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期望自己的孩子們能一天天長大和懂事,經常用正麵和積極的因素去教育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對未來的希望,因為生活不都是正麵和積極,還有反麵和消極的因素存在。
當我問已上了大學並進入青年期的老大兒子,是否還記得中學七年級時,曾發生過的那件事。兒子說,也許是這些年忙於學習做事,對過去得一些事已經淡忘了。但我卻對當時的情節記得一清二楚。有一天,在交談中,兒子告訴我他不喜歡當時的音樂老師,我也沒有追根問底。過了幾天,音樂小考拿了個“C”回來,我問他為什麽?當然,音樂也不是什麽主課,一次考不好也不能代表全部;但他以往學得考得都很好,怎麽會突然下降?他說,他不喜歡音樂老師那種對同學苛刻的態度和行為,比如他把整班同學關在教室裏,不完成作業就是到了下課時間也不讓回家。看來兒子對老師言行的反感,影響了他做事的興趣。
類似的事情又重新出現在已是八年級和進入青少年階段的二兒子的身上。前些日子,他對我說,他不喜歡教西班牙語的老師,我緊追地問為什麽? 他回答說,她不懂得如何教學,課堂上沒有教任何新知識,經常對同學們耍態度,在課堂上作出滑稽可笑的事情來。處於老大兒子過去的經驗教訓,我已有了戒備之心,馬上告訴他,不管老師怎樣,都要尊重她,不要影響自己的學習;老師的好壞,由學校公斷,但若老師行為過分,有必要時,我們可向校方反映。過了一、兩天,兒子又說,課堂上由於他課本掉下去撿,被西班牙語老師懲罰,限製他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可離開坐位,並對他當天作業減分。他來家和父母討論老師的做法,我們建議,也許當時舉手取得老師的同意或許會避免麻煩,下次遇到類似情況不妨試一試。第二天,兒子回來又說,老師說由於當時其他同學頑皮,使她課堂上的情緒反常,對兒子的處理失誤,並表示歉意。我們對兒子叮囑說,要吸取經驗教訓,對於這類反複無常的老師還是察言觀色,躲著點好,讓學校做結論,以免影響自己的學習情趣。說是不影響,其實那幾天他少說話,心中並不快樂。他的自尊心還是受到了衝擊。近一、兩年,兒子的西班牙語老師已經換了第三個了,看來教外語這碗飯,也不那麽好吃。一個素質低劣的老師,竟然影響到孩子們對一門功課的興趣、愛好和成績;也給家庭的平靜,帶來了一些波浪。難怪我們中國人有“誤人子弟”的說法。我既關注學校老師的素質水平,也更關心兒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我也注意到孩子們到了十三歲,進入青少年時期,開始有自己判斷和鑒別事物的強烈意識,特別是當他們對周圍所發生事情不滿的時候,很容易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輕易放棄自己的追求。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做的是正確理解和耐心開導,幫他們分析事情的原因,從中學到智慧,使他們不至於消沉,而失去了自尊心。
當孩子說我不喜歡,實際上是一種信號,也就是他們生活可能出現矛盾萌芽的信號。父母要給與他們更多的關心和解釋,使他們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至於讓一點小事使他們跌到沉淪。父母的目的是,讓他們放棄不快,輕鬆上陣。
我也觀察到孩子從小到大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童年的時候,孩子和父母的依賴關係比較密切,好像父母較為容易影響孩子,孩子也比較容易投入父母所期望的事情裏,也較樂意討父母的歡欣;到了青少年階段,孩子開始比較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比如受同年令人和個人興趣愛好的支配,他們常帶有反逆的心理,往往這個時候,親子關係開始產生磨擦,孩子也難以接受父母管教了。盡管難以管教,父母還是得不放棄,由於父母所處的身份和位置,孩子盡管表麵不聽,但他們從心裏還是作以權衡的。對他們離家後,獨立的處世為人,還是有參考作用的。到了青年時期,經曆了一段的離家獨立生活磨練,孩子好像更容易理解父母了,甚至好像他們對於有些事情比父母看得更高更遠。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孩子長大了,好像一切都懂了,那時你會覺得父母對孩子所作的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