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深深
-------寫於母親節前
方汀
早就想寫我的母親,卻一直疲於奔命,拖了多年不曾動筆。我今年的“新年計劃(New Year Resolution)”是在母親節前,寫一篇小文,獻給我至愛的母親。因為給自己定了“新年計劃”,再沒有任何拖遝的借口了, 忙裏偷閑寫了幾星期,終於可以在今年的母親節,以此短文向母親表達我的感恩之情了。
我的母親可能是極少數“重女輕男”的“異類”,與中國一貫的“重男輕女”反其道而行之。主要的原因可能來自母親的家族“遺傳”,不過我出生的 “曲折”過程,可能是導致父母對我偏心的真正原因。母親一直很懷念小時候從父母處得到的寵愛:畢竟在男尊女卑的“舊社會”,女孩被家裏寵愛是很罕見的。所以,母親在在連生了倆“光頭”後,一方麵迫切希望生個女孩來寵寵,以繼承“家傳”;另一方麵卻害怕又生個“光頭”,所以猶豫了五六年,終於懷上了我。可是,無論是西醫,中醫,還是友人,一概斷定:“絕對是個男的”-------據說,不但胎心像男孩,脈象像男孩, 連母親的身形都像是懷了男孩。結果,到了懷孕四五個月時,母親打算把我給“做”了。倆“光頭”已經把母親磨夠了,再生個男孩那不是要她的命嗎?合該我命大,在去醫院前,母親跟父親的朋友夫婦說起此事,他們當時隻有一個兒子,就大包大攬地勸母親把我生下來:“如果生個男的, 我們願意領養,兩個孩子正正好;如果生個女的,你們就自己養。”一番話打消了母親去醫院的念頭。快臨產了,外婆讓母親提前半個月,請好假,回老家待產。父親跟母親約好:“如果生女,立即打電報給我,我請假回去看你們;如果生男,你自己做完月子帶孩子回來就行了。”母親回老家後,到了預產期卻毫無動靜。一星期過去了,倆星期過去了……一晃一個月過去了,母親一直沒給父親打電報或寫信。到了母親該回去上班的那周,母親單位來催母親上班,父親隻道情況不妙,八成又是個“光頭”,可還是不得不打個電報了解一下情況。我的“姍姍來遲” ,令外公外婆阿姨舅舅們興高采烈。(*注:整整比預產期晚了一個月。為此,母親曾打算給我起名“姍珠”,意思是“姍姍而來的明珠”,被父親勸止。父親說將來其他的孩子們會叫我“三豬”而非“姍珠”,剛好我又行三。感謝父親的英明遠見,免去了以後上學被同學取笑的厄運。)外婆一家都光顧著忙了,接到父親電報未及時回電,讓父親更相信一定是個兒子了,隻好垂頭喪氣地去母親單位續假,心想大約再耽誤一兩周也該做完月子了。當時尚未出嫁的小阿姨, 跟著外婆去醫院看我時,第一句話就是:“天啊, 這小囡真醜!”氣得母親差點跟小阿姨吵架。為了緩和氣氛,外婆就打發小阿姨立刻去給我父親打電報報喜。小阿姨嘀嘀咕咕挺不樂意,故意拖了兩天才給父親發電報(多年後小阿姨告訴我,她覺得生個這麽醜的女孩沒什麽值得“報喜”的。阿彌陀佛!)。父親一接到電報,立刻乘車回老家看我們,心裏直怨母親不及時報告實情……父母親當年得女萬事足的事,至今還常被父母的朋友們當做笑談。
從小就被稱為“胖妹”或“醜客氣”(意思是很醜卻又多少有那麽一點兒可愛)的我,是個非常幸運的“醜小鴨”。記得曾經從一篇醫學報道上讀到:統計實驗表明,幾乎所有的母親都會偏愛長得美的子女。統計實驗還表明,世人多對像貌美好的人禮貌有加,而對像貌醜陋的人卻多有歧視;統計資料還顯示,就連俊男美女找工作都比長相一般的人容易。我的母親大概屬於統計資料中的那百分之一或二的極少數。母親早已知道她的“醜小鴨”是永遠不會變成美麗的“天鵝”的,在三個子女中,母親卻最偏愛我:母親不僅從沒舍得打過我,而且從未對我說話高聲過。母親用一台上海牌縫紉機,為我縫製了無數令同學們羨慕的衣裙,惹得同學們叫我“小資”,卻很少為我的兩個哥哥縫製衣褲。母親對我的偏愛,常引來嫉妒的兄長們的戲噱:“你是抱來的, 不僅比我們小得多而且長得和我們一點都不像。”每當我遭逢兄長們戲弄而氣得大哭時,母親總會摸著我的頭安慰我:“別理那兩個調皮鬼,你當然是媽媽生的。他倆是妒嫉你從沒挨過爸爸的打才這麽說的。”記憶中,隻有我的父母親從沒說過我“醜”或認同過別人對我的嘲笑。正是由於得到了父母不含歧視的愛,才有我今天的自信。否則,我這個“醜小鴨”恐怕早就在周圍人們的善意或不善意的嘲笑聲中失去自信,在世人的唾沫中淹死了。
