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了,婆媳之間開始有了交道。婆婆應該劃入偉大母親的行列,她本人是老師,培養女兒成為老師,一個兒子在國外做工程師,另一個兒子在國內做醫生,她為此很有成就感。
婆婆對我很客氣,也很戒備。使我這個在單純生活中長大的外來人,有一種別扭的感覺。後來我知道,由於她自己過去的婆媳關係相處的不太理想,所以與我相處就顯得特別的謹慎。看到我的婆婆,我總是想起自己的母親。
母親為人開朗熱心親切,寬宏大量,總是為他人著想,從不計較你我。自從她的兩個兒媳娶到家裏,她對她們看上去比親生女兒還親,我明白母親為的是讓她們感到家庭的溫暖,沒有外人的感覺,使她們重溫母親般的關懷。我的嫂嫂對我的母親特別的感激,因為她生活的家中孩子多,她從小被送農村和奶奶生活了二十多年,回到父母身邊後和她自己母親的關係一直沒有感情,我母親的真誠關懷,使嫂子體驗到婆婆比自己母親都親近。弟媳婦和我母親的關係也很好,因為弟媳婦家女兒多,家境較差,嫁到一個較好的家庭,婆婆對她又是那樣好,所以她特別的知足。將心比心,兩個兒媳對婆婆也特別的體貼。兩個兒媳在自己母親跟前沒有充分得到的,卻從婆婆身上豐豐富富地得著了。
我時常在想一個既有邏輯又無邏輯的事實。 那就是我很羨慕嫂嫂和弟媳婦能嫁到我從小生活過的家庭裏。或許是她們婚前沒有得到更多的母愛,所以婚後得以彌補;或許是我在父母身邊有太多的嬌生慣養,所以婚後需要補課和磨練。世上的事就是如此的巧合。
先生是對的,因為他的確體驗到自己母親的偉大,但他無法體驗到我這一半。我自己也是在婚後才開始在思索中摸索,從中學到經驗。
我是錯誤的,因為我總是將婆婆與母親相比,所以總是得不到自己的期望值。離開自己的父母到另一個家庭生活,不是為了尋找一個新的母親,而是從新造就自己。
母親從來沒有婆婆,又是姊妹中老大,經常照顧弟妹,還將外婆養老送終;婆婆與母親不同,與自己婆婆相處有陰影,家中老小,自幼喪母,跟哥嫂長大,缺乏母愛。母親性格開朗,婆婆性格內向。所以她們待人接物明顯不同。母親關心到家人、親戚和朋友;婆婆隻關心到丈夫和自己的親生子女。母親總是主動來關心我;婆婆更期望我主動去關心她,這就是不同。古人的“門當戶對”的說法依然具有現實的意義。
多年我的觀察是,好婆婆很難得,好媳婦也很難得。一個不挑撥兒子兒媳關係和不在兒子兒媳之間起壞作用的,已經就是很好的婆婆了,兒媳也同樣。一個偉大母親隻有對待兒媳像親生女兒一樣的,才是偉大的婆婆;一個偉大女兒隻有尊重孝敬婆婆並不求母親般回報的,才是偉大的兒媳。
再次感謝您的光臨!
這是智慧的感悟!十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