個不符富不居城這一普遍規律的城市。這幾個破例的城市集中了美國最富有的一小撮。這群巨富之所以能不逃離城區,遷往郊外,大概是因為有錢佬在這幾個城裏為數相當可觀,能夠占據一大片區域,購成一個城中之城。在紐約的這種城中之城包括中央公園附近的幾條街道,其中以公園大道(Park Avenue)最為著名。凡是在公園大道上的公寓樓裏擁有一個單元的,勢必是身家億萬之輩。當年尼克鬆總統因轟動一時的水門事件被迫辭職之後,曾經想在公園大道上買個單元,嚐嚐隱居於鬧市的滋味,結果因不受同樓住戶的歡迎而未能如願以償。有個報業大王的掌上明珠想在公園大道上覓一處溫柔鄉,也因鄰居反對而好夢不成。可見,想要成為公園大道上的住客,光是有錢還不行,還得在公園大道上的原住客氣味相投。

                  尼克鬆之所以受拒,是因為身為在野的總統,身邊少不得有幾個聯邦調查局的便衣保鏢。公園大道上的住客不願意讓這種前呼後擁的架勢打攪他們的雅興。那位報業大王的千金之所以不受歡迎,則據說是因為她來看房子的時候帶著一個黑人男朋友。這裏說的自然是骨子裏的原因,而不是拿出來做借口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如今的世道畢竟不再比六十年代以前,種族歧視的理由是說不出口的了。據我所知,這條公園大道上至少住著一戶半華裔。這一戶的戶主是幾年前作古的顧維鈞;這半戶的女主人是華人,男的是白人,但同中國的瓜葛除去有個華裔老婆之外,也還有些別的東西,而且如今在中國的知名度很可能遠在顧維鈞之上。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布什總統任上的駐中國大使和克林頓政府負責遠東事務的外交部長助理洛德。顧維鈞之所以能成為公園大道的住客,同其曾為外交界的達官顯貴不無關係;洛德之所以能在外交界混出些名堂,也擺脫不了家在公園大道的幹係。孔子所謂“學而優則士,士而優則學”,說的恐怕隻是一種理想。現實卻是富而優閑則士,士而優閑則富。 ( 據熟悉紐約的友人說,近來入住紐約公圓大道的華裔已遠非屈指可數之數。可見華裔的社會地位日益增高。 --- 再版補記 )

          如果有人問誰是公園大道上最有錢有勢的人物,恐怕會眾說紛紛,莫衷一是。如果把問題改成誰是公園大道上最出風頭的角色,那麽,千夫之所指,想必非哈雷酒店 (Harle Hotels) 的老板娘莉奧娜莫屬。在莉奧娜偷稅漏稅的案子被揭發之前,莉奧娜頻頻親自出馬替哈雷酒店做廣告。當時莉奧娜已經年愈不惑,但保養得法,打扮入時,稱得上“徐娘雖老,風韻猶存”。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嘴臉掩蓋不住兩眼淩人的盛氣,令人不禁同王熙鳳發生聯想。王熙鳳若不是英年早逝,能夠活到這把年紀,大概正會是這個樣子。有一回莉奧娜在公園大道的家中接受 CBS 電視網鼎鼎大名的記者瓦理斯的訪問,電視攝影機沒有從正麵顯示室內的陳設,但見瓦理斯東張西望,咋舌不迭。富家貴族,瓦理斯不知會見過凡幾,數以百萬計的年薪,瓦理斯也不知掙過多少年,能把瓦理斯搞成像是劉姥姥初進大觀圓,莉奧娜在公園大道上的公寓有多豪華,也就無須眼見而後知了。不過,令莉奧娜莉風頭出盡的,還是三年前因逃稅幾百萬而鋃鐺入獄的案子,更確切地說,是奧娜莉的女傭在法庭上揭發莉奧娜說過的那句“隻有小民百姓才納稅”的名言。偷稅漏稅的富翁富婆在美國多如過江之鯽,一個個高枕無憂,唯獨莉奧娜身敗名裂,大概同她這一語道破天機不無關係。把莉奧娜捉拿下獄也隻是做做樣子以平民憤。莉奧娜在一所條件良好的監獄中沒蹲幾個月就以貴體欠安為由假釋外堤,依舊回到她在公園大道上的豪華公寓中去過養尊處優的日子,隻是沒再好意思到報章雜誌和電視上去拋頭露麵而已。

