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明: 鬼節的啟示
(2004-10-14 12:31:39)
下一個
鬼節的啟示
慧明
一年一度的鬼節又要來到了。
咱那裏從來把鬼作為陰氣的象征,縱然兩人親昵了,也會以“死鬼”“鬼東西”相稱,但大多數場合誰被鬼名纏身,比如“倒黴鬼”或者“日本鬼子”什麽,便永世不得翻身了。所以,剛來美國時一聽到“鬼”字,總有點晦氣的感覺。
但過了幾次鬼節後,發現鬼節已經變成孩子們晚上歡樂聚會的日子了。盡管美國鬼子們都打扮得千奇百怪、猙獰可怖,倒也不顯得那麽可怕,雖然基調還是以“不給糖就鬧嚇你”為主,但孩子們的打扮已經由醜向美轉變了,偶爾從黑暗中鑽出一群仙女或白馬王子,你也不要大驚小怪。善於別出心裁的美國人已經將傳統的鬼節移花接木了。
真正的鬼節倒是有點恐怖的。鬼節起源於愛爾蘭,那裏的人認為每年10月31日是夏季結束,秋季開始的日子,那一天晚上許多鬼魂都要出來遊蕩,尋找替身,重新再生。為了避免被鬼抓為替身,愛爾蘭人在那天晚上必須把家裏的爐火熄滅,把自己裝扮成鬼的模樣,與真鬼為伍,整晚在馬路上遊蕩,擾亂視聽,讓真鬼找不到替身。
歐洲大陸曾在上幾個世紀屢遭瘟疫襲擊,由於科學和醫藥水平落後,不能解決不可抵抗的死亡問題,人類求生的本能便在鬼節中體現出來了。中國“裝神弄鬼”的成語形容鬼節真是很貼切的。
曆史上裝神弄鬼的並不少見。小的諸如巫師、大仙之類,畫符念咒,往地上撒一通雞血,在沙盤裏鼓搗一陣,糊弄得病家叩頭如雞啄米,愚昧未開化之形可見一斑。
當年下鄉我也遭遇鬼事一樁。那年幹旱,榨油房的出油率很低(當地出產油茶子,碾碎蒸熟可以榨油),好事者聲稱晚上見到外鄉女子夜晚住榨油房,晚上還幽幽泣哭,疑似鬼魂。鄉間習俗女人不得進油坊,何況還有外鄉鬼魂之嫌,眾鄉親一致認為那是今年出油不暢的原因。經過村黨支部,民兵聯席會議決定,夜晚派民兵包圍油坊,捉拿外鄉女鬼。恐真槍實彈的民兵不足抵擋鬼魂之力,又重金聘請當地法師助陣,以壯行色。
民兵皆為當地鄉民,從來迷信之至,臨到上陣沒人敢上前,結果無奈隻好讓重賞之下的勇夫------法師走在最前麵,後麵湧著一堆推推搡搡的民兵。
包圍油坊後,自然先喊話攻心。果真幾番虛張聲勢的喊話(也就是“再不出來就開槍了”之類的話)後,法師躲躲閃閃地撒了一點雞血鴨血什麽的,那幽幽的“鬼泣”便消失了。正在民兵們推搡著誰先進去的時候,一個高高的身影出現了,他手裏還拿著一把像芭蕉扇之類的東西---------
“別開槍!”我失聲大叫起來。那是我們一起下鄉插隊的難兄,因酷愛小提琴,又怕自己的琴聲吵了同伴,悄悄地躲在這兒練琴來了。那枯燥的練習曲晚上隨風在山間飄蕩不就像鬼哭麽?
結果皆大歡喜,鄉親們沒見到鬼,法師拿到了酬金,那位難兄也保全了生命。可見,裝神弄鬼一般都嚇不倒人,有時被認為是裝的那位反倒被嚇著了。
往曆史上瞧瞧,裝大鬼大神的也不少見。前不久重看電影《音樂之聲》,也許是音樂和內容太美了使我特別注意了那些不和偕的插曲,比如強迫掛德國國旗,動輒呼叫希特勒,把好端端的年輕人變成一個個德國小鬼子。我沒有經曆過德國的那一切,可恍惚間又在哪兒見過這些招失?也許大凡裝神弄鬼的人都有他相似的地方:先從哪兒抄來一點理論,然後拚湊起來,貼在自己臉上做麵具,欺騙自己也騙別人。待嚇唬住了人,便什麽人種優勢、根正苗紅、文化革命的,越發張狂起來,殺人越貨全不眨眼。但到頭來呢,那些裝神弄鬼的人反倒被釘在了曆史的審判台上。
所以呢,在異化了的鬼節,裝一下鬼樣,騙點糖吃,不但不可怕,倒有點可愛了。但別充大頭充大了,裝什麽反恐怖的英雄,結果會嚇誰都嚇不著,反壞了自己的形象,成天在黃色、橙色警報中生活,沒準連塊糖都討不著呢。
不信?趕明裝個傻笑的小布,鬼節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