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創業的生存機率
海歸創業的生存機率淺談如何提高海歸創業的生存機率
在美國求學早期,因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在國際一流科技期刊上發表了40餘篇科技論文,而引起美國相關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重點關注,因此被邀以工程顧問的身份參與了美國政府和企業組織的數項重大課題的研究,且在讀書其間就獲得了包括豪華汽車、現金和股票在內的許多重大物質獎勵。
在美國求學後期和工作早期,參與並主持了數項醫療器械的研究工作並為此獲得了美國多項專利,多次列入美國和世界名人錄並為美國數十家科技協會的會員;因為在微創傷治療前列腺癌和肝癌醫療器械方麵的開創性工作,被多家地方科技協會單獨邀請作主題演講嘉賓,曾被選為美國生物與醫療器械雜誌的封麵人物。
1995年作為上海市政府特邀的全球有成就的25位海外學人代表之一首次回國訪問上海,受到時任市府主要領導的接見,由此受到感召而萌生了回國服務的想法;1997年辭去美國上市公司ENDOCare INC.公司副總裁一職,開始籌劃回國;1998年5月份在上海市張江高科(24.55,0.49,2.04%)技園區獨立創建了專門研究開發和生產經營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醫療器械的微創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2003年創建了專門研究開發和生產經營治療各類癌症腫瘤的醫療器械的上海靶向醫療係統有限公司,同年還創建了用於協調管理上述兩家公司運作的上海微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現任上述三家公司的董事長和首席科學家,同時兼任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理工大學教授、上海市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張江工商聯合會副會長、及上海市浦東新區留學生聯誼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並獲得了以下主要榮譽:上海市2004年十大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優秀回國人才、上海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上海市科技創新領軍人物、上海市浦東新區第八屆十大傑出青年、2004年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上海市重大課題科技一等獎、上海市浦東新區第四屆科技功臣等。
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的早期,我還是以在國際科技期刊上發表文章為樂。與目前整日思考和不得不麵對的許多現實問題的自己相比,那時候的我堪稱單純。是我隨意扔給我導師John G. Baust 先生(時任國際低溫生物學會主席和紐約州立大學生物係係主任)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有一段時間,Baust先生極為失意,因為工作上的過於激進被全生物係的員工投不信任票罷免了係主任職務。雖然受到如此之屈辱,但他表現出了令我至今仍十分敬佩的樂觀和自信,因此我敬重他且樂於幫助他。有一天我在實驗室工作時,談話間他說到準備籌建一家研究用於嚴重創傷手術的低溫血液替代品和治療癌症醫療器材的公司。我告訴他,我的工程背景也許能幫得上他的忙。想不到這句不經意的話,盡管使他感到詫異,但真的引出了一段創業佳話。
一個星期後,我就到了他有近5000畝地的農場,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在牛棚裏與他一起開始創業了。此後經過五年左右時間的發展,我們這家公司被評為美國上百萬家中小企業中發展速度最快的企業之第十三名,並且在生物醫療行業中排前三名。
在這期間,我雖然隻負責公司的產品開發,但經曆的種種事情,也確實讓我親身體驗了公司在創業階段那種如履薄冰和泰山壓頂的感覺,有些經曆直到現在想起來都會令我刻骨銘心和不寒而栗。雖然因各種原因,後來我們在事業上不得不分手,但我到現在仍然非常感念Baust先生!是他把我從一個學者的自我陶醉中喚醒,使我在此後的歲月中開發和推廣使用了數種已經救治了數萬絕症患者生命的高科技醫療器械。