母親常提起在我小時候,因為母親沒有奶,隻好讓我吃奶粉長大。有一次因為奶粉吃完了,父親跑遍全市買不到奶粉,就買了羊奶給我喝。誰知我對羊奶過敏,半夜裏發起高燒來,母親在醫院守了幾天幾夜,終於把我完整地帶回家。而爸爸在我住院期間就已經托人從上海買來了奶粉,此後再也不敢大意了。父母雖然對我如此鍾愛,繁忙的“革命”,卻讓父母不得已在我滿周歲時,硬著頭皮把我送回外婆家,一呆就是七年。當然,把我養在外婆家,也讓母親每年寒暑假回老家探親有了“冠冕堂皇”的借口。興許是當地的土政策,文革期間地富反壞的孩子沒有上學的權利,老家的學校連續兩年不讓我報名。眼看著我快滿八歲了,母親再也不敢耽擱了,再忙也得把我接回身邊上學。至今我還記得,當年在外婆家,鄰居家的小朋友沒人敢跟我玩,我隻好自己“發明”些遊戲來玩:泥土,石子,甚至小草,都曾經是我最喜歡的“玩具”。因為沒有小朋友,我最喜歡做的事是纏著長得有點像母親的小阿姨教我認字和算術,常常惹得小阿姨不耐而發火。每天眼巴巴地看著鄰居家的孩子們高高興興去上學,我心裏非常渴望去上學,去交朋友,可是看到外婆那滿頭的白發,我不敢哭鬧,隻能在心裏默默發誓:“總有一天我要上學,成為最好的學生!”從此,我的“學途”可說是“一帆風順”,讀書期間從沒讓父母操過心。
有件小時候的事至今想起,仍對母親充滿敬佩。大約在我上小學一年級時,有一次,我和同學一起走路上學。半路上,遇到母親匆匆忙忙拎著條魚往家走。母親上班很遠,脫了班車一定會遲到。母親看了看表,覺得叫我把魚拿回家,上學應該不會遲到,可是不懂事的我卻不肯。母親隻好一路小跑把魚送回家。母親送完了魚,又走同一條路去上班。看見我居然還在和同學一起慢吞吞地走路,母親生氣地說:“你看,你有足夠的時間幫我把魚送回家,這魚媽媽可是特意為你買的,隻有你是我們家最愛吃魚的。晚上回家我要收拾你。”我當時愧疚得眼淚直掉,恨不得讓時間倒流,給我改正錯誤的機會。晚上,媽媽拿出一把尺,做出一付要打我的樣子。想起母親為了我,常在買菜時擠出一點菜錢專門為我買幾兩蝦或一兩條小魚,吃飯時隻允許我下箸,惹得哥哥們嫉妒的事,我內心充滿愧疚,一邊哭一邊討饒,母親看我像是真心認錯,隻說了一句:“以後再不可以這麽自私了”就放下尺子走開了。這事要是擱我倆哥哥身上,準得挨爸爸一頓好打。母親沒有打我,甚至沒有告訴脾氣暴躁的父親。母親用她的的愛教育了我:人不能自私,遇事要多替別人著想,要學會設身處地處理問題。
母親常說:“身教重於言教”。母親是這麽教育子女的,母親也是身體力行去做的。母親對外祖父母的孝順,給子女們做了好榜樣。母親不僅每年寒暑假都盡量回老家看望外祖父母,而且省下不多的工資,每月寄二十元給外祖父母,一直堅持了很多年,直到舅舅們的“反革命”得到平反,有了補發的工資供外祖父母安度晚年。(母親和她的大妹妹常年給外祖父母寄生活費)外祖父母逢人便說:“幸虧女兒們月月給我們二老寄生活費,否則我們早就去見閻王了。”鄰裏都誇外祖父母好福氣!外婆臨去世前,我陪母親回老家。親見母親衣不解帶連日伺候外婆,直到外婆辭世。母親對她的弟妹們也非常關愛,多年來一直是深受弟妹們敬愛的“長姐”。記得有一年,母親的大妹妹七十大壽,母親特意囑咐我給大姨打個越洋電話去祝壽。母親不僅對家人處處關心,對同事熱心幫助,對學生更是慈心如母。如今,盡管母親最偏愛的女兒遠在異國,母親教過的學生都把母親當做親人來關照,讓我可以安心工作。最令人感動的是燕子姐姐在母親任教的學校讀書時失去了生母,從此把母親當成親人,二十幾年來一直對母親關心備至。每年過年,母親都會把燕子姐姐請來吃年飯,燕子姐姐早已成了我家的一員了。
