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34年1月20日 - 溥儀滿洲國稱帝

(2008-01-19 15:44:07) 下一個


1934年1月20日 - 溥儀滿洲國稱帝





1934年1月20日,偽滿洲國國務會議決定擁戴溥儀為“滿洲國”皇帝。

偽滿洲國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利用前清廢帝溥儀在東北建立的一個傀儡政權,通過這一傀儡政權,日本在中國東北實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統治,使東北同胞飽受了“亡國奴”的痛苦滋味。

日本人炮製偽滿洲國是蓄謀已久,處心積慮的。早在1927年6月東京的東方會議上,由時任首相的田中起草的《田中奏折》中便稱:“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31年4月,日本參謀部曾提出分三個階段逐步吞並中國東北,即第一階段,扶植賣國集團,成立親日政權;第二階段,建立“脫離中國本土”的“獨立國”,即扶植傀儡政權;第三階段,吞並中國東北,劃入日本版圖。“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先後起草了《滿蒙問題解決方案》、《滿蒙共和國統治大綱草案》、《滿蒙自由國建設綱領》、《中國問題處理方針綱要》等。這些方案基本點是:第一,使滿蒙完全脫離中國本土。第二,一手統一滿蒙。第三,表麵上由中國統治,但實質上要掌握在日方手中,至少要掌握軍事、外交和交通的實權。

據此計劃和安排,日本一手策劃了偽滿洲國的成立和溥儀登基。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滿洲國”政府的名義,發表了“建國宣言”,宣布偽滿洲國成立。3月9日,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粉墨登場,就任“執政”,年號大同,定都長春,改稱“新京”。偽滿洲國成立後,根據事先的安排,溥儀同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了《日滿議定書》這一賣國條約,使得日本侵略者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領域全麵控製了偽滿洲國。1934年3月1日,偽滿洲國改稱“滿洲帝國”,溥儀改稱“皇帝”,年號康德。

偽滿洲國建立後,日本帝國主義就借此對中國東北實行軍事占領和殖民統治。首先,對中國東北實行劃小省份、分而治之的策略,對地方政權機構多次進行改組。1934年10月,日偽將遼、吉、黑、熱(熱河省)4省劃為10省,即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濱江省、三江省、間島省、安東省、錦州省、黑河省;又將內蒙興安省(偽滿建製)的4個分省,提升為興安西省、興安南省、興安東省、興安北省,總計14個省。1937年後,再置東安、北安、四平省等,增至19省1個特別市。其次,采取“內部統轄”手段,在偽皇帝身邊設“禦用掛”,指導和監視溥儀行動。任命日本人擔任偽國務院總務廳長官,控製偽國務院的一切活動。推行“次長製”,由日本人擔任各部副職,掌握實權。而這一切皆聽命於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司令部成為主宰偽滿洲國的太上皇。在它的操縱下,一係列殘害東北人民的《國家防衛法》、《治安警察法》、《暫行保甲法》、《暫行懲治叛徒法》、《暫行懲治盜匪法》、《思想矯正法》等法西斯法律,在長春炮製出籠,並從長春推行到東北各地,長春市變成了日本帝國主義推行殖民統治的政治中心。從溥儀“登基稱帝”的偽皇宮,到偽國務院及其所屬“八大部”,即治安部(軍事部)、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特別是日本關東軍大本營,均設置在長春,形成了以地質宮為中心的建築群。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投降。18日淩晨,舉行了偽滿皇帝退位儀式,溥儀按照日本人起草的“退位詔書”念了兩分鍾,偽滿洲國草草收場,傀儡小朝廷存在了近14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