令我深感幸運的是,我在美國的創業經曆使我“免費”體驗了創業的艱辛和刺激(不可避免的周而複始的大起大落和商戰的殘酷無情以及令人激情澎湃的循環式或階段式的成功), 從而使我在回國創業時,有了充分的麵對困境的思想準備和一個平淡坦然的對待成敗和榮辱的心態。但即使如此,在國內創業的前幾年也著實讓我品嚐了人間的許多酸甜苦辣,幾年的個人經曆比以前幾十年的經曆總和還要豐富曲折。與我稍熟悉一些的留學生評論說別人該經曆的我大概都經曆過了,不該經曆的許多事情我也都經曆過了。總的來講,我和我創建的企業可以用“曆經大小戰役數百次,死裏逃生不隻一回”這句話來概括。
對於創業的屢屢挫折,有人歸結為“國情”所至,但我始終沒有認為這些是我們國家所特有。一個創業者動不動就把自己的某些經曆看作是“遭遇”,且將其歸責於國家和社會是極不公平和極不具社會責任感的,也有失留學生創業者應有的“登高望遠” 的風度和中國知識分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風範。實際上,創業者對成功的預期與現實情況之間總歸有差距。創業過程中的許多至關重要的問題(如選題、技術、資金、管理、市場等),在國內會遇到,在國外也同樣會遇到;創業失敗,在國內會有,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同樣會有,如果用數學語言來描繪的話,創業的成功隻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拋家舍業,紛紛回國發展事業,目的還是為了追求成功並由此實現個人抱負。如果有一個好的心態再加上好的方式方法(天時、地利、人和、策略),會使創業者的運氣好一些,從而使創業成功的機率大一些。我個人認為,隻要堅持不懈,方法得當,在國內創新創業成功的機率應該大大高於國外創新創業成功的機率。
當然,因為曆史、文化、觀念、社會製度、意識形態、工業基礎和國家經濟狀況等方麵的差異,留學生回國創業不能簡單地沿襲國外習以為常的一些做法。為了提高企業的生存機率,留學生創業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應該相互幫助,相互交流經驗,而不應再向過去一樣的作散兵遊勇式的單獨作戰。綜合回國創業八年的經驗教訓,我將自己一些淺顯的認識和體會記錄在案,不妨在詞拋磚引玉,願與海歸創業者交流,也希望給以後的創業者有所借鑒。
[天時與國情 ]我們這一代留學生趕上了國家改革開放的大勢,而現在國家上下又在大力提倡自主創新和科教興國。如今,很多知識分子走出純學術“象牙塔”,經商辦企業,從而使更多學者的科研成果快速、有效地產業化,這無疑有利於提升我們民族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提高國家的綜合競爭能力。因而學者開創或經營科技型企業正日益成為我國知識分子作學問以外的重要選擇之一。與早年其他眾多的留學生前輩追求對國家的無償奉獻相比,現在的國家政策鼓勵留學生自主創業。國家政策的鼓勵和一路高歌猛進的大好經濟形勢,使留學生創業有了一個千載難逢、求之不得的天時。時勢造英雄,對一個具備基本學業功底、工作經驗、生活閱曆和創業激情的留學生來講,今不動手,更待何時?
留學生的創新創業除了借力於國家政策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應該依托民間的力量和社會的支持。我國目前的民情雖然在理論上說是鼓勵成功,寬容失敗,但實際上往往是急功近利,隻許成功,不許失敗,大有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架勢。尤其是民營資本對創業投資風險的認識和承受能力非常有限。如果把國家政策比喻為“氣候”,把民間和社會的支持比喻為“土壤”,則海歸在國內創業的基本情況是“天氣晴朗,土壤貧瘠”。因而海歸創業的問題就像是在“天氣晴空萬裏,時有小到中雨滋潤”的良好氣候下,如何在貧瘠的土地上播種和收獲。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留學生從商,跨出背水一戰的第一步甚難,而端正自我心態,克服文人相輕的觀念及走出己不如人的心理誤區則更難。天下最能束縛人發展,從而難以體現自己價值的,莫過於自己心靈上的牢籠。君不見一項體育世界記錄打破了,接下來更多的人會馬上打平或者打破這項世界記錄;自從喜馬拉雅山被第一個探險者征服後,不知道又有多少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將這座看似高不可攀的世界第一高峰踏在了腳下。生活中許多常人認為看上去不合常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旦有人做了,其他人也會做得到,並且覺得不過如此。一個創業者與常人的最大不同之處,是其不受束縛的心靈。一個人在其自我提升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礙物莫過於他的心。一個人一旦超越了自己,外界的萬事萬物,千難萬險就都變得可以超越了。
