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記憶中的老電影

(2007-02-05 22:58:20) 下一個
我喜歡看電影。一部好的電影能讓你哭,讓你笑,讓你歎,讓你想。在短短兩個小時裏,你來到了另一個世界,體驗著另一個地方,另一個時代,另一個社會裏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而這段短短的經曆,也會印在腦子裏,變成了你對這個世界認識和理解的一個小小部分。有一天陪孩子們看完卡通,兒子問我:爸爸小時候是不是也經常看電影?我停了幾秒鍾,想了想:沒錯,怎麽能忘呢?這些童年和少年時的電影早已變成了永遠記憶。無論人生漂泊到何時何處,這些記憶都不會消失的。下麵我把這記憶中的電影列出來。如果你和我是成長在同一個年代,相信你也一定不會忘記。

最早記得起來的當屬: 《地道戰》,《地雷戰》,《列寧在十月》,《列寧在一九一八》。這些是經典中的經典。當年能把台詞背的比毛主席語錄還熟。前兩天在衛星電視上看到一個記念《地道戰》的訪談節目,‘高傳寶’,‘山田’,‘湯餅燴’等半個世紀後歡聚一堂,回憶當年的拍片情景,非常感人。另我驚奇的是,《地道戰》的導演是從部隊上調來的,原來連都電影都沒看過。其他抗日題材的電影還有:《小兵張嘎》,《平原遊擊隊》,《鐵道遊擊隊》等等。解放戰爭題材的代表作有《南征北戰》,《紅日》。抗美援朝題材的有《英雄兒女》,《打擊侵略者》,《奇襲》,《上甘嶺》等。

第一次看彩色電影是電影版的京劇《智取威虎山》。雖然在那之前也看過無數遍黑白版,但是彩色電影還真是頭一次看。那會兒拷貝不多,實行‘跑片’,就是幾個單位組成一流水線,一盤膠片(大約20-30分鍾)放完後,馬上用摩托送到下一個單位。第二,第三盤等也是如此。說起這《智取威虎山》真是經典,前兩天電視上有一節目介紹在中國生活工作或學習的老外。一來自加拿大的白人傳著了綠軍裝扮少劍波。就見那藍眼睛,高鼻梁,足有一米九幾的‘少劍波’拉著矮一頭的‘大山叔’略帶洋腔地唱到:‘老鄉,我們是,共農子弟兵來到深山….’ 。 甭說,唱得還真不錯。可我怎麽看也像是那‘白虎團’化妝成解放軍要偷襲咱的夾皮溝。

那年月,國際上壁壘分明,西方的電影普通老百姓是看不到的。但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影可是進口了不少。朝鮮電影最早(蘇聯除外),最有影響。一部〈賣花姑娘〉讓八億人民的眼淚流成了河。記得我媽破例給我在學校請假,帶我到城裏最豪華的‘大華’影院看〈賣花姑娘〉。那是我第一次看彩色寬銀幕,也是第一次坐沙發折疊椅看電影。這在當年可是豪華之極呀。還有另外一部類似的朝鮮電影《金姬和銀姬的命運》,講的是一對雙胞胎姐妹在出生後不久,被迫分離,一南一北。北邊的金姬在慈父領袖的陽光哺育下幸福成長,南邊的銀姬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僅淪為舞女,而且最後還斷了腿,悲慘之極。《摘蘋果的時候》是一部相當有影響的片子,其紅火成度不亞於當今的韓流。《看不見的戰線》是部反特片。因為當時這類片子不多,因此挺受歡迎。片子裏好人叫什麽記不清了,到是有倆壞蛋記得挺清楚:一個叫‘宋德寶’,一個叫‘老狐狸’。越南電影的代表有:《阿福》,《回故鄉之路》,《山村女教師》。越南電影都是黑白片,印象中好像畫質不高,但飛機大炮的打得挺熱鬧。阿爾巴尼亞 曾經是‘社會主義在歐洲的一盞明燈’,關係跟咱特鐵。國不大,但出口到中國的電影可不少:《地下遊擊隊》,《第八個是銅像》,《寧死不屈》,《創傷》,《腳印》等等。 《地下遊擊隊》片頭裏那遊擊隊員從樓上跳到敵人坦克上,拉開蓋兒往裏扔手榴彈的鏡頭一輩子也忘不了。對羅馬尼亞電影印象最深的是《多瑙河之波》和《爆炸》。裏麵的故事情節到現在仍記得很清楚。後來還有一部羅馬尼亞電影《複仇》,是部彩色的,覺得那裏的主人公酷的很。七十年代末期,南斯拉夫的倆部片子:《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和《橋》以緊湊緊張的故事情節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感覺。印度電影《流浪者》和《大篷車》曾給中國的觀眾們帶來如此巨大的影響,記不記得那‘拉茲之歌’響遍了全國的大街小巷?墨西哥電影《葉賽尼亞》和《冷酷的心》在風格上與所有以前的外國電影都不一樣。俊哥那叫帥,美女那叫倩,色彩那叫豔麗,故事那叫煽情。就是這兩部電影,讓我對墨西哥這個國家充滿了敬佩。 日本電影《追捕》讓中國人民第一次認識了高倉健。‘杜秋’,‘真優美’,‘恒路靜二’的名字那會兒比麥當勞還有名兒。

在回過頭來數數國產片。《我們村裏的年輕人》(上,下級)應該是很早拍的。我是看電視裏播的。雖然當時年紀小,但也能覺得這部電影拍的很感人,演員演的很樸實真實,是部好片子。《閃閃的紅星》拍於那八個樣板戲獨占藝壇的時候,它當時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十二歲的祝新運一舉成為家喻戶曉的童星。劉江那句“我胡漢三又回來了!”大概得收到新華自典裏了吧?文革後期出的一批電影相信不少人都能記得。《火紅的年代》,《創業》,《豔陽天》,《青鬆嶺》,《春苗》,《海霞》,《黑三角》等。那會兒的反特電影都一個模式:外國特務老死幾白咧的要偷咱的圖紙。沒辦法,誰讓咱設計水平高呢?

最後還得提一提動畫片。我們這一代人,誰又忘得了《大鬧天宮》的孫悟空, 《草原英雄小姐妹》裏的龍梅和玉榮,《半夜雞叫》裏的周扒皮呢?還有《東海小哨兵》,《金色的大雁》,《帶響的弓箭》,《放學以後》,《熊貓百貨商店》,《漁童》等等。

光陰似箭,轉眼之間童年和少年已經是那麽遙遠。但這些電影,伴隨著童年的一切記憶卻牢牢地刻在腦子裏,並會伴我一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