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水鄉同裏
(2007-04-23 19:41:41)
下一個
"君到姑蘇見, 人家盡枕河" - 杜荀鶴 (唐)
同裏古鎮,位於太湖之濱, 是江蘇省吳江市一個古老的小鎮,距離蘇州約一個小時的車程. 據清嘉慶《同裏誌》記載,從宋代起,同裏已是吳中重鎮, 可是, 縱然曆史悠久, 同裏卻一直安安靜靜地過著自己的日子, 直到近年旅遊熱潮興起.
我們在2003年的冬天, 遊覽了這個近年來名聲大振的江南小鎮.
鎮中家家臨水,戶戶通舟.
同裏水路發達, 鎮區被"川"字型的小河分成7個小島, 49座古橋有將這些小島串成一個整體. 如果你見過陳逸飛的那幅<故鄉的回憶>, 那麽畫中的景色在同裏似乎隨處可見.走進同裏, 就像走進了江南風景圖, 水鄉古鎮就像一幅恬靜淡雅的畫卷, 舒展在遊客麵前.靜靜的小河,古老的石徑,精致的石橋, 一派與世無爭的景象.
同裏是個地傑人靈的地方, 子弟勤奮好學, 讀書成風. 據說, 從明代到清代, 這裏出了一位狀元, 三十九位進士, 百來名舉人, 正如橋聯所書 "一泓月色含規影, 兩岸書聲接榜歌."
很多臨河的建築都開店做生意, 因為是冬天, 人並不多. 如果是夏天, 一天勞作之後, 沏一壺新茶, 搬一張竹榻, 搖一把芭蕉扇, 在習習涼風中, 看著清清流水, 再聽上一曲彈詞, 那該是多麽愜意.
小橋, 流水, 人家.
在沿街的小店, 我買了一包芡實, 記得外婆叫它"雞頭米". 其實也不是真的想吃, 隻想同賣米的阿婆聊上幾句, 聽聽真正的吳儂軟語, 權當是一種回憶吧.漁夫和鸕鶿同裏的建築, 有半數左右, 都是明,清兩代建成的,老屋掩映在香樟樹下, 雖舊卻並不頹廢, 古色古香, 讓人疑惑自己是否走進了古舊的畫冊.同裏的巷子, 大都是青磚鋪就的窄路, 兩邊的牆顯得很高, 有些壓抑感.
如果是雨季, 撐一把油紙傘, 在濛濛雨絲裏, 獨自走在這裏會是什麽樣的感覺?來到同裏, 就不能不去看一看"退思園".
退思園是晚清私家園林, 園主任蘭生在光緒年間被革職回鄉後所建, 這是座典型的中國古典式園林.
取園名為"退思", 有"退則思過"之意,大概是為了表明主人的退隱之心.退思園並不大, 但玲瓏精致. 園中亭,台,樓, 閣一應俱全. 堂屋寬敞高大, 卻有不見豪華鋪張, 顏色暗淡內斂, 處處透露著不事張揚的格調.後園卵石鋪路, 竹影搖曳, 雖然是冬季, 也顯得蒼翠樸質.地上用卵石鋪出的圖案. 雅致的園門.匆匆一天, 走馬觀花, 我們 看見了斜陽, 老樹, 走過了小橋, 人家, 領略了舊時江南的風韻.
準備走了, 一回頭, 看見兒子踮著腳尖, 努力去拉厚厚木門上的銅環, 手裏還拿著一把新買的彈弓.
他在看風景, 他也裝飾了我看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