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這就是美國人的外交,也算長見識了

(2007-09-04 10:35:33) 下一個
美駐華大使:為共同利益 美國不對中國做四件事

(.com)美駐華大使:為共同利益 美不對華做四件事

  “日益重要的中美關係,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美國駐華大使雷德昨天在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演講如此開頭。這位精通亞洲事務的美國外交官會說熟練的普通話,是美國駐華任期最長的一位大使。

    中美要“求同存異”

  對中美關係的評價,有一句名言是:“好不到哪裏去,也壞不到哪裏去。”盡管美國媒體最近一直關注中國出口食品安全、人民幣匯率等問題,但在雷德看來,中美對於“和平”和“繁榮”的共同追求使美國意識到,中國的健康發展是美國的利益所在。

  雷德說:“有四件事美國不會對中國做。首先,美國不會遏製中國;第二,美國不會分裂、西化中國;第三,美國不會利用國際組織和國際機製來破壞中國;最後,美國不會把中國變成美國的‘鏡子’國家,中國就是中國。”

  “求同存異。”雷德用中文強調。他說,尼克鬆首次訪華時,中國總理周恩來本著求同存異的態度,兩國最終共同發表了上海公報。“美國將中國看作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就像布什總統曾經說過的那樣,一個強盛、穩定和繁榮的中國,也是美國所希望看到的。”雷德說。

    反對台灣“入聯公投”

  台灣問題一直是中美關係無法繞過的問題。雷德再次重申了美國政府“一個中國”的立場,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行動。雷德說:“我們希望看到兩岸緩解緊張關係,而不是增加緊張。美國鼓勵兩岸各政黨之間的對話。”

  當被問及美對台灣“入聯公投”的態度時,雷德說:“前段時間美國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已經表示,美國反對這類公投的概念,因為我們將此舉視為台灣宣布‘獨立’的一步。”

    否認美國“包圍”中國

  雷德反複強調,中國和美國都有影響世界的力量,中國並不是美國的最大威脅,中國的健康發展對美國有利。而現實政治中,美國正與印度、越南和日本加強關係,並且在能源安全領域對中國嚴加提防,有聽眾表示疑問:美國真的不認為中國是威脅嗎?

  雷德聽完問題,點頭表示讚同聽眾的觀察。“對,美國和印度、越南和日本的確在加強關係,但美國也正在加強與法國的關係。”他說,“這些和中國並沒有什麽關係。有人說,美國正在試圖‘包圍’中國。而事實上,我們希望與世界各國都取得好的關係,與中國也是。”在能源問題上,雷德表示,美國與中國已經過多次對話,能源是兩國共同的問題。“雙方都在努力尋找解決辦法。”

    軍事指揮官私交很重要

  對於四天前中國向聯合國通報決定參加聯合國軍費透明製度和恢複參加聯合國常規武器登記冊,雷德說:“這是個好的開端。”他說,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中美兩軍逐漸了解了對方的軍情,建立戰略互信對中美兩國非常重要。他特別指出,軍事指揮官之間建立個人聯係也對促進戰略互信有重要作用。

  說到氣候變化問題,雷德認為,每個人都必須意識到要“齊心協力”。他說:“我始終覺得氣候變化是和經濟增長聯係在一起的。美國的政治體製使得任何會影響到經濟利益的提案在國會都很難馬上通過。這是我個人的感覺。”不過,他認為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和可替代能源等方法來緩解全球變暖。

   人物

    雷德大使

  雷德先生於2001年4月30日被布什總統提名為美國駐中國大使,同年7月11日得到參議院批準。他於2001年7月23日抵達北京。

  雷德先生是一位律師,能講熟練的普通話。他曾在亞洲生活和工作了20多年,25年來經常到中國進行商務旅行。從1982到1984年,他在北京居住,擔任美國使館一等秘書和商務專員。雷德先生還在香港居住過15年,曾是謝爾曼·思特靈國際法律事務所的合夥人,負責該公司有關中國的大量業務。雷德先生是紐約和香港律師協會的成員,在中國法律方麵是公認的專家。

  1974年,雷德先生曾擔任美中貿易國家委員會中國事務代表。從1968到1972年,他在美國空軍的安全部門任職。

  在Hotchkiss學校上完預科後,雷德先生於1968年畢業於耶魯大學,並於1975年獲得密歇根大學法學博士學位。他也曾就讀於哈佛大學法學院,並獲得東亞法律旅行研究基金,赴中國進行過研究。

  雷德先生曾任美國商會香港分會的理事和第一副會長。他還是美國律師協會、美國國際法協會和香港法律協會等組織的成員。雷德先生已婚,並育有三個子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