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人民幣升值想到的

(2007-02-05 21:26:00) 下一個
粗粗想了以下,這個問題可以這樣分析:

首先有一些定義:

資源的分類:
以人為中心的社會中,資源分為兩類: 人和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又分為有生命資源和無生命資源.這幾種資源有如下特點:

A: 人: 可再生,功能具備無窮盡的擴展性(來源於大腦)


B: 自然資源: 主要是提供物質,滿足人的需求,又可做如下分解:
B1: 有生命自然資源: 可再生,但動植物的再生能力不同,分為再生能力強的B11資源和再生能力不強的B12資源
B2: 無生命自然資源:不可再生,但分為可重複使用和不可重複使用兩種

A(American)國和C(China)國
A國經濟思路: 盡量少用或不用自己的B2,B12資源,用A資源去換取C國的B2,B12資源.
實現方法: 提高A資源創造價值的能力,鼓勵創新,鼓勵自己創業,生產H貨物和提供F服務,去換取C國的B2,B12資源供本國消費; 同時盡量壓製C國生產H貨物和提供F服務的能力,使其隻能通過出賣B2,B12資源生存.

C國經濟思路:

原來是低消費,A資源的創造能力差,可供消費的B資源少,生活水平差.近三十年,開始提高生產力(主要通過從A國輸入H貨物來提高),A資源的創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還處在隻在A國的A資源領導下工作,同時不可能得到A國的A資源核心創造能力,同時C國的政府沒有從實質上去發展本國A資源的創造能力;B資源的產量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上升得很快(主要是可供消費的B資源大大增加).


關於匯率:

主要考慮A國和C國之間用來交換的資源,不用來交換的資源對匯率沒有影響.
A國用來交換的是H貨物和F服務,假設1986年的產量為1000單位, 發行貨幣10000$(假設貨幣發行量始終不變),價格=10$/單元
C國用來交換的是B2,B12資源(A資源創造不出A國需要的高價值,而且A國不希望C國具備這種創造力),假設1986年的產量為10000單位, 發行貨幣10000#(假設貨幣發行量始終不變),價格=1#/單元

1986年,C國需要10個單元的A國貨物,A國需要1000個單元的C國貨物,於是兩國進行了交換,相當於100$換取了1000#,於是匯率為1$=10#

20年以後,A國的產量變成了2000單元,價格為5$/單元,C國的產量變成了20000單元,價格為0.5#/單元,此時C國需要100個單元的A國貨物,A國需要5000個單元的C國貨物,
於是兩國進行了交換,相當於500$換取了2500#,於是匯率為1$=5#,這就是為什麽匯率會升高.

但是,這不是本質. 首先,A國用的是A資源這種可再生資源,而且由於知識的不可丟失性,其實A國沒有損失任何資源,因為它可以用C國的資源製造C國需要的H貨物; 反而作為C國,由於B2,B12資源很難再生性和不可再生性,它做的隻虧不賺的交易,匯率升得越高,損失越大.

以上是一個粗線條的思考,歡迎商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