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國探親小記 (2)北京的房價,身價,和物價

(2013-02-21 21:39:54) 下一個

每次回北京都少不了會會老同學,老朋友,親戚啥的。杯光斛影之間總是少不了房子,票子,和孩子。過去十年,北京好點的小區房價漲了 8-10 倍。朋友 2003 年 8 千元一米,到如今已經是 8 萬元。一套 120 平米的兩臥兩浴兩廳已經價值近千萬。當年買房一點點貸款早已還清,再加上手裏還有一兩套出租房,那身價已經有了兩,三百萬美元。普通人要是有這些錢在美國也應該能退休了。朋友裏這樣的還真不隻一兩個。據我的估計,當年留在北京發展的老同學平均身價應該高於我們這些在美國的同學了。北京的房價會不會掉?似乎目前國內朋友們的共識是不會。第一,大家相信政府的能力,掉房價就是拆政府牆角。別看政府表麵上喊得凶要降低房價,實際還真不敢太動真格的。房價隻能通過比較長的一個通貨膨脹來解決。第二,國內房子還是最好的投資保值形式,通貨膨脹是人人都能感覺得到的。股市沒幾個人敢玩,買了房子錢放哪啊?不能都放床墊子裏吧?我和北京的老同學講起房租和房價的內在關係,老同學大不以為然,告訴我不能用外國的經濟規律分析中國的市場。本來想講講十幾年前網絡泡沫,紙麵上的百萬財富一夜蒸發的事,後來一想還是不要掃興,也許人家說的對呢,不管怎麽說,鋼筋水泥還是比紙上寫的數字靠譜吧。

順便談談小孩子上學。咱這年齡組的朋友們的小孩子大都在上高中或大學,很多家都把孩子送到國外念書,從上大學的到上中學的小留真的很普遍。房價,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都是其中的因素。一般一家就一個獨苗,誰也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在北京上好中學不僅難上難,而且貴中貴。一個小孩子每年上個好點小學,中學的費用一點不比國外低,沒辦法,人多資源少。

談談買東西吧。當年我來美國的時候,記得被子床單等日常用品無一不是從國內帶來的,沒辦法,美元太金貴啊。到如今,總體上物價早已和美國接軌,大部分甚至出軌。街麵上除了老百姓平時吃的東西之外,幾乎什麽都比美國貴(按 6.22 的匯率算)。喝杯咖啡 30 塊,一桶兩斤的雀巢奶粉 300 塊,一個小孩子上學用的書包也都在兩百塊以上,還是看起來質量不太好的雜牌子。

前些個時候在文學城裏看到問北京那裏購物好,有人提了世貿天階。一天閑著沒事,決定到那見識見識,好在離我住的地方不遠。中途路過秀水街,我竟然鬼使神差的進去走了一圈。說是走,一點沒誇張,基本沒停步。如今的秀水街已經不是當年的那條去美國領館簽證必經的那條人頭攢動的傳奇般的服裝地攤街了,它早已變成了一座 6 層的商場。裏麵一排排店鋪倒是不少,卻隻見賣東西的,不見買東西的。在眾多店主的注視下,我是逛意皆無。好不容易看到幾個老外在一個攤位裏看東西,我停了腳步,順手拿起一個金屬的景泰藍花瓶看了看,做工好像很粗糙,而且輕的像倒空了可樂的易拉罐一樣。看店的小姑娘走過來,我隨口問了一句多少錢。小姑娘說一千二。我禮貌的說,哦,那我再看看。放下就要走。小姑娘馬上說,你給出個價。我笑了笑,再次禮貌的說我要再看看。小姑娘不依不饒的說,看啥呀,給出個價唄。。。我隻好落荒而逃。

到了世貿天階,總麵積並不很大,比一般美國的 Mall 都要小很多,當然了,這可能因為是在寸土寸金的地方。 建築挺漂亮,巨大的天幕沒有開,想象裏這裏晚上一定更漂亮。好像這裏都是些外國的品牌店,我也沒怎麽逛,知道那些東西的價位也不是給俺這種老土準備的,也就不用浪費時間了。和秀水街一樣,整個建築裏隻見賣東西的,不見買東西的。樓裏漂亮的大紅燈籠襯出些喜慶,但是少有顧客,缺了人氣,基本上比較失望。

1. 世貿天階入口。






2. 整個世貿天階裏就是一樓這家不起眼的星巴克顧客最多。



3. 估計這個大天幕晚上開起來一定很漂亮。



4. 世貿天階裏的店家。






5. 樓裏的廣告牌。




6. 樓裏的裝潢很漂亮,但是缺少了人氣。像一件華麗的婚紗,缺少了新娘。






7. 離世貿天階走路隻要五分鍾的央視大褲衩子樓。在央視大樓的南麵,正在蓋“北京第一高樓” - 設計高度為五百五十米的“中國尊”。



8. “中國尊”規劃圖。一年多前動的工,現在已經挖好了地基。那個大坑的位置,曾經是我的中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石假裝 回複 悄悄話 秀水街得東西有時砍掉3/4,賣家還追著你買。
老包 回複 悄悄話 回複erdong的評論:
老板娘親自光臨,歡迎歡迎啊!嗬嗬。謝謝!也祝你和家人蛇年好運!
erdong 回複 悄悄話 看到老包來家作客, 真高興!
祝全家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