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瑟潺湲

風過瑟鳴,漫彈人生;時光河畔,流水潺湲;爐圍灶旁,我煮沉浮;原創到底,勤寫廣讀;博客精神,佳文美圖。
正文

阿宗麵線歸來---台灣小吃夢的幻滅

(2007-01-07 12:24:47) 下一個


         
          
     

 

最早落戶中國大陸的台灣小吃估計是永和豆漿店,吃慣了學校食堂摻水的廉價豆漿,再嚐嚐永和的豆漿,確實是香濃純正的;在炎炎夏日,在店裏靜靜地喝上一碗甜而不膩的冰豆漿,體內的暑氣消解了一大半。有時候也會點上一些小吃,譬如最大眾的鹵肉飯,土豆餅,紅薯餅之類的,沒有覺得特別可口,但是外出的時候偶爾吃吃實在是對食堂厭惡後的一種抗爭。也許那時候的永和,坐在窗明幾淨的餐廳裏,一勺一勺地品著豆漿,看窗外繁華喧鬧的車水馬龍,是一種輕鬆閑適的回憶。

 

                       

 

來美國後過了一兩年雞腿和素菜湯的苦難日子後,決定洗心革麵進行廚房革命,終於發現最好的餐廳不在那些死貴死貴且不合中國胃的美國餐館,也不在那些所謂中國餐館裏,而是在論壇上那些修煉成精的中國煮婦煮夫的帖子裏。令人費解的是,處於大都市的達福地區,打著中國菜,四川菜的飯館不勝枚舉,除了一間叫“家園”的餐館尚能做出一些較地道的川菜,可就這一家估計也是按過去的某位中國四川老師傅的標準設計的菜單和菜譜,幾年下來,國內的菜品日新月異,一代更勝一代,這裏菜單一成不變,毫無創新;其他的諸多以川菜為幌子的店全遜色於成都陋巷的任意一家蒼蠅館子。是國內的大廚們不屑於到美國做工,還是入美無門,我們這些外行不得而知。留美三年後能做出連父母的嘖嘖稱奇的菜肴,也許還應歸功於這些不會做飯的海外中國飯店。

 

                  

 

話說回阿宗麵線,經常看台灣美食綜藝節目,對這個品牌也不算陌生了,到了周六,冰箱早就空空如也了,從華人超市購物歸來,沒有大快朵頤的欲望,準備找個小店湊合果腹一番,結果也一如所願,阿宗麵線真是一頓果腹之餐。

 

仔細掂量一下這家阿宗麵線,應該屬於台北西門町那家的連鎖分店。踏入店門,頗讓我興奮了一陣子,果然是年輕人解饞解悶的地方,紅色基調的牆麵突出了年輕人的朝氣活力,燈光明亮,裝飾現代簡約卻不失別致,餐桌間保有充分的空間,五架懸掛式屏幕播放著美國和台灣的電視新聞節目,其中有兩架是超大顯示屏,真是做足了氣氛,背景音樂是新調調,但聽得出是那個周傑倫在哼哼,的確很台灣啊。和大多數快餐店一樣,點菜是在櫃台進行的,整個明明晃晃的菜單麵版,飲品就占了一半,於是我們去了份紙菜單坐下來研討一番,決定點菜的結構成分。

 

乍一看菜單,竊喜一番,不少菜品也就是4美元左右,最廉價的美式中餐的午餐特價也要四塊半吧,再一琢磨,不對,一定是份量較小。斟酌下來,招牌名稱的阿宗麵線是要點的,草根小吃代表蚵仔煎也不該漏掉,再來一份魚排飯,一杯我倆最愛的香芋沙冰,很完美的組合,是不是?

 

