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誇父貝娜姬》
(2008-01-14 07:43:57)
下一個
2007年僅餘數天,人們忙於迎接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南亞的巴基斯坦傳來噩耗,反對派民主黨領袖、前總理貝娜姬•布托,在拉瓦爾品第的一個競選集會後,受襲遇難身亡。驚愕惋惜之餘,我不由得想起了“誇父追日”的遠古神話。 《列子•湯問》記載: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幹禺穀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侵,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裏焉。 翻譯成現代的文字就是:誇父不自量力,要追趕太陽的影子。一直追到了日落處的禺穀,口渴得很,就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把黃河和渭河喝幹了仍不解渴,又往北方去,想喝大湖的水。還沒有跑到地方,就在半路上渴死了。誇父拄過的棍子,後來化為一片桃林,人稱“鄧林”,綿延數千裏之廣。 誇父其人,即便是在現代,也讓人覺得愚昧無知,故有“誇父追日不自量力”之說。“誇父追日”之舉,如同西班牙武士唐吉柯德對風車的挑戰,已經淪為笑柄。然而,現代的科學技術今非昔比,空間站裏的宇航員們一日幾見日出日落,環球不間斷飛行的超音速飛機伴著太陽飛行,“追日”甚至“超日”已經成為現實。今天人們對誇父的嘲笑,不再是針對其探索自然的追求,而是針對其“追日”不切實際的行動。 如果把太陽比作“民主”,貝娜姬•布托何嚐不是“追日”的當代誇父?! “民主”是什麽?簡單通俗地說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民主”理念在現實中的體現,就是各式各樣的國家“製度”。西方國家多采用“民主”製度,社會穩定、經濟發達,證明了這種製度行之有效。蘇聯一夜之間解體,“共產主義”理念被視為“畫餅”,“民主製度”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追捧。一時間,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很多“民主鬥士”,貝娜姬•布托正是其中之一。這些“民主鬥士”和其追隨者對“民主”的不懈追求過程,在某種意義上說,不啻是一場“追日”之舉。 印度次大陸,也是一個古老文明的發祥地。可惜在古代的時候,這塊土地就受到了另一個外來文明的入侵,形成了錯綜複雜的民族宗教關係。到了近代,聖雄•甘地領導民眾,以“公民不合作”的“非暴力”手段和英國殖民者抗爭,爭取了印度的獨立。但從此印巴分離,埋下了兩國衝突的種子。 在印度,賈瓦哈拉•尼赫魯奠定了“民主印度”的基礎,但印度“民主”進程,並沒有徹底改變印度的貧窮落後。並且,“民主”了幾十年的印度,也發生了拉吉夫•甘地被政敵謀殺的事件。而印度政壇顯赫的人物如英迪拉•甘地、包括聖雄•甘地本人等都是死於非命,原因和宗教有關。 在巴基斯坦,穆罕默德•阿裏•真納成立了伊斯蘭共和國,繼任的政府首腦都是軍方領袖,形成了強權政治。文職當選的總理阿裏•布托,也就是貝娜姬的父親,數年後被軍方推翻並處以絞刑。貝娜姬•布托曾經當選為總理,但被指控貪汙而不得不下台流亡。 今天的巴基斯坦,局勢更加錯綜複雜。當政強人佩爾韋茲•穆沙拉夫依然是軍方領袖,由於他支持美國對卡伊達組織的清剿戰爭,才換取了美國人的扶持。作為下屆大選的某種交換條件,作為一種“民主”的姿態,流亡的貝娜姬•布托被允許回國參選。然而這一次,貝娜姬出師未捷身先死,埋下了更多的仇恨種子。 貝娜姬之死,是受到了“人肉炸彈”的攻擊,一同遇難的還有十多人,凶手也身首異處。很難想象,這些的作為“人肉炸彈”出於一種什麽心態。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凶手不是為了個人利益、也不是為了政治理念。這種情形在衛國戰爭中出現過,但那關係到整個民族的生死存亡。唯一合理的揣測,就是這些凶手有一種狂熱的宗教信仰。 迄今沒有任何組織正式宣布對謀殺貝娜姬負責,巴基斯坦的選民們陷入驚慌恐懼懷疑猜測之中。一些人趁機燒店鋪搶銀行襲擊民用設施,軍方派兵鎮壓,釀成了新的死難。很難相信那些趁火打劫的人是貝娜姬支持者,他們追求的不可能是真正的“民主”。而巴基斯坦麵臨著短時期的軍事戒嚴,“民主”進程嘎然而止,是可以預料的。 縱觀南亞西亞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民主”進程,就會發現一個無情的事實——“民主”在這些國家的推行,沒有一例成功,帶來的反而是社會動蕩!究其原因,很難不讓人懷疑——在充滿著動蕩充滿著貧困充滿著仇恨充滿著狂熱的宗教情緒的地區,有幾個人理解“民主”的真諦?有沒有建立“民主製度”的基礎?而貝娜姬等政客們,不去散播“民主”的種子,卻急功近利地追求“民主”的形式,無疑是在建造“空中樓閣”,這不正是“誇父追日”的行為嗎?! 誇父活到今天,如果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的有錢人,“追日”之行輕而易舉。他可以悠閑地享受著金錢靚女美食好酒,借助宇宙飛船航天火箭超音速飛機等現代手段,詳盡完整地考察日出日落。但誇父如果依然是某些國家的普通百姓,“追日”之行仍然是異想天開,或許他會再死一次。這一切,都取決於他周圍的生存環境和他借助的工具及手段。 誇父死後,手杖化為“鄧林”,警示著人們莫做非理非分之舉。貝娜姬•布托遇難,死在追求“民主”的征途,這種犧牲固然值得尊敬。但不知貝娜姬的鮮血,會給世人留下什麽警示? 2007-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