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題目,就知道一定有人拍磚。其實我本意並不想貶損誰,隻希望根據自己的感受作一些直觀的判斷。
列題如此,就得先了解一下癌細胞的特征。記得早間在國內讀過一本科學雜誌,上麵粗淺地談論了一些癌症的本質。其實癌細胞本身對人體並沒有直接危害,它之所以能最終致人死亡,究其根源,卻是因為自身過於強盛的生命力。癌細胞相對於人體其它細胞而言,有著超強的繁殖與生存能力,並且不斷地消耗著人體的各種資源,無止境地占據著空間,吞噬著能量,而人體資源是有限的,癌細胞無限膨脹和擴張的結果,必然讓使人體正常運轉的其它細胞不斷被排擠、壓榨、衰減,最終被取代,人體的正常機能也因此日益受損,最終隻能走向衰竭和死亡。來到美國,感覺就是如此。
這是一個消耗型的國家,所有的一切人和物都在不停地消耗,消耗,消耗。所有物質陳列與生活設施,都便易而充足,隻為圖個方便。空調,電力,汽油,水源。。。所有的能量,好象每天都在無成本地運轉,人們享受著一切便利,好似呼吸空氣一樣自在。就連上洗手間都是如此,明明洗手後一張紙就能擦幹手的紙巾,大多數美國人都會隨手扯下三四張,亂揉一通再丟進筒裏。物質充裕之下,難免推陳出新一些更誇張的幺蛾子,那天看電視廣告,有人專門為寵物設計出用地毯包裹的方便階梯,以免有些小狗狗不能順利躍上沙發或床與主人同歡。且不說動物的運動能力天生就遠勝於人類,或床與沙發的高度能否構成人狗同歡的最終障礙,光是這種細致體貼的構思,就足以讓我這種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歎為觀止,少見多怪了。購物習慣隻會更甚。去趟COSTCO,每個人都滿載而歸,一車車的大包小包好象不要錢似地往家裏扛。以我暫住的姐姐家為例,連我在內一家四口,每周都至少去一趟這個倉庫似的大超市,做一些生活用品上的小型批發,其它各種定位的超市還不再此計。搞不懂在國內好象從沒那麽頻繁那麽大量地地按時購進如此多的東西,而日常生活也沒覺得因此而捉襟見肘。吃不下用不了的東西隨手扔掉,扔大型家具用品還得付費搬運。難怪有人統計,美國每年產生的垃圾,就能養活一個大洲!相比之下,我想起國內家中的保姆。一次我們的炒菜鍋柄燒壞了,母親交待保姆扔掉舊鍋再買個新的。沒想到她一直把舊鍋藏在自己床下,直到走的那天才萬分可惜地放棄了,因為考慮到回老家路途實在太遠,火車上帶著很不方便,不然一定拿回家,裝個手柄就能繼續用了。為了一口破鍋寧願千裏顛簸,要在美國人想來,一定覺得那人瘋了!
消耗,並不意味著奢侈。美國的中產階級,都是辛苦工作的納稅大戶,掙的也是血汗錢,花錢都懂得算計,和奢侈並不沾邊,比起很多窮國富豪們的窮奢極欲,他們簡直就是難民。但美國人的這種消耗性的生活習慣,卻是環境塑成的,正因為一切便利都是手到拈來,來得容易,丟了也不會可惜,更不會有什麽負罪感。孩子們從小不知饑寒,不懂苦難,也就不會懂得節製。消耗算什麽?對於一個人口隻是中國零頭、地域卻不遑多讓的世界頭號發達國家,沒有人會覺得有什麽不妥。消耗,也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浪費,雖然消耗的同時,必然伴隨著浪費。我觀察過,吃自助餐的美國人,吃不了卻浪費一大堆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都是量力而行。這和國內很多人,覺得既然花了錢,不吃夠本不罷休隻怕吃虧不怕作孽的情形相比,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的節製是出於教化,並非生性節儉;後者卻是占便宜心理,也並非慣於浪費。
這就是我直觀上的美國。慣性上的大量消耗,總需要有更多的資源支持。而我們生存的地球,又常受資源所限。因此即使地緣上再遠的國度,隻要與自身利益沾邊,就一定要出來攪和一下,盡可能多地占據每一分應當或不應當的資源,不然就會多幾分危機感,誰讓這個國家有錢,有能力又有時間呢?從這個角度而言,美國,怎能不是全人類的癌症?!也許有一天,也會變成全人類的負擔。
當然,消耗並不總是不好,至少,這種環境能滋養出一種不愁生計的樂觀和大氣,這是我所喜歡的。美國人,總體感覺,坦白大方,算不上豪情,至少有容量,而且成天樂哈哈的。生命如此放得開,還求什麽呢?很多時候,我真羨慕他們那種不愁吃穿、沒心沒肺的生活方式。
生命力頑強本是好事,就象癌細胞一樣所向無敵,然而消耗了大大超過自身需要的資源,短時痛快,長時堪憂。祖先早就教過我們,一簞食,一瓢飲,張馳有度,進退守衡。所幸,我們趕上的這個時代,也許正是人類進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古老的文明積累兌現成今天的物質財富,而長遠的生存隱憂還暫未上身。但願我們及我們所能看到的未來都能善始善終,至於以後,那是後話,看不見,就不說了罷。
Very sophisticated observation.
Expect you to write more on those sub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