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已回國人士就回國工作說幾句
(2007-08-14 08:40:09)
下一個
ZT已回國人士就回國工作說幾句
我博士畢業幾個月後就回國了,回國至今也一年半了,對國內前線第一手情況還是比較
了解。經常有機會出來轉轉,看到這裏還是有不少人關心國內工作情況,就把心得跟大
家分享一下。
這裏主要隻談剛畢業不久的海外博士回國內高校、科研機構的話題。資深教授的不談。
碩士情況和博士去國內內外資公司或自主創業的也不說了。
前麵有人(pandagao的那個帖子)說得很對,回國與不回國就是兩條路,不要看著眼前
的一點收入,想清楚再回去。回國就是一開始年薪30萬給你,哪怕給套房子給你,以後
的路都還長著呢。
鐵了心的,覺得自己出國千辛萬苦一趟不容易,終於脫離萬丈苦海,擺脫“不幸生在中
國”的厄運,而且喝了幾年牛奶喝的已經漂白了,嬌貴起來,國內這個汙染不適應,那
個人擠不自在,根本沒辦法活下去,那也就不用再多費心考慮了。而且說實話祖國人民
也不少你一個。這麽多年,祖國人民都能熬過去,挺過來,現在更不差你一個。千萬不
要這麽勉強自己,犧牲自己這麽大一個屬於世界的人才回又窮又髒又腐敗的中國去受委
屈,祖國人民會深感內疚的。
當然對於有點動心回國但又在猶豫之間徘徊的,回國的起點收入和物質條件、科研條件
還是很重要很重要。大家都還是物質的,要生存才圖發展,特別博士畢業都快30或已經
30好多了,不像20出頭的小年青,生活方麵壓力很大。光說理想抱負不解決實際問題。
父母、親人固然重要,但對於多數人也不會是壓倒性的。
這麽說吧,現在回國,如果熱門專業,隻要有點貨,基本還是能夠過上小康生活,吃穿
用行肯定無憂。進上海北京的名校現在已經很難了,但如果能進去,年收入基本上10萬
-20萬之間,經管類可以高到25萬-30萬。好的還能有10-20萬的一次性住房補貼。都是
對剛畢業的海外博士而言。其他地方學校也不差到哪裏,可能還要更好一些。
國內生活的一個特點,除了房子,其他用錢的地方真的不多,而且幾乎所有的吃和行,
基本上都可以在個人科研經費中報銷掉,當然不要超過最高比例。這個沒什麽不好意思
,本來國家不好直接通過帳麵補助科研人員,就變通來通過科研經費。隻要完成任務就
行。
關於國內高校教師收入的構成,前麵pandagao的帖子已經說得很清楚很到位了,我就不
多說了。可以補充的是,中標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很多學校都是有獎勵,以配套資金或
現金形式,好學校少一些,國家級如NSFC和國家社科基金約在30%,差的學校很多,不
少對NSFC和國家社科基金有1:1。也分學院。然後發論文也有獎勵,我所在學院SCI/
SSCI一篇1萬,國內頂級5000。學校裏麵對SSCI和國內頂級另外有3000/篇的獎勵,對
SCI好像沒有全校統一獎勵,看各個學院。課時費各個學校各個學院真的可以差的很大
。我所在的學院一個月多上一門課就可以多出至少1000元。
如果十多萬年收入在北京上海擔心買房子問題,我個人覺得剛去時候可能是個問題,但
先租一陣子2年後肯定不會是大問題。熱門專業國內教師留校下來也基本上沒有說4年之
後還買不起房子。我個人是剛去3個月後就買了。無非貸款個20年、30年慢慢還好了,
國外不也是這樣麽。一開始壓力大,慢慢就不覺得了。在國內收入增長速度肯定要高於
國外,有時候不是你能預見的。我今年應邀做了一個全國性周報報社的專欄,一篇2000
