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高爾夫與詩,近代束縛多而細

(2025-03-14 17:15:48) 下一個

  高爾夫與詩一個共同點就是越到後來越越複雜、越到近代越多束縛。高爾夫與詩初學首與高手的區別在應變無窮感悟。
  學高爾夫最先開始標準的握杆,瞄準,抬扡上頂,下杆撞擊,送杆順勢收杆的各種資勢很重要。就如初學寫詩各種詩詞的平仄韻律很重要。尤其是平仄和押韻的要求盡量標準。
  和領駕照前的駕校學員一樣一定要按交通規則交通法律行事,一個小動作都容不得半點的馬虎。至於領到臨時駕照該上路和以後的駕駛,那就有更多靈活性了。
  打高爾是這樣,寫詩也是如此。
  到了高手的段位後詩人會根據詩思發揮不受即成規則之限運用“拗救”,“三仄尾”,
“三仄平”(少數),“錦鯉翻波”,“一字出律”等更多花樣、更多種創作手段創作。還可以使用“孤雁出群”,“孤雁入群”等各種手法讓你的詩變得更生動。
  打高爾夫更是如此,一擊球可因時,因地,因風雨,因光照強度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技巧。如有意識的右旋球,左旋球,高吊球、滾地球等,根據腳尖向上,腳尖向下,左腳在上坡形,左腳向下坡形打出不同球路的球。
  詩人本來的性格就是“很有個性”的:天性,性子,性情,性格,有的善解人意、有的是多愁善感、有的是鬱鬱寡歡、有的是異想天開、有的是淡泊名利、有的是獨樹、豪放不羈、有的是快言快語、標新立異……。
  高爾夫運動大多被認為是起源於蘇格蘭,因為“高爾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十四世紀蘇格蘭議會中的一個文件中。傳說中,早在1400年蘇格蘭人就開始在聖安德魯斯鎮海邊一塊貧瘠的土地上,用果樹枝製成的木杆,擊打一個以皮革包裹羽毛製成的小球,至一個一定距離以外、預先指定好的球洞裏。而這塊因為貧瘠而被農夫廢棄的土地,最終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高爾夫球場——聖安德魯斯老球場(Old Course,St. Andrews)。
   曆史上,世界上第一個高爾夫運動的規則製定於1744年的愛丁堡高爾夫球友協會,而且以明文方式公布,共十三條。從1897年開始,R&A就擔負著高爾夫規則的維護與修改的責任。到了現代,高爾夫規則已經有了極大的變化。
  2023版高爾夫規則共有25條‌,這些規則被分為十個大的板塊,涵蓋了高爾夫運動的各個方麵。具體內容包括高爾夫運動的基礎、一輪和一洞比賽的規則、打球的規則、沙坑和果嶺的特定規則、球的處置程序、免罰補救、罰杆補救、執行規則時球員和委員會的處置程序以及其他比賽形式等。

  規則的主要內容
  高爾夫運動的基礎:包括球員行為、球場定義、球員裝備等。
  一輪和一洞比賽:規定了一輪比賽的開始和結束、一洞比賽的打球順序等。
  打球規則:詳細說明了如何尋找和辨認球、在球場現有狀況下打球、球的移動和處理等。
  沙坑和果嶺的特定規則:包括在沙坑和果嶺上打球的具體要求和行為。
  球的處置程序:涉及標記球、拿起球和擦拭球、將球放置回原位等。
  免罰補救:如散置障礙物、異常球場狀況的補救方法。
  罰杆補救:包括球遺失或出界的補救、不可打之球的補救等。
  執行規則時球員和委員會的處置程序:解決一輪中的規則問題、裁判員和委員會的判決等。
  其他比賽形式:涵蓋個人比杆賽和比洞賽的其他形式、四人兩球賽等。
  曆史背景
  高爾夫的規則曆史悠久,世界上第一條成文的規則是由愛丁堡高爾夫球友協會於1744年製定的,共有十三條,稱為“利斯規則”。這些規則的製定者為高爾夫運動的規範化和標準化奠定了基礎。
  中國的古體詩
:不受格律限製,形式自由,平仄、對仗、押韻等均無嚴格要求。
  近體詩‌:嚴格遵循格律規則,包括平仄、對仗、押韻等。例如,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且每句的平仄聲調固定。

