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安:兩地分居
(2004-02-07 23:04:48)
下一個
兩地分居
則安
我的一位韓國女同學新婚大喜, 邀請我們全家去他們的新居做客, 應邀的還有朋友的朋友, 另外一位韓國女士。
朋友的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國人,在他們結婚之前我們曾經見過麵。那天正巧我先生在外州未能趕回, 看到隻有我自己帶著兩個孩子前去, 朋友及先生略表遺憾。 席間朋友問起我當時的生活情況, 我回答說很緊張, 很累。 原因是先生遠在另外一個州工作, 我自己要全職上班, 同時又要照顧兩個孩子,先生雖然每隔一, 兩個星期回來團聚一次, 逗留的時間也是非常短暫。朋友對我這種家庭工作兩不誤的精神極為欽佩, 並說在韓國, 夫妻因為工作關係兩地分居的情況也非常普遍, 大家並非覺得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朋友的朋友也表示讚同。 而朋友的先生則對我們的高論不以為然, 甚至表示反對。 他說, 美國人認為夫妻長期分居是一件不可思議,甚至比離婚還殘酷的事情。如果夫妻之間因客觀原因不得不這樣做, 那他們會協議離婚。 我不知道他在高談闊論之時是否想到可能會冒犯我們這幾位東方女性, 至少是我。 但這是在美國, 人家畢竟有言論的自由, 因此對他的話我也沒有太在意。
無獨有偶。 我的一位離了婚的美國女同事也曾經當麵問過我, 為什麽要忍受長期分居的生活,為什麽不想辦法搬到一起。 我的回答隻能是“別無選擇。” 而這四個字後麵的含義卻是一兩句話難以說清楚的。 另外一位同事已年近花甲, 她年輕時拿到的西班牙語碩士學位,結婚之後一連生了五個孩子,因此在家裏心甘情願地當起了家庭主婦,直到最小的孩子上了小學才走出家門 開始工作。她倒是對我的選擇表示理解, 原因是我是個外國人,在國外生活一定不會太順利。
美國人崇尚自我生活和享受的質量。 他們常常掛在嘴邊兒上的一句話就是“我要有自己的生活。”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家庭生活當中, 一但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了損害或威脅, 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去抗爭。 而中國人傳統的價值觀顯然與此恰好相反。 家庭, 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家庭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無論是妻子還是丈夫,為了家庭的長遠利益必要的時候就得犧牲自己的享樂,尤其是生活在海外, 工作和 經濟等各方麵的壓力總是圍繞著你, 如果是趕在了經濟蕭條時期, 大家就更不敢懈怠, 惟恐今天稍有疏忽, 明天工作就沒有了。 沒有了工作, 一家人的生活來源如何? 去找人借錢嗎? 誰又肯借給你呢? 美國的現實是你如果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各信用卡公司會爭著將錢借給你; 一但失去了工作, 你的信譽也就隨之失去了, 誰也不會把錢借給你, 即便是親友之間也難開這個口。因此在美國生活能保住一份穩定的工作至關重要。 我和先生的分居則正是因為工作的關係。
亞利桑那州的夏季酷熱而又漫長, 2001年的 夏天更是讓我們心焦難熬。 先生所工作的計算機信息公司正在大批裁員,每天下班回來, 他總能帶回來某某同事被裁掉的壞消息。一家人也不由得為他提心掉膽。“是禍躲不過。” 先生終究沒有逃脫這場災難, 這好像也是意料之中 卻又無可奈何的事情。先生失去了工作,要東山再起還需要一段時間。 而我碩士學位畢業後一年的實習期即滿, 正在向移民局申請工作許可, 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是否能得到批準實在是難以預料。剛買不久的房子需要供養, 每月的車子保險, 醫療保險, 再加上各種日常花銷, 帳單一來就是數千塊美金,萬一倆人都沒有工作, 後果簡直是不堪設想!先生對前途卻是充滿了自信心, 開始通過各種渠道重新尋找工作。 一轉眼一個月過去了, 先生倒是拿到了幾個麵試的機會, 但是當對方一聽到要 資助工作許可, 便再也沒了音訊。麵對現實, 先生當機立斷, 決心重新回到大學繼續 社會學專業博士論文的寫作, 邊寫論文邊找工作。“有心栽花花不開, 無心插柳柳成蔭。” 在失業近四個月之後, 先生終於以較紮實的英語語言學及社會學專業功底被設在洛杉磯的一家法律谘詢公司所錄用。 當時我已經順利上班, 所以對先生是否去赴職家人進行了認真的商討。 顯然, 先生去外地上班就意味著家庭的重擔將落在我的肩上, 但如果先生放棄了這次機會, 無疑對他的事業和前途是個損失。 當時我父母來美國探望我們, 猶豫不決之中, 感謝兩位老人以大局為重, 表示甘願替我分擔一切。就這樣, 先生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家人去開創新的事業。
兩地分居盡管對我們的家庭生活造成很多不便,但我們都相信這是 暫時的。