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愛的兩難境界--讀《女人三十不愁嫁》

(2005-11-14 18:53:43) 下一個

愛的兩難境界:從悲難愛情到情感自覺
——讀《女人三十不愁嫁》

仔羌

北美女人

北美女人大本營>>>




在當今人們的價值觀日漸錯亂的社會裏,女性要獲得真正意義上的人格獨立,首先必須具備兩個方麵的條件:一是經濟上的獨立,二是自我的覺醒。

而大多數的白領女性,一般都是在先取得經濟上的獨立之後,才開始回過頭來重新反思自己的人格方位的。《女人三十不愁嫁》中女主人公何如,差不多也是走的這一條途徑。為了這一點,她在情感的深淵中掙紮了多年。說起來,這其實也是一種生存的無奈!

何如在拿到美國名校MBA學位後,在LA的一家大公司找到了工作。而她個人的外表,又是出類拔萃的,因此,在很多人的眼裏,她應該順理成章地擁有自己幸福的感情生活。但是,何如似乎不太願意再去隨波逐流,她要尋求的,是一種人格的獨立。

女性的人格獨立是什麽呢?那是不附庸於男性權威的自我生存心態。而這一點,正是當年《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所做不到的。娜拉得到的隻是自我人格的覺醒,然而出門之後,失去了經濟獨立的她,很有可能就會被社會的濁浪吞沒。傳統女性對人格的追求,往往是以犧牲作為結局的。

所以,當何如的舊情人吳笑天來到LA後,何如才會對他那麽冷淡。盡管他們兩人都有情感複蘇的潛在願望,然而,何如覺得,她已經不是在追求一種純粹的生死愛情了。這看起來有點不近情理,但卻非常合理。如果說,她跟吳笑天年輕時的愛情還帶有些須殉難的光彩的話,那麽,在痛定思痛之後,愛情的定義在何如理解來,就已經是超越死亡的某種真實的活著了。如果以我們傳統的定義來詮釋愛情,愛情的最高境界,便是死亡。不過,何如在多年的沉思之後,她對愛的理解,顯然已經突破了這種以犧牲自我為前提的殘酷的價值觀。因此,她在一年時間的彷徨中,最終還是離棄了吳笑天。

這個抉擇,應該說是何如個性獨立的最明顯的征象。

在何如的心目中,劉東起有著比吳笑天更為積極向上的生命氣息,即便是在她獲悉劉東起已經有過一個女人,並且在大陸留下了一個女兒的時候。她欣賞的是劉東起那種對將來的自信,他能夠從挫折中昂然前行的執著,而不是沉湎於傷痕累累的過去。她在跟吳笑天兩敗俱傷的愛情結束之後,在她的眼裏,隻有能夠承擔責任、擺脫苦難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這正是她的愛情的新寄托。也是她最後選擇了劉東起,而不是纏綿於舊情、在情感上首鼠兩端的吳笑天的原因。

但是,人生似乎總是反複無常的。後來吳笑天在生存上表現出的驚人的毅力,讓何如感到震驚了。其實,她在變,吳笑天又何嚐不在變?!我想,吳笑天真正愛上了陳秋笛,應該是基於這樣的判斷:——當一個女人陷身於愛情時,隻能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盲目的情感投入,那是為了愛情而愛情;而另一種則是理智的,她必須先選擇今後的生活,然後才是情感的付出,因此,她所愛的對象,必須是她的永恒伴侶,她的保護人。在現實生活中,這兩種愛情取向,同樣的生動。因為在愛情中,盲目的情感投入,似乎更讓人難以割舍。從古至今的動人的愛情故事,莫不如此。

我想,這或許也是那種柏拉圖式的愛情魅力所在吧。但是吳笑天後來在選擇陳秋笛時,他對她的理解,應該是第二種。他覺得,愛情對一個男人來說,是一種責任。我們可以從他在機場送別陳秋笛時的心理波動,看得出來。

何如在決定是否接受劉東起的求婚時的最後關頭,卻開始猶豫了。因為情感的自覺,不等於說你就擁有了準確的判斷能力。現代愛情的喙頭,也正在這裏。愛情本身就是對人們的一種歡悅的折磨,所謂的剪不斷,理還亂。這也正是何如潛意識裏不願意跟劉東起一起共度聖誕節的緣故。——她最後在聖誕節時,選擇了遠赴東部度假的漫長旅途。

我想,她的這個出人意外的舉動,並不隻是為了擺脫愛人。她想將自己對愛情的那種圓滑的體驗,留給她愛著的、也愛著她的的男人們。這也正是結局的微妙之處。

在這一點上,作者將人物的心理與故事的交合,把握的相當的到位。隻有讓人回味無窮的愛情故事,才是從生活中折射出來的陽光。而對於生活中那些對愛情可能已經有點絕望的女性,最好是大膽地把自己的情感晾曬出來。因為在加州,隻有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愛情,才是最為浪漫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