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柞裏子:美中貿易逆差何去何從?

(2007-02-15 20:59:49) 下一個

            甲方是老字號,非高利潤的生意不做,非高檔的貨色不賣。乙方是新開張的小鋪子,買賣不在乎小,價錢不在乎低。甲方從乙方買的東西多,乙方從甲方買的東西少,再自然不過了。有誰會不以為然?如果有誰覺得誰占了便宜、誰吃了虧,占便宜的非甲方莫屬,吃虧的舍乙方為誰?除非甲方精神有毛病,否則,甲方絕不會強迫乙方提高價格,向甲方看齊。當然,那是說:如果甲乙兩方皆是家而不是國的話。如果把甲方換成美國,乙方換成中國,上麵虛設的例子就成了美中貿易逆差的實際問題。 一旦變成這實際問題,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2006年美國創下貿易逆差7, 636億美元的新記錄。7, 636億美元是多少錢?如果心中無數,不妨設想以每秒24,213美元的速度花它個一整年,年終結賬的總和會是多少?嘿嘿!比7, 636億還要略少1個億。創下這麽一個新記錄,美國人沒有覺得占了便宜,而是覺得吃了大虧了。吃了大虧該怎麽辦?當然是要消除這貿易逆差而後快。這麽大的貿易逆差並不都來自中國,不過,中國是美國的第一大貿易逆差國,於是,美國要消除這龐大的貿易逆差,中國責無旁貸。

中國責無旁貸?不錯。美國人是這麽說的。如何負起責任?把中國貨的價格提高?不錯。不過,這一回美國人卻沒有這麽說。美國人的說法是:人民幣的價格定得太低了,得往上調調才能符合其真實的價值。這說法難道更有技巧,從而更有說法力?美國人想必對此深信不疑。

            為什麽把甲方換成美國,乙方換成中國,貿易逆差就不僅成為問題,而且成為需要中國有責任予以解決的問題?因為美中貿易逆差導致美國的一些產業蕭條甚至倒閉,蕭條與倒閉導致一些人口失業,失業導致社會問題,等等等等。乍聽之下,這解釋似乎言之極其成理。細思之,其實卻不能自圓其說。為什麽?因為因中國廉價產品進入美國而受挫的行業隻是美國經濟中極小的一部分,絕大多數從事其他行業的美國人不僅沒有因此而受到絲毫經濟利益損失,而是恰恰相反,是大獲其利。

如何大獲其利?簡言之,近十年來,由於來自中國的廉價產品日益增多,美國幾乎沒有通貨膨脹;由於中國大量收購美國的國債,美國的房屋貸款利率一直維持在極低的水準。前者意味著美國人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與服務,後者對美國人的利益就更大了:本來買不起房子的人,因此而可以居者有其屋;本來隻能買得起30萬房產的人,因此而可以喬遷50萬的大宅;本來隻能買得起一幢房屋的人,因此而可以投資兩、三處房地產。

提高人民幣的價格,勢必導致中國製造的商品價格升高。其直接的後果有二:其一,美國人必須為同樣的商品與服務付出更高的代價,換言之,日常生活質量勢必有所下降。其二,中國的貿易順差減少,換言之,中國收購美國國債的能力勢必有所降低。前者意味著美國通貨膨脹在所不免,後者意味著美國利率增高在所不免。對美國而言,二者都不是什麽好消息。

提高人民幣的價格,也並不能令美國蕭條倒閉的產業起死回生。美國產家為什麽把工廠往中國搬?不是因為美國的資本家熱愛中國的共產黨,隻是因為中國的勞力價廉物美。世界上勞動力遠較美國低下的國家遠不止中國一個。在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今日,一旦在中國生產因成本提高而不合算,其他國家自然會應運而興,頂替中國的位置。其結果隻是把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轉換成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貿易逆差,而並不能消除美國的貿易逆差。換言之,即使目的僅在拯救因美中貿易逆差而受害的一小撮,迫使人民幣升值也絕不可能是行之有效良策。

由此可見,令美國對外貿易處於不利地位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人民幣的價格過低,而在於美國勞力價格過高。既然如此,解決美中貿易逆差的辦法,自然也就不應當是迫使人民幣升值,而應當是迫使美國勞力貶值。不過,世上應當做而沒人肯做或者敢做的事情多如過江之鯽。靠選票生存的政客所最不肯做與最不敢做的事情是犯眾怒。而主張勞力貶值,則不巧正好是犯眾怒之最。因此,美國政界聽不到重新定價美國的勞力的主張,隻聽到迫使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不足為奇,勢必如此。

奇怪的是,人民幣當真升值了。希望是出於敷衍美國政客的需要,適可而止;而不是屈服於美國政府的壓力,或者更糟糕,當真以為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從而一升再升,一發而不可收拾。倘若真如此,則絕對不是中國之福,也絕對不是美國之福。一舉而兩失之,災莫大焉,主事者不可不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