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塵影

寫下一些塵事,留下一點影子。也許世界都忘記了,至少自己還記得自己。(原創所有,請勿轉載)
個人資料
塵凡無憂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不吹噓何以為父母

(2025-10-15 16:59:13) 下一個

 

那天凡兒又拿到一筆獎學金,我抓住機會鼓勵他,“寶貝你看你多棒啊,這獎學金是專門獎勵優異生的。”

我總是需要給凡兒鼓勁兒。凡兒是那種對自己要求特別高的小孩兒,他總是不夠自信,覺得自己不夠好。對這樣自知的小孩,隻能不停地鼓勵,讓他看見自己已經非常優秀。凡兒對我的話似信非信,遲疑地搖頭,即使他也很開心拿到這筆錢,但是……他還是能找出一大堆自己不夠優秀的方麵。

塵兒則完全不同,我剛誇完凡兒,一旁的塵兒立即眉頭一揚,把話接過去:“那我呢媽媽,我上大學都不用你和爸爸花錢。”

我趕緊點頭如啄米,心裏暗叫,呀,忽略了,這裏還有一個需要表揚的小孩兒。嘴裏忙不迭地補上真心誇讚,“你當然很棒啊寶貝,還有妹妹,你們三個都很棒!”

對的,我就是傳說中那種“孩子是自己的好”的父母。

每次跟朋友說起來塵兒他們三個從小到大沒有上過任何課業輔導班,都是我輔導或者他們自己上網搜索,學習成績都還非常不錯,朋友都直呼不相信,怎麽可能沒上過輔導班?在確認了回答之後,他們又問,你是怎麽教育他們的呢?

我還真的很認真地想了想,我是怎麽教育他們三個的?大約就是——身體力行,勇於向孩子們吹噓自己驕傲的那些事兒。:)

我吹噓自己的地方很多,我是文科生,寫文字的,誇誇其談最拿手了。比方我學習很糟糕的地方可以吹,比如我高中數學考過21分,但我會接著吹自己後來把這個分數提升到107分;他們還沒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吹,媽媽第一年沒考上大學,但是第二年就考了區文科狀元了;他們上了大學,我接著吹,媽媽上了大學也是第一名,每學期都是一等獎學金,獎學金的金額基本等於當時每年的學費,我上大學可以說沒有用家裏花錢(其實這樣說不準確,吃穿用度還是花了父母的錢的)……

但是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現在他們已經不買這個賬了,總是我剛落下話音,另一個就會立即跟上,笑嘻嘻地提醒我,“法律啊媽媽,你學的那是法律。”法律整個兒在他們這些理工科孩子的眼裏不值一提。我就泄氣,好像沒什麽資本可吹了呀。~

於是那天想起大學裏幹的一件勇敢的事,我就向他們吹噓——

“我讀書的時候可不是僅僅學習成績好啊,我還是班級幹部,還是校學生會幹部,還是文學專欄主編,還是市級優秀畢業生,最關鍵的,我還幹過一件別的同學壓根兒不敢幹的事兒……”

他們三個一齊瞪大眼睛聽我說,估計心裏想,眼前這個笑眯眯脾氣溫順柔和的媽媽還能幹出什麽膽子大出格的事兒呢,且聽她怎麽吹——

那是大四下半年,九十年代中期剛剛開始自主擇業,我因為是班級第一名,所以參加了北京市公務員考試並取得了公務員資格,這個資格可不能小覷,有了這個資格證,隻要有接收的政府機關單位,我作為外地生留在北京不但可以順利拿到人人向往的北京市戶口,還可以不用花一分錢,那時候這個“不用花一分錢”對我來說比“北京市戶口”更有吸引力:懂事的小孩兒不希望再讓父母為自己花額外的錢了。

然而即使我的成績在班級裏遙遙領先,四年綜合成績總排名,我跟第二名的總分數差距超過了第二名跟最後一名的分數差,按理說足夠優秀,團支書,主編,校學生會部長,主席團執委,我還握有各項校級北京市級的獎勵……即使如此,那個四處尋找工作的春天給我的印象一點不愉快。

我記得我跟一位好友找了學校的一位老師幫我們打印出簡曆,我跟她一起走了大半個北京,我找機關單位,她找國營企事業單位,那時基本隻有這兩類單位有北京市戶口指標。那些年北京春天的沙塵暴很厲害,風沙起來的時候真是能吃一嘴沙子。然而我們那樣辛辛苦苦用腳丈量北京城靠著自己的力氣尋找工作卻並不理想。那位好朋友最終決定放棄,回南方去。

那時候的自主就業已經開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我那時心高氣傲,隻想憑著自己的努力而不想托任何關係,我父親有兩個當時在中央某部和部級企業裏任正廳局級的表弟,他們年少時應當也得過我父親家族的幫助和接濟……可是求人幫助這件事,我從來都不會。我父親也不擅長。所以我跟我父親說,你讓我自己來闖,我不想欠任何人的人情。

可是快兩個月的撞南牆,讓我迷茫了,眼看著一些家庭關係過硬、但成績並不怎麽樣的同學老早就找定了工作單位,氣定神閑地看我們四處奔波無果,我就有點心灰意冷沉不住氣了,越沉不住氣越心灰意冷,越心灰意冷越沉不住氣,漸漸地這種氣就發酵成怨氣和怒氣……找工作啊,不看優秀看老子!再說了,外地生怎麽了?外地生高考分數吃虧,找工作還吃虧,憑什麽?鬱悶,我不服氣!