            有很多事情美國人都喜歡自己動手,自己蓋房子的卻不多見,原因是麻煩諸多。第一大麻煩在借錢難。借錢買房子同借錢蓋房子是兩回事。買房子有現成的房子做抵押,債務未還清以前,貸方是房子的法定主人,有權把房產變賣抵債。借錢蓋房子,沒有現成的房子做抵押,萬一房子沒蓋起來而所貸款項卻化掉了,貸方可能落得個竹籃子打水的結果。所以,借錢蓋房子難得很,即使借到,也少不得要付較高的利息,因為貸方須承擔更高的風險。麻煩之二,在處理人事不易。如果你自己沒有大學土建係畢業文憑,不少地方政府都不允許你作為合法的建造人。換言之,即使你有錢有地,也極可能須化錢雇用一名有文憑的人替你承擔建造房屋的法律責任。化錢事小,找到可靠的人並不容易。此外,你要同木工、電工、水泥工、自來水公司、下水道公司、電話公司、供電局、盥洗室裝修商、廚房裝修商等等諸多機構和人員打交道。關係處得不好時,輕則延誤工期,重則卷入官司。麻煩之三,滿足官方的建築要求可能不容易。這些要求往往歸房子所在地的縣或市政府管。有的政府馬馬虎虎,巴不得有人來開發。有的卻嚴格得很,對房子離路須多遠,地基須有多深,牆須多厚,門窗須用何種規格,等等等等都有詳細的規定,稍不如法,則有被勒令拆除的風險。如果你通過建築承包商蓋房子,所有這些麻煩都同你擦不上邊際,一切有承包商替你包辦。而對於建築承包商來說,這一切都隻不過是日常的業務,根本無所謂麻煩可言。

             房子無論蓋得多好,都難免不有天災人禍,於是,房屋保險的生意就應運而生。對於借款買房子的人來說,房屋保險是非買不可的,是獲得抵押貸款的先決條件,因為貸方不想看到其抵押品有毀於一旦的風險。最普通的房屋保險包括風火偷盜,風火指房子本身以及房內的財產,如家具、衣物、首飾之屬,偷盜則專指房內的財產而言。一般來說,保險業是有賺無賠的買賣。例外的情形當然也有。三年前佛羅裏達州邁阿密一帶遭到空前規模的台風襲擊,受毀於風雨的房屋數以萬計,某保險公司不巧承擔了該地區大部份住宅的保險,結果該公司的股票大挫,想必一口氣要賠一大筆錢。另一家保險公司賠錢的例子大有諷刺意味。赫赫有名的韓卡克斯保險公司在波斯頓興蓋一座全玻璃牆麵的摩天大廈。蓋好之後發現所用玻璃不合規格,於是,要求建築公司更換玻璃並賠償因此而造成的業務損失。韓卡克斯保險公司原以為少不得有一場官司同建築公司打,卻不料該建築公司一口承應了一切要求。但結果卻令韓卡克斯保險公司哭笑不得,原來建築公司之所以這麽好說話,不僅是因為買了建築施工過失保險,有保險公司替其承擔賠償,而且還因為承擔這項施工過失保險的不是別人,正是韓卡克斯保險公司自己。真是所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妙得無以複加。

               保險公司之所以經常有賺無賠,根據的是統計學的原理,隻要能夠賣出一定數量的保險,保險公司所冒的風險則必然會低於所得的利潤,賣得越多,風險也就越小。除此之外,是懂得如和耍賴皮。保險合同常常寫得不清不楚,有利於保險公司一方的漏洞良多,一旦真出出事,保險公司雇有高明的律師替其開脫責任,雇不起懂行的律師的小民百姓隻有任其予舍的份兒。有位朋友住在達拉斯,一個周末外出度假,回來後發現房子被盜,電視、錄像機、電腦以及首飾均不翼而飛。他向保險公司報失索賠,保險公司要求出示所失物品發票,朋友是個有心人,一切貴重物品大都不僅有發票,還有照片為證。卻不料仍少不了為一條二十四開金的項鏈同保險公司扯皮。保險公司用鄙夷的態度告訴他說,首飾根本不可能有二十四開金的。言外之意,是我的那位朋友想敲榨卻又外行得很,以至於丟人現眼。美國的首飾的確是沒有二十四開金的,一般都是十二開或十四開,連十八開的都難得一見。朋友告訴保險公司,他太太的項鏈是從中國帶來的,二十四開金的首飾在中國多的是,隻有美國人才好意思把十二開金的首飾稱之為金首飾而不臉紅。唇搶舌戰的結果,朋友似乎沒有輸,隻是無濟於事。保險公司要朋友向中國的首飾店出具證明來方才予以考慮,朋友太太的那條項鏈是家裏祖傳的,叫他上哪兒去找證書,隻好不了了之。

