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小築

南洋小築 瓜棚夜話 榴蓮飄香 追風稚子 憑欄問世 唐磚宋瓦 網事隨筆 一介村夫 南洋布衣
正文

海外華人的博客時代?

(2007-07-04 06:21:44) 下一個

海外華人,有一個博士,姓周的,日前舉辦了一場講座,題為《海外華人與博客》,據說引起了不大不小的反響。

周博士的演講當然是舌綻蓮花精彩紛呈,內容無外乎是“博客”這一新興的網絡工具,近幾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壯大。無論是中國國內和海外,作為展示自己的窗口,“博客”實現了社會公眾跨區域的交流。而海外華人,更精於利用“博客”和祖國溝通,從而縮短和祖國的距離。據此,周博士斷言,海外華人進入了“博客時代”!

到底是學者,周博士演講之後,還留了一道家庭作業:“博客的存在和發展,使新移民和故國的距離幾乎縮小為零,對我們的實際生活有什麽影響?”乖咕隆滴咚!“博客”縮短了距離?這周博士真是語不死人驚不休!

本來,對於博士學者的學術論證,雖然納悶,還是不敢質疑的。後來仔細閱讀了周博士的文章,發現一個數據。原來這“中文博客”,也就是2002年才時興起來。這樣說來,即便那周博士的博導,對“博客”也未必內行,更談不上什麽學術建樹了。所以俺就壯著膽把俺的疑問提出來——周博士,請問,您分得清楚什麽是“博客”、什麽是“網絡”嗎?

把周博士的演講詞存入文檔,用關鍵詞“網絡”取代置換“博客”,你就會發現,這篇文章更加通順,幾乎完美無缺。其實正是這樣,周博士論述的是“網絡”,並不是“博客”。當然,“網絡”存在很久了,根本不用周博士現在來論,也就沒有那場演講了。問題是,周博士用“網絡”論來證明“博客”,行得通嗎?答案是否定的!

道理很簡單!“博客”隻是“網絡”工具的一種。由於“博客”的“個性化”,造成了其交流方麵的缺陷,其互動性遠不及“論壇”。而周博士列舉的事例,說明的正是網絡的互動性。雖然幾個事例的主人公都是把文章寫在自己“博客”裏,但假如沒有社區或相關網站的互動平台,很難設想他們的文章會得到其他人的“關注”,更不要奢談引起“討論”了。

“博客”在中國,很早就有嚐試,大約在2001年,“我看看中文網”等網站就推出的“個人文集”,後來由於各種原因不了了之。“博客”大舉進入中國後,“博客中國”等網站著實風光一時,網民瘋狂跟風注冊。可是到了後來,即便是知名的博客網站,也不得不依靠“木子美”“流氓燕”之類下半身作家坐鎮,爭取點擊量。更多的博客網站,落得倒閉或被兼並的下場。追根究底,“博客”作為“個人論壇”互動性差、作為“個人網頁”又不盡完美,是部分原因。

“博客”發展到了今天,其功能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可以預見的是,今後的“博客”會更加“個性化”,更具有“互動性”。但是,“博客”作為網絡工具之一,無論如何也取代不了“網絡”。即便是整個“網絡”,始終也不能代表“全民”。周博士所謂的“海外華人的博客時代”,莫不成,是公元3000年後的預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