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軍在韓戰中的一次鮮為人知,但卻極其重要的一次戰鬥

(2007-12-12 23:10:26) 下一個
美軍在韓戰中的一次鮮為人知,但卻極其重要的一次戰鬥


作者: shanghai1228 R , Dec 13,2007,19:26
 1953年的冬天,在艾森豪威爾就任美國新總統沒兩天,在遙遠的朝鮮戰場,美國軍隊發起了一次代號為“鞭撻行動”的戰術動作,美軍出動了一個連,在16架飛機和15輛坦克的掩護下對誌願軍一個排據點發起了攻擊,共投擲了224000磅炸彈、8箱凝固汽油彈,支援的火炮、坦克、重迫擊炮和機槍、步槍發射了150000發炮彈和子彈。
但結果,“這場大規模的表演在哭泣聲中結束了”,美軍共傷亡77人(參戰連隊的戰鬥人員基本上傷亡殆盡),中國軍隊的損失不到65人(美方數字),中國人的陣地巋然不動。

  這種規模的戰鬥,每天都在發生,本可以無人知曉,問題是範弗裏特安排觀戰的除了第5航空隊、第1軍和第7師的將軍們外,還有……12名記者(以上內容參見《漫長的戰鬥》美約翰托蘭著)。

  美國人對這場戰鬥的官方解釋是對空軍轟炸技術和陸軍地麵戰術進行測驗,是嗎?問題並不如此簡單。

  如果是戰術測試行動的話,應當是美國的將軍想出了什麽新招數,而且這種招數在戰鬥中證明很有效,有必要加以推廣,出現這樣的場麵才是不奇怪的。如崗村寧次在冀中搞的“鐵壁合圍”掃蕩戰術,也組織了一個軍官觀摩團到現場學習。應該說崗村寧次的戰術的確很有效,由於應對無方和缺乏準備,冀中的八路軍著著實實遭到了重創,唯一讓崗村寧次堵心的就是這個觀摩團的下場挺悲慘的,居然在皇軍雲集的平原被土八路虎口拔牙,毫不客氣的消滅了,枉費了崗村寧次的一番苦心。

  而美國人搞的地空協同戰術卻並不是什麽新鮮玩意,早就被美國的將軍們在二戰中玩濫了,根本不值得拉這麽多軍官到現場觀摩。更蹊蹺的是記者的出現,按理說戰術測驗關記者什麽事兒?重要的是軍官要學習好、領悟好戰術的新精神,記者在現場能看懂什麽名堂?但既然記者來了,就應該給這些“無冕之王”們展現美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英勇”形象才對,如此選擇很有把握的戰鬥才合乎邏輯!而美軍偏偏選了個有堅固防禦陣地的山地攻防戰,此前這樣的戰鬥已經打了很多回,美軍通常能有三成的把握拿下就不錯了,一線的美國將軍應當很清楚才是,完全沒有必要去在大幫記者麵前出乖露醜。

令人瞠目的是,美軍還給每個記者發了一份6頁、3種顏色的試驗說明書和一份附有主要項目的“劇情說明”,簡直是瘋了。

  因此這場“鞭撻行動”的真正奧妙是美國的將軍們有意借這次戰鬥向美國人民和美國會證明一件他們不願意承認、也不好直接說出口的事實,那就是:以美國當時的技術優勢,突破不了誌願軍的山地防禦係統,這個仗已經不能再打下去了,再打下去毫無意義。

“鞭撻行動”火力不可謂不猛,著名的“範弗裏特彈藥量”已經發揮到了極點,對於一個排據點而言已經到了不能再飽和的程度;軍不可謂不精,參戰部隊為了完成戰鬥任務,甚至在相似的地形裏進行過九次演習,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每個士兵都對自己的戰鬥任務和戰鬥位置爛熟於心;地空協同不可謂不良,近距離支援的飛機幾乎每半小時投下一批炸彈;兵不可謂不勇,美參戰部隊幾乎傷亡殆盡才退下來的,這對美軍來說已經非常頑強了。可以說美軍的將軍和士兵們已經做到了他們能夠做到的一切,但勝利離他們依然那樣的遙遠。

  美軍請來的記者們忠實地履行了他們的義務,在國內的報刊大肆渲染他們所看到慘況。從來不知道失敗為何物的美國議員們終於不能憂心重重“這場情況繼續下去,隻能使美國人的死亡名單更加增長”。

  顯而易見,美軍已經失去了勝利的信心,這在美國的建軍史上還是第一次。

這次戰鬥的結果,對整個美國政界軍界喪失和中國對抗的戰鬥意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