              美國的住宅因為大多是木結構的,除去得擔心風火地震之外,還得擔心白蟻。沒有保險公司做白蟻保險的生意,由此可見房屋受白蟻危害的風險之大。做噴殺白蟻藥劑生意的公司則頻頻打電話上門,警告你如果還不請他們來噴灑藥劑,你的房子立刻就要遭殃。有一家除蟻公司更是慫人聽聞地在電視上宣稱:美國的住宅隻有兩種,一種是已經讓白蟻蛀傷了的,另一種是即將被白蟻蛀傷的。據說美國白蟻為害最嚴重的地區數達拉斯,有人笑稱達拉斯為“白蟻之都”。我在達拉斯住的那位朋友不僅曾受害於達拉斯的盜賊,也曾受驚於達拉斯的白蟻。在他買房不久,在後院的籬牆上發現白蟻的蹤跡,立刻打電話向某殺蟻公司呼救。接電話的人問他在哪裏看見白蟻,他回答說在後院的牆上,對方聽了大笑,說院牆上有白蟻用不著大驚小怪,連他自己家裏的院牆上也有,哪裏有功夫去管這麽多,等白蟻進了房再殺不遲。達拉斯的白蟻竟然多到連專做殺白蟻生意的公司都賴得管的地步,可見這“白蟻之都”的稱號不是憑空得來的。白蟻在美國為害之深之廣,也可以從房屋買賣手續上窺見一斑。房屋過手,無論新舊,賣方都得出具一紙無蟻證書,證明房子在出賣時沒有白蟻活動,如果房子在過戶後三十天內發現白蟻,由賣方負責找除蟻公司上門噴殺。看起來好像很認真,其實不過是一紙空文。蓋新房子用的木料都經過化學處理,一年半載之內不會有白蟻活動。舊房子的賣主沒有不在出賣之前請除蟻公司上門噴射狻劑的,一般每噴藥一次,可以保證幾個月之內無白蟻之憂。

              美國的住宅價格多年來一直上升,有人遂誤以為房屋是不折舊的可居奇貨。造成如此誤解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房屋的價格包括地皮的價格在內,地皮無所謂新舊,當然無折舊可言。其二,美國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口增長迅速,造成住宅市場供不應求,遂令房子的價格逐年上升,造成不貶值的假象。之所以說是假象,是因為如果比較兩幢除新舊之外別無不同之處的房子,則新的肯定比舊的貴,而且新住宅的價格上升率也遠高於舊住宅。近年來美國人口增長的勢頭明顯減弱,已經有不少經濟專家預測買房子不再是很好的投資。 ( 這種預測至少在舊金山灣區不靈。舊金山灣區的房產近兩三年來以每年百分四十的勢頭上升,令從外地遷入者叫苦不迭。有位房地產經紀人對電視記者說,她在領外地遷入者看房子時得隨身帶著紙巾以備不時之須。因為有些當太太的,對丈夫在加州的薪水之高往往興奮不已,一旦得悉房產的價格原來如此高不可攀,則經常破笑為啼。 --- 再版補記 ) 同樣年頭的房子,保養得法與不得法,對折舊率的影響極大。為了保持房子價值,幾乎家家戶戶都為油漆粉刷,更新設備而忙個不停。於是,做建築材料零售生意的鋪子興隆得很。這種鋪子往往規模龐大,貨品齊全,從地板、磁磚、木條、灰板、壁廚、碗櫃、澡盆、馬桶,到油漆塗料、五金電器、水管門窗,凡是維修房屋用得著的,無不具備。有的還兼做園林庭院的生意,大小樹木、四季花草、化肥農藥、剪草機器、澆灌設備,凡是美化環境用得著的,也無不畢集。不過,一棟房子無論保養得多好,歲月久了,總不免在格局和設備上落後於時代。於是,專做房屋局部翻新改造的生意便應運而生。局部翻新改造不是件簡簡單單,說做就能做,做完就了事的事情。凡是牽涉外觀改動的工程,往往須先將圖紙呈送地方政府核準。如果房子屬於比較好的住宅區,在把圖紙呈送地方政府之前,還得先經住宅區管理委員會審批。許多管理委員會訂下極瑣碎的章程,目的在於保持住宅區的水平。凡是違章的設計一律打回,根本沒有呈交地方政府的機會。翻新改造一旦竣工,還得重新估量房子的價值,以便調整財產稅的稅額。

