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瓊花,這種被譽為“仙界之樹”的花卉,擁有多個雅稱,每個名稱都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寓意和美學價值。“瓊華”(華,同“花”)一詞,最早在出現在中國的典籍《漢書》中,其曰:“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嘰瓊華。”此處,瓊花指仙境中的瓊樹之花。所謂瓊者,美玉也,因而“瓊花”一詞,泛指那些開著美麗花朵的花卉。瓊花的主要雅稱及其背後的含義:
月下美人
瓊花因其潔白如玉的花朵在月光下顯得格外清麗脫俗,故被稱為“月下美人”。這一雅稱體現了瓊花的高貴與純潔,仿佛月宮中的仙子。
聚八仙
瓊花的花序由八朵大型不孕花環繞中心的可孕花組成,形似八仙聚會,因此得名“聚八仙”。這一名稱不僅描繪了瓊花的獨特花形,還賦予了其吉祥如意的象征意義。春夏之交,瓊花的花大如玉盆,由八朵五瓣大花圍成一圈,環繞中間一朵白色似珍珠般的小花,又簇擁著一團蝴蝶似的花蕊,微風吹拂,似八仙起舞,故被稱為聚八仙。
蝴蝶花
瓊花的花瓣輕盈飄逸,形似蝴蝶展翅,故被稱為“蝴蝶花”。這一雅稱突出了瓊花的靈動與優雅。
牛耳抱珠
瓊花的花序中心有一朵小花,周圍環繞著大型不孕花,形似牛耳抱珠,因此得名“牛耳抱珠”。這一名稱形象地描繪了瓊花的花序結構。
木本繡球
瓊花的花序形狀與繡球花相似,且為木本植物,故被稱為“木本繡球”。這一雅稱強調了瓊花的觀賞價值與植物特性。
這些雅稱不僅展現了瓊花的自然之美,還反映了其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無論是作為園林觀賞植物,還是文學藝術中的象征,瓊花都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與讚美。
瓊花:學名:Viburnum macrocephalum f. keteleeri,又名聚八仙、八仙花,屬於五福花科莢蒾屬木本植物繡球莢蒾(V. macrocephalum)的變型,半常綠灌木,於每年的4至5月開花,花色潔白,大如玉盤。每朵瓊花的構造是由周邊八朵五瓣大花環繞中間白珍珠般的小花,簇擁蝴蝶似的花蕊。瓊花是江蘇揚州的市花。
古瓊花被譽為中國的千古名花,極富盛名。古瓊花偏愛揚州,揚州瓊花天下無雙,有“唯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之說。相傳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是因想到揚州觀賞瓊花;但建成後,煬帝乘龍舟來到揚州時,狂風突襲,瓊花觀中瓊花全部墜落,故煬帝無緣觀花。隋煬帝與瓊花相關故事未見於正史,僅出現在曆代傳說和小說隋唐演義,有當代園藝學者認為並非真實。據北宋周密《齊東野語》記載,北宋仁宗從揚州將瓊花移栽至汴京禦花園,次年枯萎,送還揚州後複活。南宋孝宗又把瓊花移栽到杭州皇官禁苑,仍是逾年而枯,栽回揚州不久,枯木複蘇。
古瓊花在700多年前,南宋亡國時,揚州瓊花也隨之“香消玉損”,不複存在。之後,有道士在揚州瓊花觀的瓊花台上栽種了與瓊花相似的聚八仙,作為古瓊花的替代品,聚八仙從此被叫作了瓊花。古瓊花豐姿淡雅、風韻獨特,有無數浪漫傳說與之相關。古代的文人雅士留下了許多詠頌古瓊花的詩文。宋朝王禹偁、韓琦、歐陽修、秦觀、王令、張問有歌詠瓊花的詩作麵世。
王禹偁詩雲:“誰移琪樹下仙鄉,二月輕冰八月霜”。韓琦詩雲:“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劉敞詩雲:“東風萬木競紛華,天下無雙獨此花”。張問在《瓊花賦》說:“儷靚容於茉莉,笑玫瑰於塵凡,惟水仙可並其幽閑,而江梅似同其清淑”。
現代瓊花(即聚八仙)的外圍是八朵五瓣不孕花;而古籍記載古瓊花外圍有九朵五瓣花,有當代專家認為周邊花數量不同是現代瓊花與古代瓊花的主要區別。南宋鄭興裔已在《瓊花辨》中指出了古瓊花與聚八仙的三種不同之處:古瓊花花色淡黃,葉子較平滑,不結籽而有花香;聚八仙花色微青,葉緣有鋸齒,無香味;以香氣的有無作為最主要的區別。有園藝學者認為古瓊花是聚八仙的優良突變種,因繁殖不易而絕種。
日本的額紫陽花:Hydrangea macrophylla f. normalis (E.H. Wilson) H. Hara
中國的現代瓊花.即聚八仙: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 f. keteleeri (Carr.) Rehd. 又名揚州瓊花、蝴蝶木、八仙花、聚八仙、蝴蝶戲珠花、毛瓊花。
詠額紫陽花
揚州三月看瓊花,
忒訝八仙字命奢。
不懂學名居易解,
遂成典藉變奇葩。
東風欲醉林歸鳥,
翠柳惹吟天淨沙。
落日餘暉大地染,
人生何處不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