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神奇的數字(2)1956

(2008-06-17 23:28:24) 下一個

5·12前兩天在成都的親身經曆
這是親身的經曆的瑣事,曾在事後告訴成都的朋友,
他們都聳聳肩淡淡地付諸嫣然一笑而已, 沒有更多
地放在心上。因當時他們無非都覺得好玩兒地聽
我談談見聞而已。 而事過情遷,當天回想起來卻有
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

事情是這樣的:
那是距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前兩天的事情。
因公出差完畢後我需要在成都逗留兩天處理
一些私人事情,會會成都的一些老朋友。
我提前專門預約了經常入住的飯店。該飯店距離
幾場較近,“Kempinski”酒店( 以下稱為K酒店)。
5月10日我已經到達前台拿出預約單和證件辦
理入住手續。不知怎地,我覺得這次所有的K酒店
服務員看來都是經過調換的“新麵孔”。 我覺得
這次有點異樣的光景不過還是不太在意。那種
多時沒有來成都的一種 “AT HOME(賓之如歸)”
的感覺讓我一掃服務員麵孔板硬所引起的不舒
服感。

這時服務員機械性地告訴我,要我出示銀行信用卡,
並問我要住吸煙房間還是非吸煙房間。我說我在
你們飯店住個N次了,我的數據一定能夠顯示我
需要的是非吸煙樓層房間。 可能是臨時調出數
據庫裏的數據吧,服務員“哢嚓哢嚓”在電腦鍵盤
上折騰了近十分鍾,然後才幫我填寫入住單……。
好久沒來成都了,這裏的服務水平有所下降?
我在心理琢磨著。又過了片刻,前台服務員才拿出
做好的房卡給我,一看這個房間號:1314號!
看我有些遲疑或發愣的樣子,服務員說這是非吸煙
的房間。我告訴他們隻要是非吸煙房間都行單你給
的這個房間號不是太不吉利了嗎?

我平常不太講迷信,但如果有另外的房間這13樓房
間還是讓其他人住好,況且14在也是不吉利的數字,
至少是我去日本時聽到過這樣的說法。這時服務員
說:“我們K酒店就隻有這13層才是禁煙區”。
按照服務員所雲,好象除了這個房間就沒有適合
的房間似的。我感到有些不解或疑惑:為什麽你們
這個酒店就這麽牛皮?隻不過忍耐住沒有發火而已,
按捺住心情的不適,想到的是即來之則安之。
就叫服務員換一個吸煙樓層的房間也行。我告訴
他們能否讓客房部可以作房間處理,比如收走煙灰
缸等等。

過了半天服務員同意換一個房間。等我拿到房卡時
不禁使人大吃一驚,不,叫人哭笑不得。原來這個房
號是1413號房間!

這真是豈有此理!
平常心平氣和的我也被這些服務員的態度激怒了!
我用漢語給他們講說我不喜歡13,14這樣的房間,
而服務員卻用英語告訴我隻有這兩個房間了。
“ 那就是說不住這兩個房間就不能入住貴酒店了?”
我從來沒有遇到像今天這樣的問題,看來在這裏是
不會有好的心情入住了。於是我想到了剛剛新開張
的“X大酒店”。我是該聯盟酒店的金卡會員,不如這次
就住那兒。我很不情願的收回我的證件和信用卡,
告訴他們趕快將我的行李退還給我。
所有大堂的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麽剛到達就離開。
我覺得有些不同凡響的預感, 沉悶地要了出租汽車
離開了該飯店。那種感覺有點像喝多了酒後邁著
沉重的步伐走出卡拉OK大廳似的,兩腳拌蒜,一路
踉踉蹌蹌的。
我感到在這裏有一種不舒適的情緒讓我盡快地處
理好私事,盡早地離開這個城市。被一種從來沒有
過的心情縈繞著。
後來確實是匆匆買了機票於5月11號就離開了成都。
趕回事務所後才知道第二天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強烈
地震。如果晚一天出發, 可能會因為成都雙流機場的
關閉,時趕不回公司的了。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是天意,然而天機是不可泄漏的,
隻有人們自身的感受而已。人們時時處處都會受到
某種外來能量的“暗示”,在某些事情發生之前往往
又會讓自己感應某種預感。
不過這些都在事後平添一點新的感慨罷了。
五月的天機不可泄漏
13-08=05 趨吉
避邪是人類的天性,然而喜歡到手自己所欲。
比如在中國人們今年為了趨吉避邪在日常
生活中都喜歡使用一個帶有“八”字的符號。
“八”在中國南方尤其是香港人作為吉祥數字,
有的人的郵件信箱充滿了“八”字,有的人的
移動號碼為了容易記憶的原因也羅列多位
“8”的數字,開車的駕駛執照據說帶有 “8”
字的就更貴,多位數甚至必須花高代價才
能買到。