字左右1000稿費,每個月2-4篇,至今寫了十幾篇。給院內辦的一個高級商業性培訓課
程上課,還不是主講,隻是輔助外籍主講教授,4天就是1萬2。我還算學院裏麵的小字
輩,有名氣的大教授博導們都是年淨收入至少50萬以上級別的。他們的收入來自各種渠
道,橫向課題為主,在院內外培訓性授課和校外商業性講座費也是很大一塊,還有相當
著作教材的稿費。這些是做到大牛以後的事情,這裏就不細說了。
基礎學科肯定比較苦,名校已經很難進去,除非是國內很缺又急需的專業。地方高校條
件可能好一些,但多數科研環境確實很差。但可能也是機遇所在。
關鍵一句話,回國還是要有野心抱負的,敢於承擔風險和失敗的,準備過小日子的就算
了。要始終有一點誌向做驅動才行。那就要一定看長線,也就需要準備忍。忍上4-6年
,隻要不是太有個性,太不會處事,基本就出頭了。那時候跟同期留在國外的比起來,
無論職稱、手下隊伍和科研資源、社會資源,乃至個人收入的實際購買力都不會讓你後
悔。科研成就不好說,但就給國內實實在在的貢獻,肯定你大。再過10年後,就更能拉
開差距了。
長遠來看,收入和待遇真的不會吃虧。想想國內10年前收入跟發達國家的差距,再想想
現在。特別Top Class的。不說10年以後,就說5年之後吧,人民幣對美元升到1:6,1
:4時候,留在國外的對國內還有多大優勢。當然這在賭國內還可以一直基本按照現在
這種勢頭發展,對國內沒有信心的就算了。人生本就是賭注,各自不要後悔就行。
再說到什麽時候回國,很多人想法是,我想回國,但在國外攥幾年資本再回,這樣到時
候可以條件好一點,不用現在回去這麽受苦。這個思路當然也是對的。但要提醒的是,
這個模式目前風險越來越大。國內好坑這幾年被填的很快,快速地減少,除非在國外頂
級名校曆練(這樣的人基本也不會考慮畢業就回國)或自信在國外幾年內能做出大量成
績,不然國外二三流高校的幾年資曆、多幾篇Paper真趕不上國內要求的快速水漲船高
。就職業發展而言,想想回國三四年肯定上副教授,發展好的六年內可能就是正教授了
。三四年在國外肯定還是助理教授,現在二三流學校的三、四年資曆的助理教授除非很
熱門很難得的,還是很少希望聘到國內好學校正教授。而且越往上的坑雖然待遇好得多
,但坑的數量也少得多,從外引進要求高得多。另外,如很多人都說過的,要想回國還
是早回,國外時間一長基本就很難回去了。家庭、關係都在國外,拖住了,人也懈怠了
,早沒有當初的激情了。
回國既然為了抱負,很重要的是科研起步和開展情況是否能如預期。我個人認為,
第一,隻要有料,國內還是很有機會出頭。我回去什麽關係也沒有,去的單位沒有認識的人,國內其他地方也沒有,還是連續拿到幾個縱向課題,包括兩個國家級。目前國內空白地方真的還很多,空間還很大。再往後一些就難說了;
第二,做好思想準備,特別到高校,前一兩年各種任務和瑣事,教學、申請課題、跑社會,會占去很多很多時間,基本沒有時間集中做研究。因此要儲備好Idea和一些publishable手稿。我回國之後基本都沒時間寫新文章,好在把手頭3篇Working Paper修改後陸續都發到SSCI上了才好應付考核。熬過前兩年,自己有了課題和隊伍,教學也熟了,就會慢慢好起來了;
第三,國內科研條件改善很快,回去了隻要自己想,還是有機會和國外保持密切聯係,保持科研上的同步。當然環境氛圍很重要,很多時候要靠自己開創。不想自己當開頭人,要等別人把什麽條件都準備好才能做事情的,就不適合回去。而等到什麽都搞得很好,再回去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