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走邊看

意氣和平,遊走於碧藍翠綠之間.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A Man A Plan a Canal Panama

(2010-03-30 23:05:49) 下一個

a man a plan a canal Panama

如果你反過來按字母順序讀這句話 , 還是這句話 . 英文很有意思 .

2002 年 , 我們曾坐長江遊輪過三峽 , 至今還記得遊輪 ” 乘電梯 ” 過閘的情景 . 當時對三峽大壩的壯觀景色頗為讚歎 , 也是第一次親眼見到輪船駛入船閘 , 關閘灌水 , 水漲船高 , 最後遊輪通過三峽大壩 .

這次要經過的巴拿馬運河 , 被稱為"世界上最有效的捷徑",  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人工運河, 全長8.1公裏, 水深近15米. 水位高出兩大洋26米.  它也是船閘式運河,有船閘6 座.  船隻通過時,需經三級船閘, 逐級提高水位,從一個水麵進入另一個水麵,最終提升26米. 然後再經過三個水閘, 逐漸下降到海平麵. 這種利用上下各三個水閘, 讓輪船上上下下坐水梯的方式, 是巴拿馬運河獨有的,  設計和建築都稱得上巧奪天工. 這條人工運河, 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 .

這趟航行, 過巴拿馬運河是重點節目.  因此, 船上有專門的講座介紹運河的曆史和建造背景. 聽了介紹才知道,  巴拿馬運河的開鑿過程, 有一段不平凡的曆史.  從 1880 年 法國人宣布正式開工挖鑿巴拿馬運河, 到 1914 年在美國人手中竣工,1915 年通航,  整個工程曆盡磨難波折.

巴拿馬地峽是熱帶雨林氣候,潮濕悶熱、叢林密布、交通閉塞、地形複雜,基礎設施落後,缺乏起碼的施工條件 , 至使法國人的第一次挖鑿工程,  因流行病的發生、蔓延以及財政上的重重困難 , 在 1889 年被迫停頓.

1901 年,美國人通過一係列外交手段 , 獲得了開鑿、經營和管理巴拿馬運河的特權.  在法國原先開鑿運河航道的基礎上,美國又繼續投資了 3.87 億美元,雇傭了數十萬人挖鑿運河,  並運用了法國不擁有的重型起重機,  最後在 1915 年開通運河.  對美國來說,運河具有非常高的經濟和戰略價值.  行駛於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船隻,使用巴拿馬運河後, 可縮短航程約 15,000 海裏 ,  並且使環繞美國的三大洋連為一體.  二戰期間,巴拿馬運河為美軍奪取太平洋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並成為美國重要的後勤基地 .

這張地圖非常直觀, 我們是從太平洋口進入運河, 經過一整天的航行, 穿越運河, 駛入大西洋.



清晨, 等我拉開窗簾,  遊輪已經行駛在運河上了.



巴拿馬運河1914年通航至1979年間, 一直由美國獨自掌控。不過,在1979年運河的控製權轉交給巴拿馬運河委員會(由美國和巴拿馬共和國共同組成的一個聯合機構),並於19991231日正午將全部控製權交給巴拿馬。運河的經營管理交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負責,而管理局隻向巴拿馬政府負責.



在我們的遊輪過船閘時, 碰巧有一艘貨輪接踵而至. 它就在我們旁邊, 利用另一條船道同時過閘.



可以看見船閘造成的不同水位.


船隻通過時,需經三級船閘逐級提高或降低水位,方能從一個水麵進入另一個水麵




水位的落差非常懸殊。讓人想不到的是,每一艘船過閘,需要5千2百萬加侖的淡水。雖然當地處於熱帶雨林,天然降雨量豐富,但是,看著這麽多的淡水白白浪費,巴拿馬政府曾想過取海水灌入運河,又怕海水會破壞當地熱帶叢林的天然生態環境,少雨季節,隻能人工降雨。


到底是一百年前建造的, 船道比想象的還要狹窄.


忙碌的碼頭工人. 任何輪船過巴拿馬運河,都必須由當地的領航員上船領航。


由於遠洋輪的升級換代, 巴拿馬運河通行能力變得有限,由於采取水閘提升式而非海平式方法開鑿,運河目前隻能通過最大76000噸級的輪船. 我們乘坐的遊輪, 幾乎是貼著船道邊過的閘. 現在,運河正在準備擴建,據說,擴建後的運輸量要提高一倍。


船上的工作人員替遊客拍照留念. 後麵裝甲車樣的,是岸上的牽引車,用於引導輪船過水閘。


岸上的觀景台上, 也有不少遊客在看輪船過閘. 想來從他們的角度,又是另一番景象。


通過運河的航行, 除了要經過6個船閘.  大部分時間, 輪船都行駛在人工湖麵上. 湖麵平靜如鏡,兩岸植物蔥蘢。 這可是近百年前人工挖掘的湖泊,當年動用了二十萬的勞工,有四萬人埋骨於此。


這座橋, 就是Bridge of the Americas.


一整天的航行, 遊客們都有自己消磨時間的法子.

憑欄的


閱讀的


遠眺的


懷念的


品嚐的


暴曬的


最後, 我們到達了毗鄰大西洋的碼頭GATUN.




看著還是個挺繁忙的碼頭, 集裝箱碼得整整齊齊. 目前,全球5%的海上運輸,是通過巴拿馬運河被送往世界各地。


我們的郵船,會在這個碼頭靠岸。


迎接我們的, 是載歌載舞的當地人, 他們是碼頭大賣場招攬生意的噱頭.


大賣場裏賣的都是紀念品, 因為是針對遊輪的乘客, 這裏的東西不便宜. 尤其是手工編織品。 這對母女人很和氣,手裏拿的,據說是自己編織的藤盤。


賣唱的老人。


上船前, 歌舞演員向遊客道別. 
 

 乘船過巴拿馬運河, 讓我們見識了19世紀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整個過程還是很有意思, 讓人打開眼界。這次旅程,稱得上“不虛此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