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雪風》。“暗劍殺”,“喪門星”
中文的“掃把(帚)星”有 “喪門星”之意,來自彗星(Comet)。彗星是太陽係中一種小天體,由冰、塵埃和其他化合物組成。掃帚星,在中國民間傳說掃星主掃除,見則有戰禍,或天災。現代理解成將會帶來災難或厄運的人。幫助文王興周的薑子牙的妻子(馬氏要求薑子牙休了自己,後薑子牙發達後上吊自殺。所以隻能算是前妻)馬氏被封為“掃帚星”。
彗星的掃帚尾巴並非自帶,而是當其接近太陽時,受太陽溫度的影響,蒸發出氣體及塵埃,從而形成掃帚一樣的彗尾。
在中國古代,彗星被視作不祥之物,彗星的出現也常常被認為是不祥之兆,人們總是習慣性地把它跟戰爭、瘟疫、天災、動蕩等災難性的事物聯係在一起。
1664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六世看見彗星,心生恐懼的他用手槍朝著彗星射擊。
西方人對彗星的恐懼,也是因為曾經曆史上存在一些巧合事件。
人類對於未知事物害怕的本能,尤其是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對大自然的認知非常有限,對自然界很多無法解釋的現象必然會心生畏懼。
更何況,彗星確實是對人類有著潛在威脅的。盡管古代自然科學不發達,但東西方人類觀察到的關於彗星的離奇、古怪現象是一致的,對彗星有著恐懼的感受更是一樣的。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東西方的傳統文化中,彗星都是不祥的存在。比如,諾曼人入侵英國前夕,哈雷彗星回歸。
當時,仰望夜空中這顆拖著長長尾巴的古怪天體,人們也心生恐懼,認為 是不是戰爭來臨的先兆。
後來,諾曼人就征服了英國。
掃把星在英語中可以稱為“jinx”、“The Comets”、“Hoodoo”、“Broom star”。在中國文化中,掃把星是指那些被認為會帶來壞運氣的人或事物,就像古代人們認為慧星(comet)的出現預示著災難一樣。這種說法用來形容不吉利的人或情況,也可以理解為“倒黴鬼”的意思。
在英語中,雖然沒有直接對應的詞來表示掃把星,但是有“jinx”這個詞,它有著類似的含義,指的是給人帶來厄運的人或事物。例如,當有人說“There's a jinx on this car; it's always giving me trouble.”時,意思是這輛汽車似乎被某種邪運所纏繞,總是出問題。"ill-fated period"(不運時期)、“unlucky direction”(不運方角)、“misfortune”(不運)、“bad luck”(悪運勢)
• ill-fated period:不運運命時期。
• unlucky time:運悪時間帯期間。
• bad fortune:悪運勢全般。
• misfortune:不運、不幸、災難。
• bad omen:不吉之兆。
跟誰誰倒黴,誰跟誰倒黴,它被稱為二戰中日本海軍最奇葩的戰艦。
1940年,日本一艘驅逐艦下水,它從開工到下水整整用了三年的時間,同時期的日本軍艦,由於戰爭的需要都建造得很快。
不在日本海軍同時期的八十多艘軍艦中,它是唯一一艘挺到日本戰敗投降的,因此日本民眾稱它為最幸運的戰艦。
但在日本海軍內部,許多艦船都不願意跟它一起執行任務,認為它隻會妨礙自己人。
在二戰結束後,它又到了蔣介石那裏。
