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吃‘猴’嗎?”
“不!”
喝咖啡的時候,阿興忽然這樣問我,我吃了一驚,回答是斬釘截鐵的。
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阿興,彼此還算談得來,就成了朋友。阿興是新加坡人,和大多數新加坡人一樣,阿興祖籍是中國的福建。這麽多年了,大家都忙於自己的工作,隻是偶爾,才約上另外幾個朋友,一起到咖啡店小聚閑聊。
“好吃!你沒看報紙?‘猴類’含有豐富蛋白質和維他命,還有很多營養成份。現在,牛羊有‘瘋牛症’,雞鴨有‘禽流感’,豬肉越來越難吃。不吃‘猴’,你要吃素咩?”
“猴。。。類?”我有些疑惑了。“哪裏有‘猴’賣來吃?”
“濕巴刹裏就有賣——悍猴、嗷猴、花猴、石猴、竹猴、方猴,很多品種咯。”阿成見我疑惑,接著又說:“你們中國不是也有嗎?上次你說過,就是那種,我們養來觀賞的,你們也拿來吃呢。。。”
我恍然大悟了!原來,阿成說的是“華語”,就是“福建話”——“濕巴刹”就是“菜市場”,“悍猴”是“紅斑”、“嗷猴”是“黑斑”、“花猴”是“花斑”、“石猴”是“石斑”、“竹猴”是“扒皮魚”、“方猴”是“魔鬼魚”——這些都是新加坡常見的海魚呀。
曾經有一次,我跟阿興談起家鄉也有很多的魚——鯽魚、鯰魚、鰱魚、鯉魚等等,這些淡水魚類,新加坡到是罕見。說到鯉魚,我還順便提到過“臥冰求鯉”的典故。末了,還畫蛇添足的加了一句——“其實,這裏常見觀賞魚‘錦鯉’,就是鯉魚的一種。。。”沒想到,阿興就這麽記住了——以後無論我怎麽解釋,再也說不清楚這個問題了——這種“錦鯉”並不是吃的那種“鯉魚”。可是,中國人什麽都敢吃,吃個把觀賞魚有什麽大驚小怪的?
阿興說了半天“猴”呀“猴”的,原來說的是“魚”,並不是那種可愛的毛絨絨的人類的近親。知道了原委,我就笑他:
“‘魚’!你說成‘猴’了。那‘猴’是什麽?”
“‘猴’是‘狗’!”
“‘猴’是‘狗’?”我差點笑出聲來:“那‘狗’又是什麽?”
“‘狗’是‘高’!”
“‘高’?‘狗’是阿高?!”我倆捧腹大笑。
——原來,在座的一位朋友,名字正是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