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避實就虛,輕描淡寫

(2025-08-23 04:20:52) 下一個

  電視劇《模擬~》、電影《雪風》避實就虛, 輕描淡寫,盡量避免論及天皇責任。
  NHK《模擬~昭和16年夏天的戰敗~》是日本2025年石井裕也執導的電視劇。昭和16年4月,平均年齡33歲的眾多年輕頂尖精英們被緊急召集。他們從軍人、官僚和民營企業中選拔而出,為了培養未來日本的領導者,被安排參加新設的由總理大臣直轄的機構“總力戰研究所”。該研究所的目的是基於軍事、外交、經濟等各類數據,準確預測日美開戰後的戰局,並將模擬結果向近衛文麿首相、東條英機陸相為首的“真正的內閣”成員匯報。 起初,宇治田等精英們因不了解國家和軍部的真實意圖而感到困惑。他們擔心,如果模擬結果不符合上層的意願,自己可能會受到傷害。洋一和夥伴們各自都有家庭,持續處於緊張狀態。即便如此,他們還是被允許接觸通常屬於國家機密的用於衡量日本國力的各種數據……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美戰爭開始前的那個夏天,日本參謀部門已經預測出一旦開戰日本必敗的結局。令人驚異的是,日後發生的一切與預測幾乎如出一轍!
  以獨家的史料和生動的曆史細節向人們揭露,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戰爭的深淵的。並對領導者該如何決策,盡量規避戰爭走向和平提出了反思。
  為什麽總力戰研究所得出了與美國開戰必敗的結論,而日本仍然決定開戰。作者強調了日本做決策時缺乏對細節的研究,而日本抗衡白人殖民的緊迫感與石油等戰略物資的謀求則是同樣重要的因素。日本對美開戰之前和戰敗之後東京審判相關的一些曆史細節。看起來作者認為裕仁天皇和全體日本國民甩得一手好鍋,不過看到東條的孫子在學校被孤立的事情心裏也確實不舒服。總之大體就是說做決策的似乎人人都很清楚結果,但是集體做了一個注定走向失敗的決定。
  昭和天皇(1901~89)對外發動戰爭昭和天皇具有實實在在的不可推卸的責任。 1941年9月6日召集的“禦前會議”,當時的天皇雖已經有意決定開戰,但還在躊躇階段。後根據侍衛側記和軍方記錄當時天皇已經有意發動戰爭的姿態。且“10月就宣傳布告詔書擬定也與近臣相商。11月被軍方主戰派說服,最終由天皇下決斷開戰”。昭和天皇為何當初猶豫對美開戰,是因為軍方所提交的戰勝藍圖有些隻是希望性的觀測依據,因為歐洲戰爭德國一定會戰勝英國,日本也一定能戰勝美國。依賴德國的樂觀劇本,而軍部為了說服天皇又準備了新的版本:隻要在南方日本確保占領資源地帶,其資源就不會流向英美,且一係列數劇也非常詳實。當時對太平洋戰爭這樣大戰已起出所有人的想像。新版本除了天皇被說服,連一些懷疑派也紛紛被說服了。
  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天皇是大元帥即日本軍的總司令官。別認為隻是為了形式上的發言,根據記錄作為大元帥出席大本營禦前會議他曾頻繁發言,對軍方幹部的提問,道過注意提示施加作戰影響的實際記錄也反映在史料中。在衝繩戰確認的天皇的《作戰指導》略見一斑。
  日本部分政客輕描淡寫地甩鍋。如有人堅稱,“慰安婦”多數是自願參與的,甚至有學者發言推搡責任,指責是“產業鏈的需求”。

