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飛的蜂鳥

蜂鳥有極強的飛行能力,它們能敏捷地上下飛、側飛、倒飛,還能原位不動地停留在花前吸食花蜜。蜂鳥翅膀扇動極快,每秒鍾達80次之多。
個人資料
正文

& 周五植樹:栽一棵楊樹:“林不語,驕楊為樑金作葉。”

(2008-08-15 10:46:22) 下一個
 

& 周五植樹:栽一棵樹:“腦子博物館寄來的明信片”


蜂鳥注:栽一棵楊樹:“林不語,驕楊為樑金作葉。”


====================================================

《蝶戀花·答李淑一》
       毛澤東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裏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曹雪芹寫《紅樓夢》|

http://doc.51windows.net/sx5000/shx5000n260.htm


乾隆帝連年用兵,軍費花費很大;他又六次巡遊江南,搞得十分鋪張浪費。加上下麵的官吏貪汙浪費成風,弄得國家漸漸地衰弱下來。

就在這個時期,在京城流傳著一本小說,叫《紅樓夢》。開始,人們還弄不清作者是誰,後來經過研究,才知道寫書的作者叫曹雪芹。

曹雪芹原來是一個貴族家庭的子弟。他的曾祖曹璽(音xǐ)曾經得到康熙帝的寵信,被派到南方當江寧織造。江寧是南方富裕的地方,織造是專替皇族辦服裝的,是個攢錢的差使。曹璽死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親曹?(音)接替了這個差使,一家三代前後做了六七十年織造官,不用說家產越來越富,成了一個豪門。

雍正帝即位後,因為皇室內部的糾紛,牽連到曹家,雍正帝認為曹家反對過他,不但革了曹?的職,還下令查抄了他們的家。那時候,曹雪芹是個十歲的孩子,已經懂事,看到家庭遭到這樣大的災難,幼小的心靈受到很大打擊。

父親丟了官,在江寧呆不下去,隻好回到北京老家,生活越來越窮,家庭的災難又接二連三發生。到後來,父親曹?也死了。曹雪芹的生活更加困難,他隻好搬到北京西郊,在幾間簡陋的屋子裏讀書。有時候,連糧食也不夠吃,隻好喝點薄粥充饑。

曹雪芹住在郊外,環境變了,接觸了一些窮苦百姓,再想起小時候家裏的豪華生活,免不了產生許多感觸。後來,他決心根據他的親身體驗寫出一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小說,這就是《紅樓夢》。

曹雪芹在《紅樓夢》裏,寫了一個貴族大家庭賈家從興盛到衰落的故事。在那個貴族家庭裏,大多是一些揮霍享受,專講吃喝玩樂、放債收租的寄生蟲。有些人表麵上道貌岸然,內心肮髒刻薄。小說的主人公,賈家的公子賈寶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是一對嫌惡貴族習氣、反對封建禮教的青年。在那個環境裏,他們想擺脫舊禮教的束縛,也沒有出路。結果林黛玉受盡歧視,害病死去;賈寶玉離家出走;而那個貴族大家庭,在享盡榮華富貴之後,也像腐朽的大廈一樣,忽喇喇地倒坍了。

曹雪芹用十分深切同情的筆調寫了這一對青年男女和一些受壓迫淩辱的婢女,又滿懷氣憤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在《紅樓夢》裏,有一段“護官符”的故事,就是專門揭露這些官僚和豪門怎樣勾結起來欺壓百姓的。

小說裏的賈府有一門親戚薛家。薛家的公子薛蟠,因為跟別人爭奪一個婢女,行凶打死了人。被害人的仆人告到應天府,知府賈雨村正想派公差到薛家去捉拿凶犯,他的隨身仆人暗示他別這樣做。退堂以後,賈雨村把仆人留下,問他為什麽阻止他捉拿凶犯。那仆人從袋裏拿出一張紙,上麵抄著民間流傳很廣的一首叫做《護官符》的歌謠,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賈雨村看不懂。經仆人一解說,才知道南京地方,有四家豪門大族:賈家是皇親國戚,史家和王家都是金陵(就是南京)的大官僚;“雪”和“薛”同音,指當地一家富商薛家。這四家結成親戚,互相勾結,勢力大得沒法說。當官的要想護住自己的官職,就不能得罪這四家豪門。仆人提醒賈雨村說,這次殺人的凶犯正是薛家公子,要是觸犯了他們,不但要丟掉官職,隻怕性命難保。

賈雨村聽了仆人的話,嚇了一大跳,馬上打消了捉拿凶犯的念頭,還按照仆人獻的計,把被打死的人說成是急病死去。一樁人命案,就這樣稀裏糊塗地了結。

曹雪芹花了十年時間,在北京西郊寫這部小說,辛勞和疾病把他折磨得十分衰弱。當他寫完八十回的時候,他的一個心愛的孩子得病夭折。曹雪芹受不了這個打擊,終於放下了他沒有完成的著作,離開了人世。

曹雪芹死後,他的小說稿本經過朋友們傳抄,漸漸流傳開來。許多人讀了這本小說,又是讚賞,又是感動。但是對這樣傑出的著作沒有全部完成,總覺得是一件太可惜的事。後來,又有一個文學家高鶚(音è),續寫了四十回,使《紅樓夢》成了一部結構完整的小說。

小說《紅樓夢》經過一再傳抄、翻印,越傳越廣。一直到現代,大家公認它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人們不但欣賞它的高超的藝術成就,而且還從那裏了解到我國封建社會快要沒落的曆史和社會狀況。直到現在,從國內到世界各國,都有許多學者研究、考證這部偉大著作,人們把這門學問稱做“紅學”。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