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

談談文學城文化走廊裏的新鮮事兒
個人資料
正文

《奧運開幕式觀記》讀後

(2008-12-29 10:51:23) 下一個
《奧運開幕式觀記》讀後

網友無言!轉貼一篇《奧運開幕式觀記》,並評點說“此書生通古博今,文筆瀟灑大氣”,提起了我的興趣,特找出上下兩篇,一並閱讀。

總體來說,文章確實不錯,有數據有感想,褒獎有加,有長者風範。

個人感覺,文章的上篇,已經把該說的話說盡了,下篇有畫蛇添足之感。另外,隱隱約約覺得,該文是由多人提供素材,而由一人成文,各位以為如何?至於為什麽要這樣做,不是我關心的事了。

我關心的是文章的一些細節。這裏隻就文章中有關缶陣的相關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張藝謀已經明確說了,瓦缶和常見的缶,都不足以應付這種大場麵,無法用。最終選的是一青銅器的造型,就是我們在開幕式上看到的那個形狀。由於沒有見到古人是如何敲打這個缶的,正好留下了自由創作空間。同時張藝謀也直言不諱地指出,有專家認為這不是缶。
經查,那是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出土的青銅器。不像其他的青銅器,這件上沒有銘文。據專家介紹,這是冰鑒,是古代盛冰之器。《周禮•天官•淩人》:“祭祀共(供)冰鑒。”當時出土時,有人稱其為“鑒缶”,以至於被當成缶的一種了。——這就是一些專家的不同意見。

專家的意見暫且拋在一邊。管他是不是缶呢,也不管是不是缶陣,我隻想說:開場的那個陣勢,隻能用“大氣磅礴”四個字來形容。整個開幕式演出的高度,就由這開場決定了;其後的演出,隻不過是走走程序,使開幕式更豐滿而已。

現在再來看《奧運開幕式觀記》一文。文章沒有提到缶的形狀,卻花了一定的篇幅去談論缶的大小,結論是缶的容量是90多千克。既然作者談論的是酒缶,這個容量就應該是以酒來衡量的吧?如果真是如此,那作者所談論的缶,卻隻有開幕式上的那個的1/10大了。這是什麽概念呢?就是重錘大鼓和腰鼓的差別,一個隻能放在地上敲,另一個可以隨身而轉的。由此想到,作者所談論的缶,與開幕式上的那種樂器,可能是不同的東西。

下麵再來說一下開幕式缶麵上的發光二極管。作者說他比較熟悉,並且給出了英文全稱。但歸類時,說是屬弱電元件。這個弱電元件一詞很有趣。我並不是說他用錯了,隻是說他用了一個極不常見的詞語,通常是稱作電子元件或電子元器件的。古狗了一下,二者數量上相差了萬倍:
“弱電元件”:274例
“電子元件”:2190000例
是什麽人喜歡用弱電元件這種已被淘汰了的語匯呢?一般說來,是原來比較熟悉強電(比如照明電)的人,後來接觸了弱電,為強調強弱電之間的差別而用的。從這一點來看,提供這部分素材的專家,應該是個很老很老的老專家了。

不管怎麽說,《奧運開幕式觀記》值得一讀,讀後受益匪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