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洛陽有著不解之緣。我不曾見過古代繁盛的洛陽,但我的確見到洛陽二十年來天翻地覆的變化。兩次回去,若無家人接,靠我過去的記憶是很難找到家的。市中心早已擴建到過去曾是三十裏地以外的郊區了。十裏長的洛浦公園坐落在洛河堤岸,就在我父母住的後麵,二、三十米遠,從高高的三樓,就能看到園內的花草樹木,古鍾長廊,每天早晨有成千上萬的居民,在那裏舞劍、練太極、跳舞、練聲、散步和學習。
第一次回去,我的確看到居民新區旁邊,有個雞毛撣廠煙囪裏的黑煙,也聞到了一些怪味,還目睹了公園渠水邊倒滿的垃圾。六年之後的第二次回去,汙染廠搬走不見了,居民區亂倒垃圾的現象不見了,花草、熱帶樹、各類樹木環繞在居民區周圍,我所看到的是不亞於我現在所居住的美國居民區的綠化環境。
文化古跡龍門石窟已不是我小時候的五分錢一張門票了,要花四、五十元人民幣買一張了。“文革”時期亂砸的那些石頭人像,還是不容易恢複原狀,留下的伊河山水的自然景色依然故舊,還是很美的。
據說,牡丹花不聽指令,叫開不開,激怒女皇武則天,被貶洛陽。牡丹花在那片土地上真得很見長。紫色、白色、粉色、綠色、藍色、玫瑰色、紅色、白中透藍、綠中有白等,每年的牡丹花會期間,整個市區是牡丹姹紫嫣紅,國色天香,雍容華貴,美不勝收。真有一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派頭。家鄉的牡丹花走邊全世界都很難看到。
大家常聽到“洛陽牡丹甲天下”的讚譽,是否常聽到“洛陽紙貴”的佳話。由於當時人們還沒有製定出版權,為了傳抄左思的《三都賦》,把洛陽的紙價都抬了起來,一時供不應求。目前,家鄉人依然追求欣賞那些佳作珍品,尤其是對於中國的書畫藝術。
盡管“肯德基”、“日本料理”已打入洛陽,但家喻戶曉的還屬“洛陽水席”。“洛陽水席”是正宗的宴席,講究的不得了,那一道道的菜肴,使人目不暇接,管飽口福,吃不了兜著走。我參加過幾次婚禮和滿月酒,品嚐的都是“洛陽水席”,那可是大吃大喝。不過,我最想吃的還是母親做的,那帶有鄉土風味的家常飯——“洛陽大綠豆漿麵條”。
建國時,定下洛陽為重工業區的十大廠礦,多數已成為合資企業。據先生在美國公司做工程師的大學同學說,他所在公司已看好要買洛陽一大廠,後因洛陽方麵以反國際經濟獨裁為由,沒有達成協議。洛陽外圍的經濟開發區也是越擴越大。
這兩年,家鄉也趕起了時髦,不僅每年舉辦長達二十五屆的牡丹花會,而且還舉辦了國際汽車展覽會,洛陽美女們在展銷會上,作為模特介紹汽車產品,綻露鋒芒,和美國的選美競賽言語倫比。
我想,古代繁華的洛陽,主要是建立在皇權的人力財力上,他們看好了洛陽這個山水盆地。現在,人們注重的是水陸兩用,跨國經濟貿易,有水才有兩岸的優越性,相比之下,洛陽失去了她固有的皇權優越風采。我想,現在洛陽人所擁有的家庭汽車、電腦、冰箱、彩電、DVD、數碼錄像機、數碼照相機等現代化和高科技設備,是古代的帝王將相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吧?!
雖然遠離家鄉,但英特網卻把距離縮短為咫尺。隻要花出一點時間上網,就能看到好多家鄉感人的事。比如家鄉人用那源源流淌的愛心,捐款五萬多元幫助一個父親重病,一時付不起學費,麵臨著退學的北大法律係碩士研究生張偉偉;還有捐助20餘萬元,幫助一個不幸患有非淋性白血病的11歲的女孩任怡琨,使她不因家裏付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而得不到及時的醫治。家鄉的感人事,還有很多很多……
對於故鄉的情,不僅僅在她的外表,更值得留戀的是,她是我的根所在,那裏有生我養我的父母情深……
上次回去,我照了數百張照片,可惜把照相機丟了,隻好等下次機會了。雖然留下遺憾,但那情依然常在……有個說法叫“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嗎!
洛陽既有古都的名氣,又有現代化新型中等城市的色彩,這也不是每一個住大都市的人都能盡享的。
家鄉這些年變化太大了。山在,水在,人在,情在……還有什麽比這些更值得留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