1940年1月,這艘驅逐艦正式下水航行,被日本人命名為“雪風”,進入然後的驅逐艦分隊服役,而它的奇葩經曆也從這時開始。
這時日本還沒有與美國交戰,雪風號執行著一些放哨任務,並沒有顯示出多大的問題,到了1941年,美軍的珍珠港被日本偷襲得手,美日正式進入戰爭狀態,雪風號陪同友軍戰艦,進攻美國的殖民地菲律賓。
東南亞大部分地區都被日軍所攻陷,日本的野心愈發膨脹,隨即又把目標瞄準了中途島,但這次美軍早已提前得知情報。
就在日軍其他軍艦都遭受不同程度攻擊的時候,唯有雪風號一點事情沒有,完好無損撤出了戰場。
後來雪風號又去給航空母艦保駕護航,在南太平洋與美軍艦隊打了個照麵,雙方大打出手,日軍險勝而告終。
美軍五艘艦船被擊沉,四艘重傷,日軍則是損失兩艘驅逐艦,一艘巡洋艦被重傷,而雪風號則是護衛這艘巡洋艦,即使巡洋艦被重傷,雪風號卻是一點事情沒有。
後來這艘重傷巡洋艦要拖回日本,雪風號在旁守護,結果在撤退的途中,這艘巡洋艦遭到美軍飛機編隊攻擊,徹底動彈不得,日本人隻得自己鑿沉。
而雪風號仍舊是一點事情沒有,日本人也僅僅覺得雪風號是運氣好,並沒有過多的猜想,但之後的發展卻越來越不對勁。在瓜島的海戰中,雪風號先是護衛航母,又護送船隻返航,前前後後參加了三次對美國的作戰,但就在日本其他軍艦被打得苦不堪言的時候,隻有雪風號一點傷亡沒有,甚至艦船都是皮外傷。
而且在撤退的途中雪風號與另一艘同行,結果這艘驅逐艦被美軍飛機直接打報廢,而雪風號依舊堅挺,順便還把這艘驅逐艦拉回了港口。
到了1943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處境愈發艱難,雪風號擔任護送任務進入了俾斯麥海域。
結果日軍的這一計劃早已被美軍所破獲,大批飛機編隊對日本海軍發起攻擊,日本海軍被打得七零八落。日本直接損失四艘驅逐艦,專門運兵的艦船也損失了三艘,即便是這樣,雪風號依舊沒有遭到一點攻擊,艦船上的人員也無一受傷。
經過這幾次的遭遇之後,雪風號漸漸被人們重視起來,經過了三年多的作戰,雪風號竟然連一次大修都沒有過。
就連日本海軍內部都覺得雪風號的運氣未免也太好了,於是對雪風號進行了一係列的改裝,讓它去執行更加棘手的任務。
在日本海軍的重視下,雪風號不僅加上了雷達係統,火力上也是大大加強,這一次雪風號又被送去給一艘巡洋艦當護衛艦船。兩軍在夜晚相遇,雪風號憑借著裝備的雷達,先行發現了美軍的艦隊,並報告給主艦,盡管有了提前預警,但美日雙方還是還是陷入了拉鋸戰中。
一場海戰下來,雪風號自己一點事沒有,但它所保護的巡洋艦卻是直接被擊沉,美國更為嚴重,損失三艘巡洋艦,一艘驅逐艦。
到這裏日本海軍中有人漸漸發覺到了不對勁,但凡和向雪風號一起執行任務,其他同行的軍艦就必定要出事,而雪風號自己一點事沒有。
而這件事也是越傳越廣,最終發展到隻要是軍艦分配到與雪風號一起執行任務,其他日本船員都要準備好遺書的地步。
那麽在整個二戰中,雪風號是幸運也是詛咒,身為驅逐艦,參戰遠沒有打撈其他船員的次數多。二戰時,雪風號雖然是一艘驅逐艦,但在戰爭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打撈自己人。
雪風號作為一艘驅逐艦,經常會有獨立執行任務的時候,海軍也給他分配了僚艦作為掩護。
但每次作戰,它的僚艦要麽被擊沉,要麽就被重傷,雪風號就不停打撈這些跳海的海軍士兵。更加坐實了誰跟著雪風號就要倒黴的謠言,日本海軍為了給雪風號進行“辟謠”,讓雪風號進行一次護送油輪的任務。
