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水滸傳》中,有一回專講“魯達拳打鎮關西”。明代思想家李贄讀到這裏,連批15個字,曰:仁人 智人 勇人 聖人 神人 羅漢 菩薩 佛。
魯達並不完美,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魯達算不上仁人,算不上聖人,算不上神人,算不上菩薩、羅漢、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終極價值,在魯達身上,通過拳打鎮關西一節,而有所體現。這終極價值,在儒釋道三教均以最高人格的形式予以體現。可以這麽說,儒釋道在最高人格層次上是相通的。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才有了標題上對王耀武的評價,即仁、義、智、勇、神、聖、佛。也正因為儒釋道在這些最高人格上是相通的,因此下麵不事事都予以評論分類。如果你一定想看我證明他聖似孔丘智賽諸葛勇過嶽飛心如菩薩,那你可能會失望的。
王耀武戎馬一生,與別人渾身彈片傷痕不同,好像沒有受過傷。這與王耀武很早就成為獨立軍事單位的主官有很大關係,而這甚至可以追溯到直轄於軍事委員會的補一旅時期。沒有受傷,不意味著不勇敢。
有人說,夾起炸藥包去炸敵人的軍車,是勇敢。這話很對,這是勇敢,但這是士兵和底層軍官的勇敢。
有人說,端起機關槍帶著敢死隊衝鋒,是勇敢。這話很對,這是勇敢,但這是基層軍官旅團長的勇敢。
這都不是獨立軍事主官之勇。軍事主官,不應逞血氣之勇,不應逞匹夫之勇,而應以完成軍事任務為第一要義。王耀武的勇敢,表現為不避戰、不犯險,表現為嚴格執行軍令。第二次長沙之戰,前方作戰部隊失利,日軍攻到自己的軍部,衛士排排長也被日軍用刀劈死,但王耀武沒有退縮,躲過日軍後繼續指揮部隊作戰。直到接到薛嶽撤兵的命令,王耀武率部才撤出戰鬥。等到日軍撤退時,王耀武馬上率殘兵進行追擊作戰。與此相反,廖齡奇收攏潰兵後,就再也沒有回頭參加戰鬥。這可能也是王耀武對廖齡奇不滿意的地方。
在抗日戰爭時期,王耀武對命令的執行,是不打折扣的,有令則行有禁則止。作戰,也有勝有敗,但敗時,是節節退卻節節抵抗。即便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和第二次長沙戰役中發生了潰敗,王耀武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控著部隊,從沒有發生過自己逃生而棄部隊於不顧的境地。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對日作戰中,王耀武沒有把部隊置於危險的境地,沒有被日軍包圍過。作為將軍,不慮勝先慮敗,正所謂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在入主山東之後,王耀武幾乎把行政部門主官全部換人。我想,這不是以權謀私那樣簡單。我覺得,不管任用的是哪些人,管理者隻要能做到用其長避其短,做到人盡其才,就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戰時,王耀武治軍很嚴,不管是練兵還是督戰。比如有個營長集會時走神,王耀武揮起了老拳;比如有個團長捉了老百姓的雞,王耀武下令槍斃。正因為有嚴格的要求,王耀武74軍的軍紀,在國軍裏是上數的。另外,為保持軍隊的戰鬥力,王耀武保持部隊滿員,不吃空額。打仗時更不含糊,據說他在南京保衛戰中槍斃過個別怯戰的軍官;在蘭封戰役中,他當營長的弟弟,因為提議過撤退,被他給下了兵權,改任參謀。
平時,王耀武則待人比較寬厚,與人很少有過節,不管是部屬,還是同僚或上級。說起來,可能隻有桀驁不馴的廖齡奇,讓王耀武感到不太容易相處。對於別人的困難,王耀武也是能幫忙則幫忙。濟南戰役後,那個團長劉炳昆獲釋要走了,前途未卜的王耀武也不忘給他點錢送行。濟南戰役麵臨失敗時,他真心勸省府秘書王昭建回家去照顧好老母親。