不過在另一些地方“八”字又被認為和“白搭”、
“白幹”之類的意思相聯係,被認為不受歡
迎的數字。 最近因為連續出現的自然災害和
“八”(8)有脫不掉的幹係,於是很多人將奧運
會開幕的八月八日八時這樣的八字聯係起
來認為“八”字又是不吉利的數字。
如5·12汶川地震距離奧運會正好倒時計
上顯示的88天。
一九七六年三月八日吉林下流星雨,與“八”
字有關係。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發生唐山大地震
也與“八”字有關等等。

最近聽到一些朋友講,內地許多原定八月結婚
的人紛紛改為七月或九月而錯開八月更不用
說八月八日了。
人們對於數字的吉利或不吉利便得敏感起來了。

在日本語言裏“四苦八苦”表示“千辛萬苦”的
意思。日本人接受“七”(7,Ⅶ)是吉祥的數字。
“七福神”(Shichifukujin)就是日本采集了東西方,
尤其是中國佛教、道教等宗教傳說的人物為代
表的七位神。 為欲望驅使又不惜曆經風險得
到最大的滿足,取得最大的功效,這又是人類
天性的另一麵。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前一段時間,聽說有朋友得了“痛風”病,該病是高
尿酸值血液病, 尿酸值偏高的人,容易的通風(痛風)。
根據普通醫學觀點得了該病的患者是要經受痛苦
犯病的,這是所謂的“富貴病”,得病後是不能吃
海鮮和啤酒吃豆腐的。
然而有的人就不信邪偏偏要吃海鮮,偏偏要喝啤酒。
據說日本最尖端的醫學科學者還專門成立了“痛風”
 患者學會,專門喝啤酒,以實事證明痛風和喝啤酒
是風馬牛不相吸的東西。

在西洋社會有人認為“13”是不吉利的數字,
為了打破這個迷信100多年前由美國歐洲有些
世界知名人士發起成立了“13俱樂部” (Thirteen Club)
專門和迷信“對著幹”以反正“13的不吉利”隻不過是
無稽之談的迷信而已。
這個俱樂部成立後還由美國的5位總統作為名譽會長。
從側麵證明了這不吉利的13對於西洋人來說是多麽
根深蒂固啊!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13不吉利”之說最初來源於
“13人同時座一張桌子”的說法。 而這個說發又
有以下13個迷信版本。
 
1,13個人同坐一張桌子,其中一人將會在一年內死亡。
2,13個人同坐一張桌子,其中最後入席者將最先死亡。
 3,13個人同桌進餐,其中最先離者將會先死亡。
 4,13個人同桌共進晚餐,其中最先和最後離席者
     不久就會死亡。
5,13個人同桌入席時,必須同時站立起來,否則最
   後站起來者將一年內最先死亡。
6,如果發現了13個人同桌入席時,必須大家手牽手
   同時站立起來,則可以防範死亡。
7,13個人同桌入席時,其中最年輕的人將很快死亡。
 8,在同一桌子上準備13個人的位子時,客人之中有
    一位先死。
 9, 在同一桌子上坐13個人時,如果其中一人的打
    噴嚏,一年之內要麽最年長者,要麽最年輕者會很
    快先死。
10,晚餐不能邀請13位客人,否則在黎明前其中一位
    將會死去。 11,13個人同桌入席共進晚餐時,招待
    方的家庭裏將有一位於第二年死亡。
12,13個人同桌入席時,其中一位將會得食物中毒。
13,星期五那天不能有13個人同桌入席。
     否則其中一位將會得病,如果又是13號那天,則病
    情會更重。