我在國外遇到過許許多多的留學生,許多人都表達了回國創業的強烈欲望。但幾年後遇到同樣的人,除了頭上多了幾根白發,臉上多了幾道皺紋外,別無其它的變化,還是像祥林嫂一樣在重複著與回國創業有關的同樣的話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才華橫溢的同胞們回國創業的可能性愈來愈小。我對此也深有感觸,覺得他們首先輸在了患得患失和優柔寡斷上。其次很多留學生的創業理想最終變為南柯一夢,不得不畢其一身在海外"苦熬",還受害於與親朋好友無休止的商量和探討上。其不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尋常事可找尋常人商量,非常事應找非常人商量,沒人做過的開天辟地創造性的東西就隻能與自己商量了。古今中外有許多鼓勵先行者的話: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百個理論不及一個實踐;合抱之木,始於毫末;九層之台,始於累土。其實,創業之事因循則無一事可為,奮然為之亦未必難。
[超前意識與後天努力] 盡管決定海歸創業成敗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種失敗是其“出身”或者說“天命”就注定了的。假設一個創業者需要作100件事情才能成就一番事業,那麽如果做錯了選題這一件事情,即使其餘99件事情都做對了,結局也隻能是失敗;反之如果99件事情都做錯了,而選對了項目,則還有扳回局麵的可能性。
如何在我們國家還不大寬容失敗的社情民意下,在“天氣晴朗,土壤貧瘠"的基本國情下創業,並保證有所收獲,首先做到的就是不要亂播種。要學會因地製宜,因勢利導。小豆不行種大豆,大豆不行種土豆。如果光知道如何種小豆,不知如何種大豆和土豆;那就今年不行明年種,明年不行後年種;後年還不行那就此處不種它處種。如果到處亂種,其最終結果是顆粒無收,不僅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家人、股東、員工等)。我這裏講的種子指的是選題,更進一步地講,就是“產品、技術和市場"。我自己個人的策略(實際上也是我們公司的策略)是選則其市場和技術均在國外得到驗證的產品。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技術和市場中至少有一項是經過實踐檢驗的。開發一種新的產品,開辟一個新的市場也是一種創新。
很多知識分子都有技術至上的固執,以“把玩”產品設計為樂,從而白白失掉了許多市場“先機”;大多數職業經理人經常會說,公司的運作應以市場為導向,市場是檢驗科技創新成果的最終標準;但創業者沒有這樣的奢侈條件可以作參考,創業者經常是見常人之未見,有一定遠見和超前意識的人,是預見和創造市場需求的人。一個人做出了不一般的事情,那他一定是很早知道(聽、看)了一般人不知道的事情,很早就明白了一般人不明白的道理。從看似平凡、微乎其微的事物中,發現或悟出隱含的不平凡的大道理,才為真本事(孫子兵法講: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在選題時還要注意隻有自己的追求和事業與社會的需要相吻合的時候,你自己有限的努力才會與無限的社會資源形成合力,而隻有這樣才會使無限的社會資源為你所用。有非常功,必待非常之人,此乃天地之道。在選題時,還要在追求眼前利益和長遠目標之間作出選擇。作科技含量高的項目需要長時期高投入,因而在選項時留學生立意要高。古人曰:先立乎其大者遠,伏久者必飛高。
[心態與自我定位] 雖然留學生在我國這個社會上基本上是春風得意,但就海歸創業者來講其實是一個弱勢群體。盡管在學問、觀念、技術和管理等方麵有較強的優勢,在與社會交往,為人處世方麵卻處於明顯的弱勢。盡管在學問、觀念、技術和管理等方麵有較強的優勢,在與社會交往、處世方麵卻處於明顯的弱勢;基本情況是腦袋大,錢袋小,知識多,經驗少,多出身於科研,沒有將公司做大的經驗。
雖然根在中國,但經過西方國家多年的學習教育和工作經曆後,留學生剛剛回國時所受到的本土文化的衝擊並不亞於剛剛到達西方時受到的文化衝擊。“海龜”上岸後,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不要老是指望社會應該給你什麽。要盡快入鄉隨俗,克服心高氣盛、自視甚高的不良心態和手長腿短的毛病,應盡快融入這個社會,利用政府的幫助與周邊環境盡快磨合,取得當地各界的信任;並且與國內土生土長的優秀群體結合在一起,相互尊重,優勢互補,共圖創新創業之大業。既然我們的目的是創新創業,也就沒必要憤世嫉俗,怨聲載道,試圖改變這個社會的一些什麽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對當地文化習俗的再認識,你很可能發現你原來的想法不一定對,原來的不利因素可能變為有利因素。留學生回國創業的最主要目的是將自己的所學所知奉獻與社會,將個人的事業和社會的需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個人的發展不應以犧牲大眾利益為代價,否則就難以取得社會的支持,最終會被社會而唾棄。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作為留學生創業者不僅要目標遠大、達觀樂天,還要學會吃虧、吃苦和受罪,將神經煉成比牛皮筋,做到在別人無法承受的重壓下,仍能屹立不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愈苦精神愈堅韌,愈苦意誌愈堅強。
