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紀前的中國,皇權隕落,共和待興,英雄四起,軍閥橫行。
在那個亂世,有槍就是草頭王,無槍不敢稱流氓。因此,掌握槍把子的英雄格外多,吳佩孚就是其中耀眼的一位。
吳佩孚生於山東登州,秀才出身,在曹錕手下一路升遷,官至直魯豫巡閱使,受封“孚威上將軍”,擁兵數十萬,控製中原五省,成為實力最大的軍閥,當時被稱為最成功的山東人。最後被蔣中正的北伐軍所擊潰。
吳佩孚兵敗流亡後,其悲天憫人的心態,展露無遺,曾賦詩曰:
天落淚時人落淚,哭聲高處歌聲高。
世人漫道民生苦,苦害生民是爾曹!但英雄末路,也隻有仰天長歎:
英雄不避殺身凶,何況空門老梵宮。
偏有情絲難遽斷,雙行血淚灑秋風。吳佩孚最為後人所稱道的,是其民族氣節。五四時期,通電全國,反對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北平閑居,聲討溥儀充當偽滿傀儡。日本侵華搞華北自治,他說“日本既需要和平,何不先行撤兵,向國民政府請和?若辦不到,何必找我!”堅決拒絕上台當傀儡。南京政府拉他入夥,他回信汪精衛表示將“委質國家,誓與國家生存,同其命運,苟能河山無恙,自計已足”,予以拒絕。最後遭日本人暗算而死。為此,國民政府追贈其一級上將軍銜。
隨著軍閥時期最成功的山東人吳佩孚漸漸退出中心舞台,民國時期最成功的山東人王耀武漸漸浮出水麵。
現在來大致比較一下這兩位最為成功的山東人。
吳佩孚自我評價,文氣而全麵:
੍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
੍ 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怡性,真個解甲歸田。
王耀武自我評價,土氣但實在:
੍ 俺不抽煙,不喝酒,不貪汙,生活儉樸
吳佩孚的歸宿:
吳佩孚被國民革命軍擊潰,但鑒於其後半生堅拒日偽的拉攏,國民政府追贈其一級上將軍銜。國民政府授予的一級上將銜(含特級蔣中正),共計46名,手下敗將吳佩孚居其一。
王耀武的歸宿:
王耀武被人民解放軍俘虜,但鑒於其在抗日期間的功勳貢獻,中國政府蓋棺定論其為軍事家。中國政府官方確認的軍事家(含領袖毛澤東),共計55名,手下敗將王耀武居其一。
這一前一後兩位最為成功的山東人,命運竟如此相似,讓人不能不想到冥冥之中的某種傳承。
王耀武自白:
੍ 我下決心把七十四軍整訓好,使其成為紀律好、能作戰、不怕死、聽指揮的部隊
੍ 我的親戚老鄉沒有幾個,不是馬夫就是夥夫
對手及同行的評價:
毛澤東:੍你功是功,過是過。你的抗日功勞我們共產黨人是會永遠記住的
陳毅:੍王耀武在國民黨裏算是頭腦比較明白的
粟裕:੍王耀武之指揮,經一年多了解,是蔣軍中指揮較有才幹者,則其在部隊中頗有信仰,可能適當增加其抵抗力
蔣中正:੍佐民善於帶兵,指揮有方
同僚:੍三李不如一王
阿南惟幾:੍軍司令部頓時為之震動 (日軍聞七十四軍參戰)
美軍顧問團:੍中國隻有七十四軍能打
蓋棺定論:੍中國近代優秀的軍事家、抗日革命家、對人民犯過錯誤但又做過重大貢獻的人
就抗日功績而言,說王耀武是黃埔生中第一人,不會有太大的出入。這容我慢慢道來。
吳佩孚書佛經(石刻,鎮江焦山)
(下一回標題:自古英雄多磨礪 農家子弟出鄉關)
本文首發在
有文化的軍事家——王耀武 ੍ 英雄不問出身
* 這還不頂,更待何時? -唯厚- ♀ (94 bytes) (61 reads) 04/01/2010 12:11:44
* 再頂一下吳佩孚。他對自己的評價很中肯。 -唯厚- ♀ (0 bytes) (36 reads) 04/01/2010 12:13:27
* 以吳先生的字論,也算挺有些文化滴哈。 -大江川- ♂ (0 bytes) (17 reads) 04/01/2010 16:51:35
* 好介紹。對吳佩孚印象深的是鎮壓二七大罷工。 -冰兵- ♀ (0 bytes) (18 reads) 04/01/2010 13:42:43
* 稱得起軍事家,應該都是文化人8? -大江川- ♂ (0 bytes) (17 reads) 04/01/2010 16:50:11
* 74軍是他一手煉成抗日鐵軍的,張軍長接任抗戰都快結束了,而且毀在其手 -luckman88- ♂ (88 bytes) (77 reads) 04/01/2010 17:31:09
* 以前沒怎麽聽說過王耀武 -月城- ♂ (190 bytes) (85 reads) 04/01/2010 17:57:22
* 總的來講,山東這個地兒醞釀出來的英雄,都透著山 -小小花- ♀ (169 bytes) (74 reads) 04/02/2010 00:30:26
* 還有兵聖孫子,道家開山鼻祖老子:) -有言- ♂ (0 bytes) (30 reads) 04/02/2010 23:55:53
總的來講,山東這個地兒醞釀出來的英雄,都透著山
來源: 小小花
東人的特點---很多時候,覺得似乎齊魯大地是出義氣莽夫的地方,但是卻又出來孔孟這樣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實在是有些矛盾似的。也許世界就是這樣。粗中有細,實在淳樸與精明強幹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