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藏獨運動的起源( 轉載) 之一

(2008-03-20 20:57:57) 下一個
藏獨運動的起源,追溯到19世紀至20世紀初英帝國和沙俄帝國爭奪中亞的國際大博弈。正如藏傳佛教中的“活佛轉世”,今天的“西藏問題”,很大程度上便是這前一輪大博弈的“遺產”或“轉世”。

  ? 在第一輪國際大博弈中,俄國密使德爾智(俄名多爾日耶夫)入藏潛伏25年,成為藏名村嘵堪欽的西藏僧官兼哲蚌寺僧人。他曾經七次赴俄活動,往返聖彼得堡拉薩之間十多次,策動所謂“西藏抗英獨立”,終於落空。因此,英國榮赫鵬(Younghusband)上校的大舉侵犯西藏,攻占拉薩等地,便被西方史家視作英國在第一輪大博弈中贏得的最後一場血腥勝利。

  盡管當時榮赫鵬率領英軍在西藏一路燒殺擄掠,堅決抵抗的藏軍和其他無辜僧俗民眾死傷巨大,後來的藏獨人士卻視其為友,當今第十四世達賴喇×更美化榮赫鵬的侵藏為“遠征”,正是“拜榮赫鵬遠征之賜”(達賴本人原文),才有拉薩英國代表團和榮赫鵬迫拉薩所簽條約,因此證明西藏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雲雲。充分證明筆者的前述命題,即今天藏獨運動,源自第一輪大博弈。

  一個短暫插曲是德意誌在歐洲的統一和崛起,大博弈的矛盾主次和布局發生微妙變化。新崛起的德國和奧斯曼帝國聯手,要想在中亞分一杯羹,使得英、俄之間出現了短暫的“低蕩”。可是這一新局麵為時不長,俄、德兩帝國在一次大戰中相繼崩潰,奧斯曼帝國也緊接著瓦解。英國盡管在一戰中損失慘重,一時成了大博弈中碩果僅存的玩家。可是蘇維埃勢力迅速獲得勝利,亞洲各地共產黨紛如雨後春筍,英國在中亞的攻勢受阻。新興的美國則受孤立主義支配,沒有興趣逐鹿中亞,蘇聯遂得以在舊俄屬突厥斯坦建立牢固控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