[把自己和企業置於任何情況下都不輸的狀態] 孫子兵法曰: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勝可知而不可為。海歸創業的早期首先考慮的是生存之道(先求不輸,後求贏;切忌浮誇、浮燥和盲目貪大、貪快),而生存之道則是如何將企業的需求降到最低和積極籌備資源備戰備荒作打持久戰的準備。
創業者容易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或者說一個你想達到的高度(高點);但往往忽略了給自己設定一個起點或者說基點;既設高點又設基點,可使人順利時不固步自封,失意時不至於萬念俱灰;設立的竅門是高點不可太低,基點不可太高;指標可以是不是你最想要的東西,可以是學位,可以是文章,甚至可以是金錢和其它任何可量化的東西。把自己置於在任何狀況下都不輸的狀態(也就是不敗之地,可勝在敵,但不可勝在己,取決於自己的腳站在哪裏,一是不斷強化與充實自己,這個不一定所有人都做得到,但一個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事就是不要使自己站得太高)。
其實創業過程就是一個從這基點向你的高點攀登的過程。說不定,等你做到一半或者幾近頂點的時候,某一種外力,一腳又把你揣回來,有些人就此萎靡不振,到此為止,而有些人就覺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在哪裏倒下去哪裏爬起來,在這最高點和最低點之間來來往往,樂此不疲。有些人喜歡在最低點的踏實,有些喜歡曾經到過最高點的快樂。成功與否其實是一個非常主觀的東西,人生不輕言失敗,不以成敗論英雄,但即使失敗了又如何,成功有成功的樂趣,失敗有失敗的悲壯之美;雖敗猶榮;你自己想通了,就會笑傲江湖,神經就會像牛皮筋一樣的強硬;能力不在於爬得多高、是否能從零做起,而比這更重要的是到最底點以後還能否彈起。
[不要輕視資本的意誌]在與資本打交道的過程中要充分理解資本的利益和意誌。大家普遍埋怨資本市場為什麽冷落留學生企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資金瓶頸成為許多留學生企業最頭痛的事。其實也不難理解中國民營資本的苦衷(國外3/10成功率,已經有基礎)。國內尚沒有一個健全的投融資體製。國內的風險投資公司自身也基本上處於創新創業階段,多有播種,少有收獲。它們對自己的要求也基本上是隻許成功不許失敗。因而對你的課題是看了又看,光說不做。感興趣的多,真正拿得出真金白銀給你的則少而又少。民營企業介入創業投資,它首先考慮的就是風險。中國的風險投資機構,不光是能力能量有限,而且大多數目光短淺,投資條件苛刻,願意投入種子期的寥寥無幾,絕大多數投向成長期和準成熟期的企業。缺少退出機製也是國內民營資本在投入留學生企業時裹步不前的原因之一。另外,留學生還要注意到並不是所有的錢都可以拿的,切切注意和提防許多不法投資商的不良動機和行為。在吸引投資的過程中,留學生要有足夠的防範意識,保護好自己辛辛苦苦創建起來的企業。
[專著於一點的力量]要知道、相信持久(堅持不懈)用力(人力、知識、資本及社會關係等資源)於一點(專著,避免天女散花式地分配資源,事情不做則已,一旦決定要做,就要以十二分的認真和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巨大力量;為了達到自己眼中看到的目標,惟有心先至而力方能所及,而力能及身體方能進之。一個好的拳擊手,其著眼點往往是在靶點之外。一個氣功大師能一掌劈開成疊的磚頭,其著力點也在磚頭之外。絕對的信心加上高強度和專注的行動,會使你無往而不勝。
由於不同的人對尋常工作的心態、眼界、想象力和付出的不同,導致了他們命運的天壤之別。正所謂無心不如用力,用力不如用心,用力用心者事競成,善用力善用心善用腦者可大成。那些事業上稍有成就的人,無不是惜時如命,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激情並大量地超時超負荷付出的人,即本文所說過的用心用力的人。雖然"玩命”地工作並不能保證你一定能成功,但它卻是你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工作勤奮是一個已經成功的或潛在成功者的重要表征,因為你知道這些人絕大多數是對成功有強烈渴望,而且有超人意誌力的人。否則,一個連自己的熱情都點不著的人,怎麽會指望他去點燃別人呢?
