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有關機構前不久對各族裔經濟狀況所做的統計,美國亞裔(包括華裔)在平均家庭年收入上已經超過白人家庭。
這個統計結果,從表麵上看,華人在教育上的投入以及職業的選擇應該是一個主要的原因。早幾年華裔第一代移民大多選擇攻讀電腦軟件或電子工程專業,並非是他們都有技術背景,在來美以前的專業與信息技術毫無關係。比如,我的一位好友在國內是學政治專業的,他現在已經是有多年經驗的高級電腦編程人員了,我還認識國內來的主任醫師,也轉學了電腦,現在每天對著的不是病人,卻是電腦屏幕。
如此多的華人移民從事信息技術行業,是因為生活所迫,這些年信息技術行業的工作好找,且起薪不低。許多華人移民來美國後,花一年多時間讀一個電腦碩士學位,繼而找到工作,就開始脫貧,工作兩三年就在市郊買一所房子,基本步入中產階層行列。在本世紀初的那場美國經濟衰退之中,一些華人也受到衝擊,但隨著這兩年美國經濟的回升,失業的也都重新就業,保持了中產階層的位置。
而華人移民的第二代大多就不再進入工程、技術行業了,許多人學商業、學法律,更熱門的是學醫。雖然他們也並非對當醫生有那麽大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被逼迫的因素,既是生活所迫,也是父母之逼,因為在美國當醫生,職業非常穩定而且收入偏高。
可從本質上講,華人家庭能夠在美國社會很快脫貧致富,並在年平均收入上超過美國主流社會的白人,是華人移民充分利用了美國社會所提供的相對公平的機會,並借助了華人文化的一些傳統優勢。
毋庸置疑,當今美國社會仍然有種族歧視,但那樣的歧視遠不能阻止任何族裔去獲得比較公平的機會。華裔並沒有去抱怨曆史上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並不把自己當成受害者,沒有去要求得到某種程度的優待。在美國至今仍然對少數民族執行優待的民權法案,在大學錄取中,少數族裔比如黑人能以更低的分數獲得錄取,但華裔學生在大學錄取等方麵非但得不到任何優惠,相反,由於平均成績更優秀,他們麵對著更加嚴格的錄取要求。因此,華裔學生學習更加刻苦,也珍惜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雖然近年來有更多的華人開始從政,也有華人出任州長,但與美國大眾相比,華人仍然是不關心政治的群體,在投票率上,華人明顯低於其他族裔。在朋友之間的閑聊中,許多華人也對政治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熱情,比如許多華人堅決反對伊拉克戰爭,但他們不會在周末去參加反戰遊行,也許送孩子去上鋼琴課比反戰更加重要。華人不關心政治有其文化傳統的原因,更因為華裔認為白人等族裔盡可以去進行政治鬥爭,不管哪一個黨派執政,而華裔自己隻要抓住機會、重視教育、刻苦用功,都能夠獲得不錯的事業和好的生活。
此外,美國所有族裔中,華裔家庭最為穩固,離婚最少。許多華裔家庭都是兩人上班,這自然增加了家庭年收入,也能夠幫助華裔家庭在教育等投資上多投入。誰都知道醫生、律師是不錯的職業,但也是在教育上要求很高投入的職業,許多華裔家庭願意在孩子的教育上多投入,也有能力投入。與華裔比較穩定的雙親家庭比起來,美國那千萬以上的單親家庭當然就是更加艱難了。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隻要有相對公平的製度,以自己的才智和刻苦,再加上重視家庭的文化傳統,華人就能夠獲得成功並超過其他族裔?結論似乎就是這樣,但最重要的還是機會公平的社會製度。不能說華裔對美國的社會製度沒有貢獻,但僅從這一點上講,華裔的確是對白人等族裔有不小的欠賬。(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