   (未完待續)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粉碎四人幫前,幾乎每一年都是轟轟烈烈,激情燃燒的歲月,至今仍是不少人熱衷談論的話題。但有一年,既沒有戰爭、大的政治運動,也沒有饑荒。1956年的中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運動已經結束,55年開始的公私合營舉措也在相對平和的氣氛中完成,受影響的人口比例也不是很高;隨之而來的反右、三年困難時期、四清、文革等也不在人們的預期。整個社會給人的印象是安靜、祥和、積極向上。人們的日子過得平平淡淡,大多數人對未來又充滿希望和憧憬。雖然這一年很少被人提及,但仔細梳理發現,很多對未來產生極大影響的政策或舉動就在那一年發生,那一年也取得了堪稱裏程碑式的成就。
  請看如下史實;
  1月1日 — 全國報刊橫向排版,顛覆了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閱讀習慣。
  1月24日 — 中國科學院首次向中國有成就的自然科學家頒發了1956年度科學獎金。
  2月1日 — 中國第一批230個簡化字由“人民日報”公布。
  2月6日 — 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普通話。
  2月20日 — 中國科學院、中央民委和中央民族學院共同主辦的少數民族語言調查訓練班開學。
  3月10日 — 國務院發布“關於各少數民族創立和改革文字的文字方案批準程序和批準後實驗推行時的分工問題”的規定。
  4月22日 - 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在拉薩正式成立。
  4月23日 — 中國第一種國產噴氣式殲擊機試製成功。
  4月28日 —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
  6月7日 — 中國運動員第一次打破世界紀錄。解放軍最輕量級舉重運動員陳鏡開在上海打破了美國運動員溫奇1955年創造的最輕量級挺舉132.5公斤的世界紀錄。
  6月21日 — 中國政府寬大釋放第一批日本戰犯。
  7月13日 — 中國第一批自主製造的汽車 — 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廠出廠。
  8月25日 – 中國第一個計算技術研究機構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委員會成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任主任。這就是中國計算技術研究機構的搖籃。
同年夏培肅設計了中國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運算器和控製器,同時編寫了中國第一本電子計算機原理講義。複旦大學數學係和物理係師生合作研究、設計,成功研製中國第一台大型電子模擬計算機 — 複旦601型電子積分機。清華大學創辦半導體專業。
  9月4日 – 少兒節目“小喇叭”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之聲開播。9月15日 — 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1956年的北京是什麽樣子,不得而知,因為那時還沒出生。70、80年代,雖去過幾次京城,那時的景象應該不同於50年代。有幸看到一段由法國人馬凱(Chris Marker)拍攝的有關1956年北京的片子,看完後大呼過癮,它幾乎顛覆了我想象的北京50年代的樣子。那是個新舊交替、平靜祥和又積極向上的年代。片子中的警察服裝古怪、孩子們的笑臉攝人心魄、少年男女英姿勃勃,還有至今已不多見的雜耍藝人,已絕跡的瓜皮帽、小腳女人等。那時的服裝非常單調,特別是男性,而女孩子的穿著仍然不乏五顏六色。孩子們的舞蹈、單杠認真而又自信,體魄則顯得非常健壯。路上有馬車、洋車、自行車、汽車,還有古怪的蒸氣式壓路機及自製的三輪“兒童專車”。見到了前門、故宮、民族文化宮、動物園、頤和園、琉璃廠原有的模樣。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