最早送上來的是沙冰,裏麵沒有粉圓波霸,而是一些五顏六色的碎jello塊,這些jello就是時下大名鼎鼎的蒟篛,真的嗎?可是吃起來很人工的感覺,至於冰沙本身,沒有紫芋的顏色罷了,連一絲些微的香芋影子也沒有,整個就一杯又甜又膩的冰渣子,搖搖頭,與我們這裏小有名氣的一家台灣冰店差了幾個等級,不比不知道啊。或者,飲品不是阿宗所長,再等等看。好了,大名鼎鼎的阿宗麵線出場了,定睛一看,有些傻眼,不是嫌碗小,雖然的確很小,是被這濃稠暗黃的色澤給怔住了,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容貌如此homely的麵條,粘稠的湯裏橫七豎八地飄浮著一截截斷掉後又集結成一團團的細小麵條,用筷子翻翻看有什麽隱藏的好東西,翻來搗去隻發現有三小片肥腸。嚐嚐看,哇,台灣人天天掛在嘴上的Q勁到哪裏去了,全然是將麵糊做成了細絲攪和在起一起,沒牙的老奶奶倒是挺適合的,絕對很容易消化。小小的肥腸好可憐,我們倆一人一口,還沒吃出個味兒就沒了。湯麵上確實漂有柴魚渣,虧得還有點柴魚,多少有些香味,否則就完全是一碗濃得化不開的稀糊糊麵粥。吃著吃著,突然想起了四川街頭巷尾的肥腸粉,晶瑩剔透咬勁十足的粉條,在香濃的麵湯裏舒舒爽爽地展開,湯頭鮮香,又不失川式的麻辣,肥腸雖然不是滿碗亂竄,份量也絕對是實在的,肥腸燒到了軟軟糯糯的境界,但還保留著一點它最初彈牙的質感。湯裏少不了清香味美的碧綠豌豆苗,將肥腸的油膩徹底解化,使整碗腸粉的可口度得以更高的提升,熱熱辣辣香香,吃起來讓人停不下來的不亦樂乎,吃到尾聲還挑著筷子在湯裏尋找漏網的調皮粉條,夾起來最後看一眼它的剔透晶亮,然後毫不留情地消滅掉這個逃兵。家鄉的肥腸粉和這美國的台灣粉,天上人間,不堪回首,哭笑不得啊。

 

             

 

             

 

知道蚵仔煎是煎蛋的變種,好奇這台灣大眾的代表小吃裏究竟有什麽玄機?這道小吃上桌後也被我認定為是平生見過的最難看的煎蛋餅:毫無形狀的一攤蛋餅敷衍地蓋上半邊淡紅的醬汁,我看到了少許的豆瓣,吃到的是不可名狀的怪味,既不酸,又不甜,不辣,不鹹,不是味道的味道。用筷子切開蛋餅,下麵有墊一層燙過的無味台灣白菜,餅裏不均勻地夾雜一層半透明的物質,那是番薯粉,也就是像太白粉一樣的芍粉,做成粉漿勾芡形成的,可是怎麽也不明白這番薯的意義所在,沒有滋味,也不Q, 倒是稀稀粘粘,造成蛋未煎熟的感覺。什麽香菇、茼蒿、韭菜,莫非我的舌頭騙了我的心,怎麽就體味不到呢?吃這兩口終於吃到所謂蚵仔,感覺像是切碎後的最低廉的淡菜,沒有鮮味,隻有奇怪的腥味,和著層怪異的醬汁,真是天衣無縫,異曲同工之妙啊。我逼迫自己吞咽下了三分之一的蛋餅,不得不作罷。最後一份是魚排飯,終於看上去像是一盤菜了。有鹵蛋、鹵豆腐,是有滋味的,也有汆燙過的青江菜和一點點鹹菜,魚排就不用提罷,不過catfish nuggets, 裹著澱粉炸過的,catfish還有一點腥味,還好桌上配有辣醬,蘸蘸湊合一下這盤菜算是被我倆瓜分了。如果沒有這份飯,真不知道今天到底吃了什麽,然而這魚排飯也是平庸之極,連差強人意也談不上。

 

     

 

莫名其妙地居然填滿了肚子,卻十分悵然。莫非來自美食之都的我們過於毒舌,很難取悅?難道阿宗米線南橘北枳變成非正宗米線?以食為天的我們在情感上受到重挫,傳說中的台灣名小吃就如此低劣?困惑之餘走錯了路,隻有繞道回家。奈何?海外的中國人就是這個命,準備明天到超市采購吧,我們是幸運的了,距最近一家華人超市僅五分鍾車程。不會做菜對於國內的年輕人而言實在不是個短處,而在這裏不會做菜,隻能說比較淒慘了,有錢也未必買得到合乎口味的中國菜,所以大夥兒就繼續在廚房磨刀吧。 

 

注: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ingobingo 回複 悄悄話 Hi, just found that you are in dallas area, what a surprise. My husband and I moved to Plano one year before. I am also a big fan of sifangxiaocai in wxc, where I got to know your ID. You are a really good cook and a good photographer. Hope someday we can have chance to meet, maybe in some chinese grocery, or maybe in jiayuan. :) moviefu@yahoo.com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