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秦晉:民運人物素描(8)英國倫敦/金曉炎

(2007-11-11 03:27:32) 下一個




第七站:英國倫敦
    
這是我第三次到英國,每次到的都是倫敦。第一次是81年的3月初的時候,經過一個多月的海上航行,過台灣海峽,進南中國海,停留馬來西亞檳城,走馬六甲海峽,入印度洋,掠斯裏蘭卡科倫坡,穿亞丁灣進入紅海,經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走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搖來晃去淌過比斯開灣到英吉利海峽駛入泰晤士河停泊倫敦港。以後又一路走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荷蘭的鹿特丹,西德的漢堡和不來梅。第一次用眼睛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度,也第一次發現那裏的人民沒有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是幸福愉快地生活得比我們在中國要好得很多很多,更是第一次用事實向我做了證實,在我的內心產生了很大的震撼:一直在我心目中偉大的祖國,偉大的黨和偉大的政府沒有對我說真話,我被欺騙了。從此開始了對中國社會和現狀的重新觀察和認識,也開始學著反過來解讀中國政府的宣傳和輿論一律的政治社論。
    
去倫敦市中心是一個星期天,一天以內春夏秋冬四季全有了,難怪英國人見麵打招呼是以問天氣開始的。白金漢宮門前,衛隊換崗,馬隊前麵開道,儀仗隊吹吹打打,後麵皇家車輦,裏麵坐著英國女王,還不時地伸出手來向兩旁觀場的民眾揮手致意。那天是女王迎接一個來自非洲國家元首,哪一國的就不知道了,聽一位倫敦市民說的。
    
本來放棄了這次去英國的機會,因為從歐洲大陸進入英國行程安排比較麻煩。在劍橋攻讀的鍾錦江建議我來一下英國,正好看一看名勝劍橋,另外民陣老友金曉炎和98年以後一直為英國民陣扛著旗號的稅利也該會一會。到英國三次,說實在沒有好好觀賞英國倫敦的景致,盡管兩次金曉炎都帶著走動,去了好些地方,就是沒有好好記下來,有點像豬吾能吃人參果,囫圇吞了下去,沒有嚐到味道。
    
英國民陣的金曉炎女士是89年民陣創立時的老會員,也曾擔任民陣英國分部主席。她參加過90年舊金山民陣二大,她給我的印象是一位非常投入民陣的工作,站在台上能說,提起筆來能寫,而且中英文俱佳。過去民陣的國際會議金女士參加了的不少,像90年二大,93年華盛頓會議,95年瑞典會議,96年肯塔基會議,98年多倫多會議因病未參加,但凡與民陣或民運有關的會議上,不論在歐洲還是北美,總能見到她。
    
金曉炎是在英國一直堅持參與民運和民陣組織的主要成員。當年民運如火如荼的時候,當時留學英國學人大多投入民主活動的時候,連大腕影星現在還紅於中國的張鐵林都曾是英國民陣分部的理事。奈何當年民運門庭若市人頭攢動,如今門前冷落車馬稀。不論是擔任民陣總部監事,還是沒有任何頭銜時,金曉炎總是參與民運,始終和其他在英國的民陣成員堅持在英國的民運和人權活動,讓民陣的旗幟在英國不倒。
    
2006年的柏林大會,金曉炎曾告訴我她會去的,盡管她對舉辦該會議有不同意見。但後來因為會議組織者不做任何說明就把會期改了,她因事無法脫身,隻得放棄了參加柏林會議。盡管不能參加會議,在會議之前,她依然和其他英國民陣成員一起盡心盡力在極短的時間裏,幫助大會組織者翻譯了民陣的宣傳資料,並對此宣傳資料中的不妥提法,善意地提出了建議。但之後並未被接受,反遭斥責。也許這些對民陣做事的方向和方法上的不同意見導致了英國民陣在柏林會議後,更加獨立自主地在本地區進行民運活動。另一個原因是,在柏林會議中的所有文件中,都沒有英國民陣分部的名字,甚至在那份宣傳資料中也沒有,民陣英國分部在民陣中的合法性被徹底否定。英國民陣的朋友們長期堅持民主理念,相信民運的多元化發展是健康的,有益的。他們願意繼續保持民主中國陣線自1989年創立以來, 在國際中國民運中長期堅守的原則和長期形成的運作風格。
    
18年來英國民陣的朋友們努力麵對中國大陸風起雲湧、此起彼伏的民主,人權和維權運動,不斷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和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和幫助。最近英國民陣麵對即將在北京舉行的2008年奧運會,配合全球民運和人權組織,發表自己的文字聲明和參與具體的行動,表現出自己的作為,真正做到了民陣的“旗幟不倒,隊伍不散,聲音不斷”。用她自己的話說,“無論怎樣,我們隻要堅持下去,讓民陣的旗幟不倒就是我們對得起天安門廣場上的呐喊和奮鬥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