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小築

南洋小築 瓜棚夜話 榴蓮飄香 追風稚子 憑欄問世 唐磚宋瓦 網事隨筆 一介村夫 南洋布衣
正文

肉身負針座 鋼鉤拖佛車

(2007-02-16 04:55:25) 下一個


我不明白,為什麽把“Kavadi”翻譯成“針座”。也許古代的木質“Kavadi”,和現代的“Kavadi”有很大不同。如今的“Kavadi”都是采用輕質鋁合金材料,在我看來,“Kavadi”更像一把“針傘”。
現代的“Kavadi”,由“傘頂”、“龍骨”、 “傘骨”等組成,而“傘柄”則是人的肉身。“Kavadi”的“傘頂”,用鋁合金扁條彎製而成,上麵飾以神像、孔雀羽毛等,還有兩個小型的錫製奶壺;前後左右共4對8條“龍骨”,也是鋁合金扁條彎製,上麵鑽有一排小孔,用以支撐“傘骨”。“Kavadi”的“傘骨”,有軟硬兩種,軟的是黃金寶石水晶珍珠鏈,硬的便是孔雀羽毛或細長鋼針,直徑大約3毫米。無論是軟硬“傘骨”,一端都是通過“龍骨”支撐,另一端,則是直接插在信徒的皮膚上——前胸、後麵、兩肋,各兩排。
“Kavadi”還有四個垂直的“主柄”,是直徑16毫米的不鏽鋼棒,上端有螺紋,用來連接“龍骨”和“傘頂”,另一端,則固定在寬寬的帆布皮帶上,那皮帶捆綁在人的腰部。在四個“主柄”之間,有兩對“肩擔”,可以上下調整。“肩擔”固定下來,正好在人的肩膀上,用來肩負整個“Kavadi”的重量。也有甚者,不用帆布皮帶,4條“主柄”的下端,直接穿透腰部的皮膚,再固定。我都不敢想象,當“Kavadi”擺動的時候,那幾處所受的牽引之力。現代的“Kavadi”,材質輕、彈性好、且不會折斷,便於信徒們舞動。“Kavadi”的重量,試信徒的能力所定,我試著掂了一下,不加飾品,最少也在10公斤以上。
肩負“Kavadi”參加大保森節遊行,是一個絕對神聖和光榮的使命。信徒要焚香禱告,親朋好友幫助刺嘴穿舌和勾掛肉身,也有鼓樂隊在一旁擊鼓奏樂。裝好“Kavadi”的信徒,會在原地試著走動和跳舞,這時,旁邊的信徒圍攏過來,伏地膜拜,觸摸他們的雙腳,以示敬慕。他們往往被“Kavadi”者用顏料塗抹額頭,或賜以獻花果實,即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參加大保森節遊行的信徒中,我發現了一幫華人,男男女女有十多個,身穿黃色T恤,印著“XX廟”的字樣。我好奇地問他們——“是信這個佛?還是‘友情客串’“?他們笑著搖頭回答——“都有!都有!”。這幫信徒,顯然不是第一次參加。一個高大的小夥,身上掛錫壺的時候,搖頭晃腦,滿不在乎的樣子。這時,我又想起來的印度人的習俗——點頭不算搖頭算!那小夥一麵搖頭,一麵表示——“來!Come on !”有點滑稽。被“刺嘴穿舌”者和肩負“Kavadi”者,都是隻能搖頭的,他們臉上多數露出痛苦的表情,但心中的願望,肯定是強烈的!
更多的信徒,選擇頭頂牛奶錫壺參加大保森節遊行,那錫壺高約20厘米,直徑15厘米,大約盛裝4、5公斤鮮奶。這些鮮奶從實龍崗的興都廟出發,運送到登路的興都廟,那裏的住持接過錫壺,把鮮奶奉獻給蘇巴馬廉王,然後賜予信徒們顏料塗額,便完成了整個儀式。也有人用“佛龕架”來“肩負”牛奶錫壺,那架子上裝有神像,並有孔雀羽毛等裝飾。無論是“Kavadi”、“佛龕架”以及“佛龕車”等,錫壺盛裝的牛奶,才是信徒們對神靈的最直接的忠誠表達。
身掛微型錫壺和青檸檬參加大保森節遊行,也是信徒們的一種表達形式。信徒們的前胸、後背、腿部等,刺穿皮膚,掛滿了細細的鉤子。那鉤子直徑大約0。3毫米,另一端彎成圓形,吊著微型錫壺或青檸檬。也有信徒,身上掛著佛牌,大的小的都有。還有信徒的身上,掛著橄欖樹枝或獻花。我看到一個最“猛”的,他的後腰,竟然吊著兩粒大大的青椰子——每個足足有3、4公斤來重!
拖著“佛龕車”參加大保森節遊行,我認為不亞於“Kavadi”。“佛龕車”大約一米立方,裝有佛龕和牛奶錫壺,並有其他裝飾,車下麵裝有四個輪子。信徒們用繩索牽引,繩索的一端,用鋼鉤掛在信徒們的後背。那繩索和鉤子,多則十幾,少則三四個。雖然“佛龕車”有親朋好友幫助推扶,抬過坎壑,但那信徒身上多有其他吊飾,一些還穿著釘鞋。那漫長的4公裏路程,沒有驚人的毅力是做不到的。
天大亮了,9點,我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了一家最早開門的店鋪,終於買到了一塊2G的記憶卡。我也找到了我的鞋子,裝進背包隨身攜帶。剩下的,就是手持相機——“嚓、嚓、嚓嚓嚓”。。。。。。

圖25:鋼針穿肉的Kavadi

圖26:珠鏈掛肉的Kavadi

圖27:孔雀羽毛的Kavadi

圖28:不用皮帶的Kavadi

圖29:鋼針穿肉的Kavadi

圖30:其他信徒觸腳膜拜

圖31:最多的信奉者,頭頂奶壺敬神

圖32:鉤穿身體,用來懸掛飾品

圖33:錫壺、青檸檬、水果、鮮花、佛牌等都是飾品

圖34:最強的信徒,後腰掛著兩粒椰子

圖35:鋼鉤穿後背,用來牽引“佛龕車”

圖36:“Kavadi”者,拖著“佛龕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