不服氣的我血往上衝,某一天提起一口氣,憑著一腔看不慣世俗的澎湃熱血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抨擊眼下所謂自主擇業雙向選擇中各種不正之風的檄文,滿滿兩頁紙,貼上郵票,馬不停蹄就投進郵箱,寄向我自認為管理就業市場的北京市人事局。

信寄出去了,其實我壓根兒沒想過會激起任何水花。畢竟我是一個學生,誰會在意一個學生說什麽。(其實那時我已經世俗地知道了結果是什麽,但是仍忍不住拿起雞蛋砸那堵高牆。)而一個大四學生的本分就是,兢兢業業地去找工作。也是我幸運,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拿到了一份政府部門的工作,雖然不是特別滿意,但是整個過程卻特別順利。我很欣慰,我終於完完全全靠著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一份工作。

然後有一天,我接到了一個北京市人事局某處長的電話,他邀請我到北京市人事局去跟他們的副局長談談,他說他們局長對我的信非常感興趣,認為我很有想法,所以專門責成一位副局長處理我的投訴。我記得我冷冰冰地回複他說,我沒什麽好談的了,都在信裏。(典型的小孩兒不大,架子不小。)

在那位處長一再堅持下,我才勉強答應去麵見一下副局長。後來我真的一個人晃晃悠悠地去見那位副局長了,連個正式衣服都沒換,穿著大汗衫大短褲就去機關大院見他了。現在想,我真是初生牛犢,完全不通世事,覺得他力邀我去麵談一下,我去了倒是給他麵子……哈哈。~

我跟那個副局長聊天竟然一點也不怯場。他把我的那封信大誇特誇了一通,說我有思想。又問我找到工作沒有,如果沒有,他會介紹我一個機關單位。我那時合同已經簽訂了,但是他這樣說倒是讓我小小地感動了一下。現在都忘記具體怎麽談的,無非就是我作為新鮮出籠的就業生談談自己找工作的各種體會。最後他問我還有什麽要求。我想了想,理直氣壯地說,我要拿回我的那封信。(大概那封信言辭過於激憤,自己想想覺得還是保護一下自己先。)這個要求讓副局長愣了一下,貌似有點為難,後來他複印了一份我的信,把原件還給我了。那封澎湃激昂的信原件應當還在我的舊箱子裏保存著。

那封信的直接後果是,我們學校那一級的畢業生一些委培生的畢業證和就業單位被壓製了一段時間,那時同學裏人心惶惶,有人說,是這屆畢業生裏有人有通天的關係,才導致出現了這種問題……我一直嚇得不敢出聲,這不是我的初衷,我的初衷不是要為難自己親愛的同學呀。

再後來,所有被壓下來的畢業證和就業合同都得到了落實。幸好都沒什麽問題,不然我會後悔死。但是也說明,那時的機關單位還真的有一些人在幹實事兒,哪怕隻是一個黃口小兒的投訴,他們也會認真對待和處理,絕非今日之機關麵對滔滔民怨無動於衷可比。

塵兒他們懵懵懂懂地聽著,懵懵懂懂地理解,就像我聽父親說起他的那些陳年舊事一樣。他們不能理解,那時作為學生的我直接給北京市人事局局長寫信需要多麽大的勇氣,也不能理解我們那時候有同學為了出係統留北京要額外付出將近兩萬塊錢意味著什麽,他們同樣也不能理解北京市戶口對外地大學生意味著什麽…… 這就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吧。

隻是吹噓當年的好漢之勇好像也有負麵作用,我吹得自己傷感了——忽然意識到,一轉眼快三十年過去了。現在看,我們那時身處的算是中國最好的時代。然而那個時代現在已經一去不返了,一同不複返的,還有我那叛逆飛揚的青春……

嗚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Buhuiba1000 回複 悄悄話 鼓勵孩子是對的,就怕有的家長吹噓成癮,在各個微信群裏不厭其煩地吹哪怕是結婚,買房,找到intern這種自然而然的事,也要每天說一遍,最後的結束語總是一句哈,孩子大了由他們自己,簡直笑死人
nzhu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是這樣教育我的孩子的。我吹你的爸爸讀書時總是班上的前三名,你的爸爸還當過同學們的小老師。媽媽也說媽媽讀書時名列前矛。結果孩子們都不用怎麽督促,成績總是前幾名,最後都入了藤校。看來吹噓教育法有用。
可能成功的P 回複 悄悄話 無憂這是虎母無犬子:)同感歎九十年代真是個好時期。
加拿大姥姥 回複 悄悄話 一口氣讀完文學城前輩你的文章,閱讀越喜歡,越讀越愛讀。感覺就像你的孩子瞪著大眼睛,屏住呼吸呼吸那樣讀你的內心,句句戳心,字字真言。我剛才寫完了一遍,全丟了,現在重新寫。一,我知道了你是女人是媽媽,二,我知道了你的筆名來源於你的生活,不止文字上的這些。三,知道了你的青春特點是什麽。四,是知道了你是有善心,愛心,不止的人。五,知道了你的文章點到我好幾次。六,謝謝你的文章,以後我要跟著前輩你的名字讀你的文章,特喜歡,特有收獲感。一句話,謝謝你,文學城一我的前輩,向你學習,致敬,問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