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昨日利劍高懸

(2009-08-27 02:11:15) 下一個
剛來灣區的時候,每次帶親戚或友人到舊金山,那是一定要看看金門橋。到橋上走一走,然後再順著橋北麵的盤山小路開上去。在山上居高臨下,霧中的金門橋和她身後的舊金山構成一幅絕佳的美景。可惜俺找不著什麽像樣的照片,大夥就可勁兒的想象一下吧。


1)這是從橋南麵看過去的小山。
GoldenGateBridge_1

車開到一個小隧道,路變成了單行線,隻能繞到山後再回到回舊金山的101號路上來。山後的小路經過一個鐵絲網圈起來的院子,門口掛著牌子,好像是什麽軍事設施。路過幾次,俺都沒太注意。直到有一次路過,大門開著,裏麵也有些人,俺咋著膽子開了進去。才知道這裏原來是一個退役的地對空導彈陣地,編號SF-88,現在已經改成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地方,由退役老兵和誌願者維護,講解。


2)發射架上的奈克(Nike-Hercules)導彈。(當時還沒有酥麻相機,隻好掃一張)
Missile_2

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冷戰的陰雲籠罩著地球上的每一個地方。風景如畫的舊金山也自然包括在其中。Nike導彈係統是美國陸軍在五十年代研發和部署的第一代地對空導彈係統,以取代傳統的高炮防空係統,作為本土防空的最後一道防線。早期的奈克導彈係統叫做Nike-Ajax,射的不太高(射高2萬1千米),打的不太遠(射程40公裏),帶的是常規彈頭,裏麵包了無數小鋼粒,以擴大擊中概率,我們不妨叫它散黃蛋。到了六十年代,Nike係統有了很大改進,射高達到了4萬5千米,射程增大到140公裏(從舊金山打到Santa Cruz該沒問題吧),彈頭也能選2萬噸TNT當量的荷包(核爆)彈。選用核彈的理由是:如果蘇軍的轟炸機群湧而至,單個的常規彈頭打不過來,用核彈則可以一網打盡,也不用打太準。想想夠可怕,用核彈打飛機,有點同歸於盡的味道。可見當時形式讓人多麽瘋狂和絕望。


3)導彈掩體。
Pit

每個導彈陣地都有兩三個地下掩體來存放導彈,省得日曬雨淋。發射時用升降機升到上麵的發射架上。這裏借一張別人的照片(Original by Joe E.)。有人可以坐升降機到掩體裏。聽老兵講,因為有核彈頭,管理萬分嚴格。掩體裏至少有兩個人同時在場。如果發現隻有一個人在接觸導彈,可以就地正法,先斬後奏。


4)灣區Nike導彈分布圖。
BayArea_Nike_Sites

冷戰高峰時期,美國總共部署了145個這樣的Nike-Hercules 導彈陣地。在灣區就有十幾處。從六十年代中期起,作為蘇美談判的結果,這些Nike導彈陣地逐漸退役。SF-88也於1974年退役。至此幾乎所有在美國本土的Nike陣地都被關閉了。SF-88是很少數幾個保存下來供人參觀的陣地。
不打仗了,軍火商也要斷了財路。老板一拍大腿:不讓咱做導彈,還能不讓咱做鞋麽?就憑著咱這手藝,做鞋還不小菜兒?就這麽著,Nike導彈變成了Nike運動鞋。這是我瞎編的,沒這回事。Nike導彈和Nike鞋一點不著邊兒。唯一相同的是它們都用了Nike(希臘神話中的勝利之神)的名字。


5)川流不息的金門橋。
GoldenGateBridge_4

參觀完了導彈陣地,不由得想起小時候時不常就要練習一次的防空演習。記得小冊子上畫得特別明白,不認字都看得懂:敵機來了不能順著飛機飛的方向跑,要往兩邊兒竄。原子彈爆炸時,要背朝原子彈的方向臥倒,最好能趴小溝裏。用槍打飛機,要有提前量。。。
這裏的DDMM們大部分沒有那種經曆了。很幸運人類終於暫時從懸崖邊退了回來,我們都逃過一劫,得以享受今天的自由和幸福。希望有一天,人類能徹底拋棄用摧毀生命來解決爭端的方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