  古體詩:起源於唐代以前,保留了唐以前的詩體風格,唐代人將其稱為古體詩或古風。
  近體詩
:形成於唐代,是唐代人對格律詩的稱呼,因其格律嚴格而得名。
  古體詩:字數多樣,包括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雜言。句數不限,從兩句到百句均可。
  近體詩:字數固定,隻有五言和七言兩種形式。句數也相對固定,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排律則超過八句。
  古體詩
:用韻寬鬆,可平可仄,可隨意轉韻,甚至允許句句用韻或使用鄰韻。
  近體詩
:嚴格用平聲韻,一韻到底,韻腳字不能重複,且除首句外不能用鄰韻。
  古體詩
:無對仗要求,但作者可根據需要自由使用對仗。
  近體詩
‌:律詩要求中間兩聯對仗,排律除首末兩聯外均需對仗。
  

  “出律”就如婚姻“出軌”:膾炙人口的千古名詩竟“出律”。所謂“出律”,即是某些地方違反了詩的格律規則,似乎隻要“出律”,不管你寫得多好,便立時被打入另類、視為異端?。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後世許多人將其列為千古七律之首,但這卻是一首不符合“格律”的詩,其中“黃鶴一去不複返”六仄尾,“白雲千載空悠悠”三平尾,但並不妨礙它流傳千古。
  登金陵鳳凰台
  唐: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是李白為數不多的幾篇七律之一,後人稱之為仿效崔顥《黃鶴樓》之作,這也是一首不符合“格律”的詩,其中第二三句、四五句連續“失粘”。
  積雨輞川莊作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鬆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王維號稱“詩佛”,以五言詩見長,這也是他為數不多的幾篇七律之一,這首詩第二三句失粘,不過後人將這種體裁成為“折腰體”,屬於格律詩的一種變體。
  詠懷古跡  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至今疑。
  這一首同上一首一樣,第二三句“失粘”。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王維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這一首第六七兩句“失粘”。
  使君席上夜送嚴河南赴長水 岑參
  嬌歌急管雜青絲,銀燭金尊映翠微。
  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辭。
  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馬去遲。
  寄聲報爾山翁道,今日河南異昔時。
  岑參的這一首似乎更加離譜,第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連續“失粘”。
  詠懷古跡五首·其一  杜甫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這是杜甫著名的《詠懷古跡五首》的第一首,這首詩“問題”似乎沒那麽大,僅僅是“庾信平生最蕭瑟”的“蕭”當用仄聲,俗稱“失替”,不過也有人說這是一種“特殊”句式。
  贈鄭處士  唐:許渾
  道傍年少莫矜誇,心在重霄鬢未華。
  楊子可曾過北裏,魯人何必敬東家。
  寒雲曉散千峰雪,暖雨晴開一徑花。
  且賣湖田釀春酒,與君書劍是生涯。
  許渾是晚唐著名的詩人,其所流傳下來的是全為格律詩,無一首古體詩,他尤善於寫登臨、懷古之詩。後人對其評價頗高,有“許渾千首濕,杜甫一生愁”之說,這首詩和上麵杜甫的哪一首一樣,“且賣湖田釀春酒”,又一特殊句式。

  ”三平尾“《鳥鳴澗》有一處出律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的第2句是”三平尾“:春山空。結尾三個字都是平聲的現象被稱為三平尾或者三平調。
  三平尾是格律詩的大忌,出現這種平仄組合的詩都被認為是古體詩。
  第一句,人閑桂花落,是常見的律詩句式。平平仄平仄,這是平平平仄仄的變格,被叫做錦鯉翻波。
  月出驚山鳥,”出“是入聲字,仄仄平平仄,這句也是標準的律句。
  時鳴春澗中,平平平仄平,這句也是標準的律句,第三個字,平仄不限,這裏用了一個平聲字:春。
  可見,整首詩,其實隻有一個字出律了,就是【春山空】中的春字。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