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鄉情節

(2009-10-31 14:06:25) 下一個
看大家聊德國祖國的不同,聯想到自己已經十多年流浪在外,借此整理一下我的故鄉情節。

我在國內的時候就最怕人家問我是哪兒人。我隻能說南幽,北忽,中混沌我都占了。因為我是南方的根,卻在小時候隨父母一道移植到北方,是北方的水土把我養大,後來我又在中原開始了我獨立的人生,一直到出國。
小時候在上海,家裏親戚就喜歡問我“你是哪兒人?”“上海人啊!”然後就會引起哄堂大笑,“你不是上海戶口算什麽上海人。”哦,這樣啊,以後我就記住了,不能說自己是上海人,會被笑話的。
可是當我在北方上學的時候,又被周圍的孩子們嘲笑為上海鴨子,還編著兒歌戲我們“上海鴨子呱呱叫,,,”北方的主體群也把我們排斥在外。
後來在中原開始了莘莘學子的生活,那裏都是外地人,哈哈,我好開心,終於和大家一樣了。

剛到國外的時候,白天我會好奇而快樂地吸收各種新鮮。可是到了晚上,即使和朋友一起走在大街上(開始家人都還在國內),麵對古老的建築和昏黃的燈光,我總會不自覺的問自己,我怎麽會忽然到了這個地方呢?這地方和我有啥關係啊?
那時候如果別人說哪個老外和哪個中國人有點像的話,我會覺得他在說謊,這明明根本不同的麵孔怎麽會像得起來。漸漸的看慣了那些麵孔,自己也會覺得這個人像誰,那個人像誰,這誰往往都是中國人。走在街上如果不去聽別人交談,會感覺自己在國內的某條大街上。及至自己回到國內,才發現自己的可笑,原來我看到的和我腦子裏的中國人已經是兩樣的了。

最近兩次回去,忽然感覺到,連腦子裏的親人,親情都和看到的兩樣了。很多時候家人和你吵和你鬧其實正是不見外的表現。可是我會覺得委屈,覺得好不容易回來幾天還這樣對我,我過兩天走了看你們後悔去吧。可是回過頭來再想想,如果家人真對我客客氣氣的了,那我下次回去就是名副其實的客人了。回自己的家當客人!什麽感覺啊!
現在我就經常想,即便我在國內有房子,以後也有存養老金,我還回得去嗎?如果國內沒有了牽掛和需要回去還有意義嗎?可是不回去總覺得自己寄人籬下,畢竟這不是我們的土地,我們的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