王耀武自己也有老母親,他一生都惦念著自己的老母親。他曾幻想著退休後回老家種地以侍奉老母。在濟南戰役開始之前,他把母親和家人送出了濟南,以免老母親受到戰火的傷害。這一舉動在當時是需要勇氣的,因為這會招來非議,事實上也招來了非議,好在王耀武頂住了。
陳毅曾評價說:王耀武在國民黨裏算是頭腦比較明白的。這明白,主要表現在明白自身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處境,明白自己應該幹什麽。他被俘後,在廣播中對蔣介石說:“以現在局勢看,國民黨的失敗已經注定,還要作最後的掙紮是多麽不智。最好命令全國國民黨的軍隊,立即向人民解放軍實行無條件投降,使全國立即恢複和平,國家民族多保存一點元氣。”特別是最後一句,就是現在許多內戰評論者,也停留在輸贏的層次上,並沒有達到這個高度。可惜這話,蔣介石聽不進去。
在濟南戰役期間,王耀武釋放了所有共產黨政治犯,保持濟南城內的水電基礎設施基本完好。這一點,倒讓我想起了電影《巴頓將軍》裏布萊德利對巴頓說的一句話:
“There's one big difference between you and me, George. I do this job because I've been trained to do it. You do it because you LOVE it.”(我領兵打仗,因為這是我的職責所在;而你領兵打仗,是因為你喜歡打。)
可以這樣說,王耀武很像布萊德利將軍,是在盡一個軍人的天職,而不是嗜殺,不會不擇手段。
濟南戰役失敗之時,王耀武召集部屬說:
現在我們外無援兵,內有叛逆,在十倍於我們的重兵之下,已經苦戰了8天,盡到了軍人的天職,無愧於心。我王耀武已經無“用武之地”,但我們不能“成仁”。第一,我們已經盡了天職,第二,這是內戰,不同於抗日。假如我們自戕,必遭後人恥笑。因此,我奉勸大家,放下這已無用的武器,該投親投親,該投友投友,自求生路去吧。而我是黃埔三期學生,不能擅自投共,我將親率軍士,向北突圍,以報校長栽培之恩!
一個人的性情,在順風時可能有所保留,在困境中才能見到真章。
一個人的成就,與其眼光密切相關。比較而言,俞濟時有政治視野,王耀武有戰略頭腦,張靈甫隻有戰術技巧;層次不同,各自的成就也高低不同。王耀武雖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政治人物,但也試圖從軍界向政界過渡。
寫到這裏,我想起了王耀武的自我表白:“老頭子就喜歡我這傻乎乎的愣勁。”
(下一回標題:閑話之一閑話王耀武)
本文首發在
生功過任評說 仁義智勇神聖佛
* 讚 -luckman88- ♂ (0 bytes) (16 reads) 06/01/2010 07:45:12
* 不過分。王能夠做人到這個程度,應該是無愧的了。 -五月河- ♂ (0 bytes) (20 reads) 06/01/2010 12:38:15
* 好文章!謝謝! -WXCTEATIME- ♀ (0 bytes) (20 reads) 06/01/2010 18:12:29
* 王耀武的閑話應該是 -八卦帽- ♂ (18 bytes) (75 reads) 06/01/2010 18:31:01
* 確實出類拔萃。總結也很全麵。謝謝力作:) -有言- ♂ (140 bytes) (49 reads) 06/01/2010 19:04:19
* 你這些問題 -千古一帝- ♂ (1585 bytes) (54 reads) 06/01/2010 22:11:51
* 謝謝依然耐心細致的回複。看來上當了:) -有言- ♂ (238 bytes) (46 reads) 06/01/2010 22:37:02
* 噢,解釋一下“看來上當了”的意思,抱歉抱歉:) -有言- ♂ (33 reads) 06/02/2010 00: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