母親對我深沉的愛是我生命的支柱。回想起當年參加高考時,母親每天走很遠的路接送我,還想盡花樣給我做好吃的飯菜,每天中午還給我吃半個小西瓜。令大部分考生聞之喪膽的“黑色七月”,給我留下的卻是終身難忘的印象。記得上大學時,母親最喜歡看我畫圖,常在一邊看書陪我到深夜。有幾次趕圖趕得太晚了,我不得不“逼”母親先去睡。等母親一覺醒來,看我還在畫圖,母親竟心疼得哭了。俗話說“兒行千裏母擔憂”,我出國前,母親把壓箱底的“家產”------一個細細的純金戒指交給我,還托人換了幾百美元,千叮嚀萬囑咐:“這戒指和錢是救急用的,萬一在國外遇上困難,也許能頂用。”這麽多年來,我一直保存著這枚戒指:每次遇到困難或不順心的事,特別是當我數次因病掙紮於死亡邊緣,這枚戒指總是忠實地把母親的氣息傳遞給我,割不斷的母愛給我求生的力量。人在海外,無法常陪伴於父母身邊,連回國探親都是有限的。唯一能做到的是每逢過年給父母親寄點錢表表孝心,母親卻總是體諒地說:“你們在國外生活不易,凡事都得靠自己,千萬別往家裏寄錢,我們老兩口日子過得去。你寄來的錢我都替你存著,你們需要時就拿去。”母親不許我們寄錢,還省下不多的退休金為“希望工程”無名捐款。母親總是寧可委曲自己,不讓別人為難,自行節約,慷慨待人。母親的好品德是我做人的楷模。
母親的美麗和聰明能幹,在父母的朋友圈中是眾所公認的。無論什麽花樣複雜的毛衣,隻要拿給母親看一看,母親回家就能織出一模一樣的毛衣。母親為外孫女織的小毛襪子和毛衣,還有一對母親為我結婚專門繡的枕套,都被我當作紀念品保存著,一直舍不得用,想母親時就拿出來看看。有一次母親還專門為我女兒設計製作了兩件精美的小裙寄來,女兒穿出去著實讓其它小朋友羨慕了一陣。母親做的菜也很有特色,可以說色香味俱全,在父母的朋友圈中享有“盛名”。母親更是“活到老學到老”,七十多歲還在上老年大學,專攻書法,給我寫了幾張條幅,真的很有水平,聽說在省城常得獎呢。可惜,母親的美麗與心靈手巧,一樣都沒有遺傳給我,倒是我的女兒有點像得了“隔代遺傳”,常顯現出驚人的“靈”勁兒:小小年紀就能繡出漂亮的裝飾巾;特別是女兒做的燒瓷人見人愛,好幾件被我的同事們搶去做家裏的裝飾品。更有趣的是,多年前人們常對著我母親帶著惋惜的神態說“你女兒怎麽不像你呀?” 現在可好,“風水輪流轉”,人們常帶著懷疑的神情來對我說:“你女兒怎麽不像你呀?這麽漂亮!”唉,我這個夾在兩代“美人”之間的“醜人”,隻好以“我很醜但我很溫柔”來自嘲了!
大約是去年吧,在與母親的一次越洋電話中得知:CT檢查發現母親有輕微腦萎縮。學醫的母親當然明白這意味著什麽:早老年癡呆!母親一邊繼續上她的老年大學,勤練書法,一邊勤鍛煉身體,勤讀書,期望延緩疾病的發展。盡管母親做了最大的努力,近來與母親通話時,發覺母親說話經常反複,有些事哪怕我隻是在五分鍾前剛說過,母親還是要一遍遍反複問,母親的記憶力明顯在急劇下降。母親一直說:“我要努力,還想在有生之年與女兒多團聚幾次呢!”母親:我今年一定爭取回去看您!
順祝天下所有的母親-------母親節快樂!
[版權所有,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bmnr@dreamsch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