這次不僅是在日本海軍的嚴密保護下,所有的航線都是十分安全的,但雪風號依舊正常發揮,被它護航的油輪隊伍,硬生生被冒出來的美軍潛艇擊沉一艘。
海軍內部再也無話可說,但畢竟是一艘驅逐艦,日本國力早已損失大部,雪風號能用就一直用,其他軍艦也在天天祈求不要與雪風號一起執行任務。
1944年,雪風號再次擔任護航任務,這一次是護衛一艘返航的戰列艦,起初這艘戰列艦的艦長死活不同意雪風號進行護航。雖然是返回後方維修,但這名艦長早就聽說過雪風號“專克隊友”的名聲,不過海軍軍部,認為這次返航很安全,不作出改變。
沒辦法這艘戰列艦隻得啟航,為了早一點安心回到國內,他不僅全速前進,還把雪風號安排在自己最遠的位置。
結果美軍潛艇再次悄無聲息出現,這艘戰列艦被美軍擊沉,與它一起倒黴的還有另外一艘護衛的驅逐艦。
雪風號再次開始在海上撈人,而它自己卻是一點事情沒有,回到日本國內後,雪風號受到國內日本人民的喜愛,但在海軍中人人已經對他敬而遠之了。隨後雪風號再次給日本新下水的艦船護航,進行第一次航行,有人建議不要用雪風號,但海軍軍部認為這次航行在日本國內海域,一定不會有危險。
結果,這艘新船下水沒多久,就被美軍潛艇一發魚雷擊沉,才下水就被擊沉,讓本就困難重重的日本海軍雪上加霜。
而雪風號依舊在海麵上撈人,船上的船員早已熟悉這一套流程,有雪風號船員表示,在他服役期間,摸過最多的不是炮彈、武器,而是救人的繩子。
甚至雪風號的艦長都表示已經看過了很多次這樣的場景,從此雪風號的名聲傳遍整個日本,無數人都對他的經曆感到震驚蔣介石自然十分高興,畢竟是驅逐艦,有總比沒有好,所以對於雪風號的風言風語,蔣介石一點都不在意。
1947年,日本把雪風號等三艘驅逐艦與六艘海防艦,開到上海移交給蔣介石,蔣介石重新取名“丹陽”號。
蔣介石一來就把丹陽號一眾改裝,甚至把防空炮裝了上去,蔣介石對此歡喜不已,畢竟這是蔣介石當時最強的軍艦。
到了1956年,蔣介石為了滿足他反攻大陸的幻想,再次改裝丹陽號,這一次蔣介石全部采用美國裝備,丹陽號的戰鬥力大大加強。但蔣介石始終沒有機會把丹陽號用在戰場上,人民海軍發展迅速,很快就產超過了蔣介石的海上力量。
到了1966年,丹陽號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要了,蔣介石隻能讓它退役,作為海軍訓練艦船,不再收入作戰使用。
到了1971年,丹陽號問題百出,再進行維修已經大可不必了,於是蔣介石決定把丹陽號拆了。
結果這件事被日本人知曉,他們轉告蔣介石,希望能把丹陽號賣給日本,給日本留作紀念,但蔣介石並沒有答應日本的要求,最終還是進行了拆除。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丹陽號拆除當天,蔣介石就出了車禍,本來是一個巧合事件,但有人結合丹陽號之前的經曆,認為這是丹陽號的詛咒,在民間廣為流傳。就這樣,丹陽號正式退出曆史舞台,在激烈的太平洋戰場上能存活下來也是一件極其幸運的事情,大大小小的戰鬥都有它的身影,但總能全身而退。
如今,丹陽號的遺物兩隻車葉以及艦鍾,存放在台灣省的博物館內,作為的曆史的見證者 。昭和15年(1940年)1月20日,日本海軍“陽炎”級驅逐艦8號艦“雪風”竣工。沒有任何人意識到,這是一艘擁有神秘詛咒,能夠把周邊友軍的運氣統統吸走的超甲等掃把星。從這一天起走,被不斷吸走國運的“大日本帝國”便逐步走向了必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