            新房子的交易大都在買方和建築公司之間直接進行,不少建築公司甚至拒不同房地產經紀人打交道。舊房子的交易則普遍通過房地產經紀人,由賣方直接出售的例子不多,據說是不請房地產經紀人從中斡旋,害多於利。所謂利,當然是指能省下付經紀人的傭金。所謂害,則不止一端。例如,房主在家,來看房子的客人可能覺得不自在;沒有中間人,討價還價均不方便;缺少懂行的人,買賣協議書可能有法律漏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房地產經紀人替賣方做廣告,領買方上門看房子,替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看起來像是替買賣雙方服務,但是事實上傳統的房地產經紀人都是賣方的代理人,房子一旦成交,房地產經紀人從成交額中提取傭金。目前的提成標準是百分之六。近來開始出現受雇於買方的或買賣雙方的房地產經紀人,但為數尚少,也未見有逐漸流行之勢。根據法律,受雇於賣方的房地產經紀人須向買方交代自己身為賣方代理人的身份,以免買方誤解而受欺,但法律並沒有規定交代身份須在雙方洽談生意之始,於是,不少房地產經紀人都等到生米煮成熟飯,買方欲退退不能時,方才裝模作樣地亮相。房地產經紀人做生意的噱頭當然遠不止此。

           本文之初提到美國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家庭擁有房產,但這並不意味著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五的人都是租戶。除去房東和房客,還有一種人:無家可歸的人。這種人究竟為數幾何 ? 人各一說。比較保守的估計是三百萬,不那麽保守的估計是一千三百五十萬。數字相去如此之遠,一方麵固然是因為無家可歸者四處漂泊,行蹤不定,難以統計;另一方麵也是因為美國舉國上下對這些失落者甚少關心,一切社會福利都止於有地址可尋的窮困戶,沒有地址的流浪者似乎已被視為社會以外的分子。

           美國作家歐·亨利寫過一篇有關流浪者的故事:夏日在公園裏的長板凳上過夜,每逢冬季來臨,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打破商店櫥窗的玻璃,等候警察將其捉拿到監獄去過冬。歐·亨利寫的是一百年前的美國。如今的流浪者不能像其一百年前的前輩那麽幸運。如今美國的公園即使沒有門和牆,也大都在入口立著一塊牌子,上麵寫著早上幾點幾點開,晚上幾點幾點關的字樣。也許有人會問:沒有門和牆,怎麽個開法和關法 ? 初來美國時我也曾把這種牌子當笑話看,直到某一天午夜時分企圖穿過家門口一個極小的街心公園,遭警車截住時,方才知道這種牌子並不是一紙空文,搞不好會有官司吃。由此可見,如今的流浪者夏天恐怕沒有在公園的長板凳上過夜的福氣了。

              如今美國的監獄囚滿為患,殺人、放火、強奸的歹徒都可以因為監獄太滿而提前釋放,打破塊玻璃哪裏還有機會混進監獄去過冬 ! 在紐約街頭時常可以看到流浪者坐在摩天大廈的暖氣係統的排氣口,沾暖氣餘熱的光。有一回冬天乘芝加哥的地鐵南下,沿途看到好幾處三五成群的流浪者圍著廢棄的汽油桶內用報紙點著的明火取暖。這大概就是現代無家可歸者過冬的辦法。順便說明一下,美國的地鐵不像北京的地鐵那麽名副其實,往往一馳離市中心區就跑到地麵上來,有時甚至跑上高架在空中的軌道,否則,坐在地鐵裏如何能看到沿途的景象。細心的讀者也許還想知道何以上文一直使用“流浪者”而不用“流浪漢”,舍“漢”而取“者”,並非好古成癖,隻是為了精確反映現實。流浪街頭的不僅有漢子,而且也有女人。流浪的婦女一個個蓬首垢麵,勾腰駝背,其景況之淒涼,較之流浪的漢子,更加令人不忍卒睹。有一年電視和報章竟相爆出一則新聞。一雙在流浪中懈逅的男女居然決定結婚。有好事者聞訊之後慷慨解囊,讓新郎新娘得以披上禮服婚紗,是模是樣步入教堂成禮。婚後的日子怎麽過 ? 照舊沿街討乞,路邊過夜。真是稱得上好整以暇,或者說“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見仁見智,兩宜並可。對於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來說,所謂“美國夢”,豈止是好夢難成而已矣,恐怕是即使在夢中也不曾夢想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