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到關於Leonard Woolf 的文章,提到初見Virginia Woolf 時,對Virginia 與其姐姐Vanessa倆人的美貌和高雅打動得唏噓不止:“Suddenly seeing them one stopped astonished and everything including one’s breathing for one second also stopped as it does when in a picture gallery you suddenly come face to face with a great Rembrandt or Velasquez.. ” 兩姐妹的美貌源自於母親Julia Prinsep Stephen 的血脈,Julia Stephen 的美貌是毋庸置疑的,她的整個家族的不少女眷都曾作為前拉菲爾畫派的模特,包括她自己,據稱她的祖上曾經是法國末代皇後Maria Antoinette 的宮廷女伴,真是將美麗的基因代代流傳。不過Virginia Woolf 的母親在眾多的前拉菲爾模特中僅算是在此畫風接近式微時的一位小配角而已,此前幾十年間有數位模特出現在這群畫家的作品和生活中,而尤以兩位超模Elizabeth Sidall 和Jane Burden, 引領文藝界之風騷,將完美的容貌與藝術再現最為天衣無縫融為一體,也留下了她們與畫家們或香豔或淒絕的情事。
前拉菲爾畫派全稱The 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 (PRB) ,於1849 年由William Holman Hunt , Dante Gabriel Rossetti , John Everett Millais , William Michael Rossetti ,James Collinson ,Thomas Woolner 以及 F. G. Stephens 等諸多畫家和詩人發起。這群年輕畫家不滿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長期倡導的學院風格主義,主張擺脫拉菲爾以來的畫風,回到文藝複興初期的風格。前拉菲爾畫派傾向於大幅度的明麗的強烈色彩,而不是過去采用傳統光陰重疊的手法體現立體效果;為取得豔麗明亮的效果,他們還用一種稀薄的透明顏料覆蓋在畫層上,從而使顏色與光亮都保持寶石般的剔透。在畫麵結構上,前拉菲爾著重前景細微的刻畫,而不是以陰影或者暗色替代。前拉菲爾主義成功的將寫實主義與神示象征主義結合為一體。在題材上,與文學創作交相輝映,他們的很多著名繪畫都取材於莎士比亞、濟慈、丁尼生、勃朗寧等文學大家的作品。在這個藝術圈子內,還鼓勵成員對彼此的作品進行再創作。
Elizabeth Siddall 生於1834 年,父親是一個磨刀匠,她幼時遷到倫敦後接受了一些正規教育,十幾歲開始在一家製帽店做學徒,也就是在這裏,年輕的畫家 Walter Howell Deverell 陪母親到這家小店時,偶然發現了一個正埋頭於針線的一個美麗女孩,Deverell 眼睛一亮,終於找到了自己正在創作的《第十二夜》中的薇奧拉,雖然Elizabeth Siddall 在大幅場景中隻占到小小的不起眼的一角,卻由此開始了她“平麵模特”的生涯;基於Deverell 與前拉菲爾領袖之一Rossetti 的關係,她很快就進入了前拉菲爾這個文藝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