[保持留學生本色,充分發揮自身的長處] 與其它民營企業相比,海歸創業者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全球化國際視野和與國外同行的溝通能力。由於國內工業製造基礎的落後,使得國內土生土長的企業無法與國外公司同步發展某些高科技產品。而海歸企業家則可以非常嫻熟地利用各種海外關係從而以歐美國家的學術水平和工業基礎作為企業產品研發的後盾。海歸企業應自覺地把企業主動地融入到全球高科技的主流中去;把企業的某些高科技技術或概念或產品設計或生產工藝或配套器材或產品服務或市場,納入到全球網絡係統中去,並作為其中的一個自然節點,從而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並進而實現你的即我的,我的即你的。留學生回國創業個人的知識創新很重要。留學生回國後要注意保留與國外的聯係,注意本行業內的動向,不斷更新自己的學業知識以保持自己在本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跨越的力量] 除了腳踏實地地走路,手腳並用地攀登以外,要學會跳躍,在一定程度上講,穩步行進的過程是一個積蓄力量的過程,而積蓄力量的過程是為了更好地更高地跳躍,跳躍對企業的發展能起到放大鏡的作用,惟有跳躍才能使你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一跳勝十步。這種跳躍依靠的是公司的知識產權體係、管理團隊的素質、品牌、銷售體係和其它無形資產。具體表現形式可以是與政府機關、企業、風險投資及其它中介機構等的各種戰略合作關係。
[該放手時則放手] 創業者成功的曆程包括創業階段(特點是規模小,個人控製力強,決策隨意性,管理以人治為主)至過渡階段(特點是管理混亂,人心浮動,所有權變更,原創者矛盾,製度的執行力度脆弱,市場開拓無序)再至具有可持續發展力的正規化企業運作階段(特點是逐漸穩定和諧的管理團隊,管理製度逐步完備並能自覺執行,以市場和品牌戰略為導向,主打產品多樣化,企業效益穩步增長)。應按說最難的階段為創業階段,最危險的階段為過渡階段,決定公司命運的階段為正規化運作階段。企業從創業期(快速成長期)轉入到成熟期(正規化運作)是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一個最危險的階段。如果處理得好則會使公司走上一條健康發展的康莊大道;稍有不慎則會使創業者前功盡棄,過去的所有努力付諸東流。
與國外的創業型企業相比,國內的民營特別是留學生企業多是白手起家、靠自己或少數幾個合作夥伴單打獨鬥、開疆拓土的開拓者。在初創階段,留學生企業家靠自己過人的膽識、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及不屈不撓的堅強意誌,使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並順利地完成資本原始積累(通過產品銷售或各種方式融資)。企業創業成功靠的是創業者的“激情、熱情和感情”。但就是這個難以割舍的“情”字往往會成為製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海不辭細流,故能成其大。一個企業從不為人知到聲名遠揚,這個過程,是靠一個整體、一個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企業內部具有領導者素質的人越多,企業成功的機會則越大。
一個好的企業家之所以偉大還在於他的再生和自我複製能力,即吸引、發現和培養其他企業家的能力。好的企業家不會為了守住自己現有的權力而將自己的部門甚至整個公司握於自己的手掌之中;否則一切都會化作零;而掌心放開了,放棄一切,則會擁有天下。一個企業內不可取代的永遠是那些不斷自我否定、主動將自己的職責和崗位不斷傳承給他人的領導者。這些人是公司賴以發展的精英,長江後浪推前浪;一個好的領導者除了有思想、有修養、有能力外還要有境界,虛懷若穀,可進可退。許多成功的企業家的用人之道是:慧眼發現你所能發現的最好的員工,利用企業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條件使其以最快的速度成長起來,然後最大限度地放權並授之以你所能托付的一切。一個領導欲使自己所領導的部門或整個企業作加法似的增長,則領導一群信服於己的追隨者足已;但要作幾何或指數似的增長,則必須領導一群領導者,而這群領導者又各自領導另外一群領導者或追隨者……。
作為一個創業者,應該有自我否定的信心和勇氣。一個創業者能否勝任正規化運作階段的管理,應該是因人而異。但在公司的任何發展階段,公司原始創業者的個人意誌力和運籌帷幄的能力永遠是為公司健康運行而保駕護航的主要力量。如何克服自己“無所不知”和“無所不能”的偏執心態,打開公司的大門,廣納視野廣闊、專業精深的人才,同時又避免引狼入室,需要一定的膽識和高超的藝術。能夠避免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家族式管理情節,不僅要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引入國內,而且還要割舍對公司擁有權的貪念,從而引進先進的高科技公司管理模式,唯海歸創業者有此胸懷、遠見和大智慧做國人和民營企業之表率。他們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將創業報國的理想付諸於實踐,正所謂先知、先覺、先行、先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