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高中講座日

(2010-03-12 08:25:08) 下一個

美國高中講座日

樓蘭




我任教的美國公立高中,每年春季都有一天是“講座日”(Seminar Day),全天不上正規課程,而是安排了各種各樣的講座和活動,有文有武,有嚴肅有輕鬆,有的由本校師生或校友主持,更多的則請外來專家講授。

2010年的講座日,第一節課全校在禮堂大會,聽一位加拿大歌星兼歌曲創作人講“流行文化作為改變社會的手段”,既有娛樂性,有結合社會話題。接下來的第二到第五節課,都在不同教室和場地分別安排了小班講座,學生們已經提前報名參加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就來跟著鏡頭看看都有些啥講座活動吧。

體育館裏的瑜伽課,在教練指導下,修身養性。



對擊劍感興趣的學生還真不少。



學學中國功夫,虎年練虎拳。



廚藝教室裏,穆斯林家長示範學生們做黎巴嫩菜肴。



走廊中練交際舞,學會這兩下子,畢業舞會時用得著。



禮堂裏展示影片製作,“哈裏·波特”是怎麽拍成的?如今的學生伴隨著高科技長大,看電影電視不滿足觀看故事內容,更感興趣技術含量及銀幕背後的秘密。很多孩子喜歡藝術,但是不確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將來能否成為職業?有啥實際用途和就業前景?因此也請了職業設計師來示範他們在建築、裝潢、室內外設計等領域的成果。有個本校畢業生上了美術專科大學,沒畢業已經參加了NASA的登月艙設計,他也被請來辦兩節講座,與學弟妹們分享心得。



講座可不光是好玩的,更多的是學術的、實用的、和嚴肅的話題,從詩詞創作、大學申請、如何成為專業用動員,到社會問題解答、世界大戰、國際局勢,還有各國多元文化。原來這“講座日”的目的,不僅讓學生們擴展知識麵、接觸不同領域的精英,還旨在鼓勵新一代“胸懷美國,放眼世界”,培養和國際主義精神並
增長社會經驗

下麵這講座是關於“少年約會暴力”的,聽眾真不少,主講人來自一個專門保護少兒婦女權益的非營利機構。如今的社會,少年少女談戀愛一點兒不稀奇,家長和學校已不可能去阻止,那麽,就應該讓孩子們了解戀愛約會中可能潛藏的危險,懂得如何應對和尋求保護支援,如果出了意外,怎樣爭取法律幫助。



圖書館內,二戰退伍老兵講述重返諾曼底的經曆。還有幾位近年去過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的人士現身說法,展示照片,讓孩子們客觀地了解戰爭對人類的影響。有講員特別提到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拆彈部隊》,關注戰場,已是美國主流風氣。戰爭、戰場,看起來裏我們很遠,但實際上無時不刻影響著全美國男女老少的生活。



瞧,這展示的是巴以地區局勢地圖,講員多次親身前往該地,列舉很多實事說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爭端。這主講人剛講完,一位也是另外講座主講人的以色列婦女就開始爭論,她身邊她的女兒是以色列軍人,昨晚剛來到此地。因此母女倆對當地事實非常了解。她說講員雖然說的確是真像事實,但卻回避了另外一些實事,也許是故意隱瞞以免對自己想要說明的事實不利。倆人當著師生們的麵就辯論起來了。赫赫,民主美國的典型表現哈。這倒讓孩子們從小就看到不同人的不同觀點。講員最後總結說,並非要證明對錯,隻是從學術的角度讓大家了解那邊的情況,學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並做出各自的分析。



作為移民國家,美國向來重視從小培養多元文化意識,學校很注意將世界各國文化藝術融會到課程之中。這次講座日更不利外。我的一個學生父親是巴基斯坦裔,母親是美國人,她和另一個夥伴共同主持印度和巴基斯坦舞蹈講座。這學生在我鼓動下,明年打算去中國交流呢。

下圖的講座,是本校一名西語老師的女兒帶著舞蹈隊的同伴們,來展示中南美多米尼加等地的舞蹈和多元文化。



本老師也主持了一節“中國書法藝術”,給沒選修中文課的學生們一點漢字演變和毛筆書法概念。一節課下來,學生們已經覺得以前看似那麽複雜的漢字其實並不算難寫了。



看看這些從來沒學過中文,頭一次拿毛筆的孩子寫的書法,怎麽樣?要是我的中文班的學生,會比這寫得更好。



第六節也就是最後一節課,全校又聚集在大禮堂,聽一位“兒童兵”憶苦思甜。這位黑人女性生長在非洲烏幹達,15歲時被綁架送到蘇丹當兵。她回憶兒童兵們的痛苦經曆和殘酷遭遇,她的故事已經成書出版,也有影視劇反映。有學生提問:“你們那時不想上學嗎?”令我想起“沒飯吃為啥不吃肉”。主講人的回答無需複述,正在攻讀碩士學位的她,耐心向不乏幼稚的“挺愛攪”們解釋他們從來想不到的狀況。這一天,以一個沉重的話題結束,給在蜜罐中長大的美國高中學生們留下更多的思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麗雅 回複 悄悄話 Impressive! Thanks for shar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