  回想參観舊朝香宮鳩彥王邸宅有感:朝香宮鳩彥親王1887年10月20日—1981年4月12日),日本皇族與軍人,1906年被明治天皇賜予朝香宮的宮號,是南京大屠殺責任人之一,但因其是日本皇室成員,故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並未被送上軍事法庭。朝香宮鳩彥王是皇室遠親久邇宮朝彥親王八子,祖父為伏見宮邦家親王。1908年5月27日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1910年與明治天皇的皇女—富美宮允子內親王結婚。在1936年2月26日發生的二二六事件中,朝香宮鳩彥王向天皇施壓,要求任命廣田弘毅取代岡田啟介,使其作為能被皇道派所接受的新首相。而朝香偏向皇道派的意識形態,導致與裕仁天皇之間的關係出現了裂痕。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後,中華民國與大日本帝國的全麵戰爭爆發,朝香宮鳩彥王偽造昭和天皇的諭旨,在1937年8月5日違反國際戰爭法規,允許日本陸軍對待中國俘虜不必遵守國際法。11月,他在鬆井石根擔任司令的中支那方麵軍編成內參加攻打南京的戰役,並於12月2日擔任上海派遣軍司令;本來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是鬆井石根,但在中支那方麵軍成立後,鬆井石根擔任總司令,於是方麵軍麾下的上海派遣軍司令由朝香宮鳩彥王接任。12月10日,上午11點在日軍要求國軍投降遭拒後,日軍在朝香宮鳩彥王指揮下向南京發起大規模進攻。上海派遣軍編成內的第16師團占領蒼波門、下麒麟門後朝附近之紫金山進擊,12月13日早晨第16師團攻入中山門及太平門,隨後在當日晚,日軍徹底攻入南京,接著在日軍攻下南京後的7個星期裏,日軍對南京市民及其投降的國軍展開了南京大屠殺。有爭議的看法認為,是朝香宮鳩彥王在軍中頒布了“殺掉全部戰俘人員”的命令後,造成南京大屠殺。[10]對此有些作者聲稱紀錄朝香宮鳩彥王親自簽署了“殺掉全部俘獲人員”的命令,也有人聲稱是激進的陸軍中佐長勇在朝香宮鳩彥王的授意下發布的這個命令,他是否知道後果還有些爭議。[11][12]然而,即便是長勇或其他一線軍官私自發布這個命令,指揮官朝香宮鳩彥王並沒有製止這曆時兩個月的大屠殺。至於負責上海進攻方向的鬆井石根本人,是在南京大屠殺開始之後幾日才到達南京,雖然同樣地他也沒有阻止。
  據統計,朝香在南京所統領的第16師團,在數月時間內,屠殺了近16萬中國軍民,是其他師團加起來的幾倍,《東京日日新聞》上著名的“百人斬比賽”的軍官野田毅和向井敏明正是其第16師團的。隨後日本政府在國際輿論中,引起軒然大波,被迫撤銷了上海派遣軍,1938年2月朝香宮鳩彥王被召回到日本。1939年朝香宮鳩彥王被晉升為大將但沒有得到其他的軍事任命。1944年由於日本狀況越來越危急,朝香聯合其他皇親和前首相近衛文麿將時任首相的東條英機趕下台。1945年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後,駐日盟軍總司令就朝香宮鳩彥王參與南京大屠殺一事對他進行了訊問,但因宣仁親王的遊說以及麥克阿瑟決定對皇室做豁免,最終沒有將他送交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起訴。南京大屠殺的一些主要罪行全部由鬆井石根所承擔,雖然鬆井也有責任,但其亦被認為是做了朝香宮鳩彥王的主要替罪羊。
  鳩彥親王曾以“上海派遣軍司令”的身份指揮了侵略南京的戰役,血腥的南京大屠殺與他有直接的關係。然而,戰爭結束後,他卻因為皇族的身份被免於追責,隻是在1947年被輕描淡寫的除去皇籍,改名“朝香鳩彥”。而另一位南京大屠殺的罪魁鬆井石根因為沒有皇族血統的庇護,就隻能作為甲級戰犯乖乖地接受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的死刑——絞刑。
  朝香鳩彥(Asaka Yasuhiko):久邇宮朝彥殿下第八男子、昭和39年朝香宮受稱號。43年與明治天皇第八皇女子允子內親王結婚。戦前任近衛師団長、後任上海派遣軍司令官等任、昭和14年陸軍大將。22年根據新皇室典範脫皇族身分,晩年在熱海市自宅一人暮(獨居)。

  獨立回復、敗戦、降伏、
  中英美三國波茨坦宣言——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發表
  (一)餘等美國總統、中國國民政府主席及英國首相,代表餘等億萬國民,業經會商並同意對日本提出勸告,予以一機會以向三國無條件投降,免日本全體人民遭受戰爭之慘禍。
  (二)三國陸海空部隊已增強多倍,其由西方調來之軍隊及空軍即將予日本以最後之打擊。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聯合國之決心之支持,對日本全麵作戰,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三)德國無效果及無意識抵抗全世界自由人民之力量所得之結果彰彰在前,可為日本人民之殷鑒。此種力量,當其對付抵抗納粹時,不得不將德國人民全體之土地工業及其生活方式摧殘殆盡。但現在集中對付日本之力量則較之更為龐大不可衡量,吾等之軍力加以吾人之堅決意誌為後盾,若予以全部使用,必將使日本軍隊完全毀滅,無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終必全部殘毀。
  (四)時機業已到來,日本必須決定一途:其將繼續受其一意孤行計算錯誤而將日本帝國陷於完全毀滅之境之軍人統製?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為吾人之條件,吾人決不許更改,亦無其他另一方式。猶豫遷延,更為吾人所不容許。
  (六)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權威及勢力必須永久鏟除,蓋吾人堅持非將負責之窮兵黷武主義驅出世界,則和平安全及正義之新秩序勢不可能建立。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時,及直到日本製造戰爭之力量業已毀滅而有確實可信之證據時,日本領土須經盟國之軍隊予以占領,俾吾人在此陳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八)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可以領有之小島在內。
  (九)日本軍隊在完全解除武裝以後,將被允許其返鄉,得以和平從事生產生活之機會。
  (十)吾人無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滅其國家,但對於戰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虜者在內)將處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須將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趨勢之複興及增強之所有障礙予以消除,言論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對於基本人權之重視必須成立。
  (十一)日本將被許維持其經濟所必需及可以償付賠款所需要之工業,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裝作戰之工業不在其內。為此目的,可準其獲得原料(別於統製原料)日本最後參加國際貿易關係當可準許。
  (十二)上述目的達到時,日本得依人民自由表示之意誌成立一保障和平及負責之政府,屆時三國占領之軍隊即撤退。
  (十三)吾人勸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並對此種行動誠意實行予以適當之各項保證。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
  (據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館藏中文抄本)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